红军部队新长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中国铁军:勇当改革强军“开路先锋”

中国“铁军”:永远的开路先锋

这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师:从北伐战争中走来,沐浴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穿过解放战争的硝烟,历经3000余场战斗无一败绩。

这是一支信仰如磐、铁心向党的忠诚之师:“三湾改编”在这里起源,我军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建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信党跟党的忠诚之心从未改变。

这是一支不畏艰难、血性十足的正义之师:长征路上为红军杀出一条血路,98抗洪誓与大堤共存亡,每遇急难险重任务,“铁军来了”的大旗就高高飘扬。

从90年前北伐战场获赠“铁军”美誉到今天改革强军新征程勇当“转型先锋”——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在新形势下忠实传承红色基因,英勇奋战所向披靡,展现了新时期“铁军”传人的崭新风采。

铁血秉性永不变

——昔日长征途中“要桥不要命”,今朝抗震战场“勇闯大峡谷”,“铁军”官兵始终把完成任务看得比生命还重

81年前,大渡河畔黑云压城,恶浪翻滚,北上抗日的红军被天堑挡住去路。危急关头,由北伐“铁军”改编的红二师四团22位勇士手握驳壳枪、肩背大刀,冒着枪林弹雨,通过13条锁链飞夺泸定桥,为危境中的红军杀开一条血路。

从那一刻起,“要桥不要命”的血性基因就融入了“铁军”的血脉;从那一刻起,“铁军”便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压倒一切对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2级大地震,日月动容,举国恸哭。危急时刻,“铁军”再次临危受命,勇闯震中“死亡大峡谷”,让“铁军来了”的大旗在灾区高高飘扬。

在这个群体中,有一位普通的铁军战士,他叫武文斌,来自“飞夺泸定桥红二连”,从入伍的那天起,先辈们“要桥不要命”的精神就深深感染了他。

在救灾的30多天里,武文斌始终奋战在抗震救灾最艰苦、最危险、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进危楼救人,他随党员突击队冲在最前面;转移疏散群众,他奋不顾身,10天内7次险些摔下山崖;面对战友的担心,他说:“咱们是解放军,是来救灾的,就是要多干一点,再多干一点。”

没有“铁人”完不成的任务,却有被任务累倒的“铁人”。2008年6月18日,武文斌终因劳累过度,引发肺部出血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的生命再次证实了:“红二连的兵好样的,‘要桥不要命’的精神没有丢!”

这就是“铁军”的性格。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他们顽强拼搏,攻难克险。10多年来,“铁军”先后担负了总部、军区赋予的20余项重大任务,官兵们从未叫苦言累,项项完成出色,先后有200多项工作在全军和军区获得了第一。

铁胆忠心永向党

——尽管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铁军战士陈永龙生前唯一的追求仍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入党宣誓仪式。

2000年12月20日,解放军150医院急救室内,一名躺在病床上的战士,艰难地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宣誓。3天后,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这名战士叫陈永龙,是红军师“秋收起义红二团”六连战士。来到“铁军”不久,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入党!”几年来,他勤学苦练,成长为一名全面过硬的优秀士兵。

2000年1月,正在训练的陈永龙突然晕倒,被确诊患了白血病。身体越来越虚弱,入党的信念却越来越强烈。伏在病床上,陈永龙一笔一画地写了4份入党申请书。

垂危之际,集团军领导到病房看望,问他:“还有什么心愿?”他断断续续地说:“我想生前成为党的人……”说着,递上了第5份入党申请书。

姐姐又是心疼又是不解:“弟弟,咱命都快没了,你还入党干什么?”“姐姐,你没在‘铁军’当过兵,哪里知道‘铁军’战士对党的感情?能够成为党的一员,是‘铁军’战士的无上光荣!”

“铁军”官兵爱党、信党、始终不渝跟党走的动力来自哪里?

——来源于对党的创新理论深信不疑。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行动宝典”,“铁军”的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怀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来源于对“铁军”荣誉的由衷敬佩。走进“铁军”,官兵们雷打不动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师团史馆,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铁军魂》,一代代官兵把“铁军”传统融入血脉、化为行动。

——来源于身边党员先进事迹的亲情感召。在“铁军”,平时训练最刻苦的是党员,第一个冒死进入灾区的还是党员,他们就像一面面红旗,引领着“铁军”官兵看齐追随。

铁血情深同生死

——毛主席在这里用过“红菜盘”,朱老总在这里挑过扁担,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在这里代代相传

在某红军师“叶挺独立团”团史馆,至今保存有一副扁担,那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同志用过的挑粮担,一直被历代官兵视为“珍宝”。在“铁军”官兵眼里,它不但是领袖用过的物品,更是艰苦奋斗、官兵一致优良传统的象征。

而在某红军师“秋收起义红二团”一连也有一件“珍宝”,那是毛主席用过的“红菜盘”。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渡过金沙江。一天早晨,毛主席来到“红一连”看望官兵,开饭时,战士们用缴获的一个红菜盘给毛主席盛饭,毛主席一边吃饭,一边询问官兵的生活情况,连连说:“你们的红米饭做得蛮好的嘛。”

“毛委员在我们连吃过饭,红菜盘精神放光芒。”从此,《红一连连歌》里就有了这段闪光的记忆。“红菜盘”陪伴着一茬茬“铁军”官兵成长,激励他们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平时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战士就会与你生死相依!”每年新毕业排长集训,师政委杨友斌都会谆谆告诫:带好“铁军”的兵,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与战士同呼吸共命运。

多年来,红军师各级领导坚持与基层官兵同去大食堂,同吃大锅饭,同上训练场。战士们说:“上了战场,我愿为领导挡子弹!”

2016年3月,“铁军”迎来了新的指挥体制改革后中部战区陆军组织的第一次基础训练抽考。在备考过程中,师团领导带头立下“军令奖”:只要我有不合格的课目,你们就可以不合格。那些天,他们与基层官兵一起加班加点训练,最终取得战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铁纪执规显本色

——战争年代,师长任团长、团长任营长,改革关头,“铁军”官兵依旧做出无悔选择

“长征后期,由于兵员人数减少,中央红军在甘肃哈达铺进行改编。那次整编,我师番号被取消,只有两个团得以保留,编成了两个大队,师长任团长、团长任营长、连长任班长、班长做普通一兵,所有官兵坚决服从党中央决定,没有一人有怨言……”师史馆讲解员郑艳梅每次讲到这段历史,心中都不免由衷敬佩。

“‘铁军’永远把大局放在前面!”在“铁军”师采访时,师政委杨友斌同样讲起一段故事:20世纪90年代那场改革,“秋收起义红二团”团长袁长金、政委黄国桢双双被安排转业。但由于部队改革调整持续时间长,转业命令下达后,他们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继续带部队干工作、搞训练,直到2个多月后新的班子组建运行,他们才放心地离开自己的岗位。

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服从大局毫不含糊——在历次部队改革调整的当口,“铁军”官兵每每都能做出正确选择。

2016年3月,全军干部转业工作陆续展开,已被确定为转业对象的师机要科参谋张中亚仍在一天不落地加紧备战中部战区基础训练抽考,按图行进、武装越野、手工标图……最终在抽考中取得5个课目全优的优异成绩。

“这是‘铁军’传人的本色担当。”师长霍建刚告诉记者,今年,全师先后有120余人离开心爱的岗位,无一人讲价钱、提条件,全都无怨无悔服从组织安排。

铁胆忠心跟党走,铁纪执规写忠诚。新一代“铁军”传人,无愧于先辈“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的铿锵誓言!

“铁军”踏上改革强军新征程

从大刀、梭镖到“汉阳造”,从骡马化到摩托化,从摩托化到机械化、信息化……一次次转型,一次次跨越,作为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素有“铁军”美誉的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走在了全军的排头,为陆军建设发展探索开路。

穿过战火硝烟,跨过历史长河,今天这支英雄的部队再次站在了改革强军的时代潮头。

面对改制换装,勇当陆军转型发展“先遣队”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军队新军事变革的起步年代。

1997年6月22日,该师“叶挺独立团”的营区像过节一样热闹喜庆,一批国产最先进的轮式步战车开进营区。

根据命令,该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装为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从此揭开了由传统步兵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型的大幕。

欢呼过后,摆在“铁军”官兵面前的却是一个个“拦路虎”:一无人才,二无教材,也没有先例可循,对于都是“老步兵”的团、营、连三级主官来说,不仅玩不转这些“新玩意儿”,而且训练场上“洋相”百出。

有的营连干部在战术推演中,把新型步战车配置在无法发挥火力的位置,有的在演练中把新型步战车停在阵地前,全班下车步行发起冲击,甚至有的还把步战车当作运输车拉物资……

师长霍建刚说,用传统步兵的思维马达,无法驱动由摩托化向机械化、信息化跨越的雄狮劲旅,必须拿出当年“强渡大渡河”“奇袭腊子口”的决心和勇气,进行脱胎换骨的重塑。

不久,一场“头脑风暴”劲吹,不断强化官兵的机械化、信息化意识,师党委提出“不换脑子就换人”。

一位为团队夺得过20多枚金牌的连长,三进新装备训练班还是过不了关,被确定转业。团领导找他谈话时,他半天才抬起头说:“我是真舍不得离开部队啊,将来一旦有战事,一声召唤,我马上回来。”就这样,在“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的“叶挺独立团”,全团近一半的连长挥泪告别了军营,四分之一的团领导黯然卸下了戎装。

转型,把全师官兵逼上了一条重塑之路。

为了厘清转型建设思路,师党委分头下去搞调研,制定出《新装备训练三年规划》;没有人才,该师就把新装备生产厂家、科研院所、装甲部队的各类人才请进铁军课堂,选派骨干到厂家、装甲部队去学;没有教材,他们就结合学习过程,编写简单实用的操作规程;没有训练模拟器材,他们就自做操纵杆和方向盘,寻找驾驶战车的感觉……

在痴心探索中奋进前行。改制换装后的3年里,该师官兵自己动手编写了6大类300多种教程教案,创新革新了24个专业130多种训练器材,探索制定了《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验收标准》,转型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三年磨一剑,锋芒已显露。2000年深秋,该师砺剑中原,展开了一场加强机械化步兵团实兵实弹战术演习,军委首长称赞道:“打出了新装备的威力,打出了‘铁军’部队的作风,打出了现代步兵的风采。”

2002年年底,总部考核验收,全师7个方面19项内容全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数十项训法战法被总部推广,编写的10多部训练教材成为全军的教范。

走上国际舞台,出多兵种联合作战“新路子”

方圆近500平方公里的演习场上,铁甲奔流,空地协同,电磁对抗,精确打击……2004年9月,一场代号“铁拳-2004”涉外演习在豫南桐柏山区打响。这是我军轻型机械化步兵首次向世界公开亮相。

炮火硝烟中,官兵们熟练驾驭着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火箭扫雷车等千余件新型武器装备,驰骋于丛林沟壑之间。

“‘参战’万余人,不见几个兵。”中国陆军部队脱胎换骨的变化,令现场观摩的16个国家的60余名军队领导人、军事观察员和驻华武官惊叹不已。

演习刚结束,时任印度装甲师师长辛格就连声称赞:“中国铁军,OK!”俄罗斯总参作战局处长米津采夫上校称“不愧为训练有素的一流陆军”。

经过短短7年的建设发展,这支敢闯新路、勇当先锋的老红军部队,已经步入了多兵种联合作战的道路,再次走在了陆军部队跨越式发展的前列。

成功转型的背后是一次次凤凰涅槃。师政委杨友斌说,头脑革命始终与铁军战斗力建设同向同行。每年一期军事创新理论攻关雷打不动,追踪学习前沿军事理论、研究创新训法战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使部队战斗力实现质的跃升。

该师主动与陆航、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兵种部队携手演练;加强与空军航空兵、海军舰艇等军兵种部队协作演练。如今,联合作战训练比重逐年增加,已成为这个师组织训练的基本样式。

理论先行、视野宽广,赢得了“铁军”创新发展的先机。改制换装十余年来,先后担负军委、总部下达的10余项重大任务。

紧贴实战练兵,把“铁军”建成新型陆军“刀尖子”

“火力交叉掩护,工兵快速破障,仅仅一个小时,8条胜利通路全部打通。”这是2015年9月,该师参加合成师旅红蓝对抗演练的精彩一幕。

据师长霍建刚介绍说,他们跳出传统打法的禁锢,研究创新“全程精确火力战”战法,实践运用侦察引导、夺占要点等13种具体打法,在实兵对抗中3个回合完胜对手,打了一个“漂亮仗”。

喜悦的背后蕴含着艰辛的付出。该师官兵依然清晰记得,2014年10月,在同一场地,和同一对手,该师和专业蓝军的首次交锋中却落了下风。“7小时未能有效开辟通路”“面对多达数十种的军兵种力量,红方指挥员不能自如运用,在战场上吃了不少‘苦头’”。

演习的硝烟还未散去,该师坚持问题导向,先后进行7场1600余人次的复盘推演,总结梳理出组织指挥不够精确、作战协同不够周密等6大类41个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短板弱项。

痛定思痛,该师把解决演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突破口”,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和模拟对抗演练系统,组织网上红蓝双方指挥对抗演练。主动邀请军队院校专家充当蓝军和该师指挥员过招。

从网上排兵布阵到实战对抗,该师练兵备战的步履一刻不停歇。今年元旦刚过,豫西地区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该师野外综合训练场,一场实战条件下的营连自主对抗演练激战正酣。

发现“敌”装甲车十余辆,红方指挥员、营长贾永涛立即将目标坐标、地形特点以及申请的飞机架次、突击时间输入北斗手持机,呼叫空中火力支援。接到请求指令后,陆航指挥员迅速选择航线、计算攻击角度和飞行时间。不多时,“敌”装甲车便“葬身火海”。

陆航、电抗、特战等作战力量的灵活运用、密切协同,让该师见证了体系作战在演训场上发挥的威力和效益。营长贾永涛告诉记者:“每组织一次对抗演练,部队实战能力前进一步。”他们还主动和友邻部队、专业蓝军过招,在多回合的攻防演练、对抗比武中,摔打磨砺各级指挥员驾驭部队、指挥打仗的能力,检验部队推进体系作战的成效。

部队打赢本领在真打实备中水涨船高。2015年7月,该师“叶挺独立团”接受军委总部临机战备拉动,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该团直接从平时状态转入紧急出动,35分钟先遣梯队就出发了,向预定地域集结;

拉动途中,团指挥所边机动边指挥,各级指挥员先后成功处置卫星过顶、临时改变行军路线等230多个临机情况,无一失误;

“实兵对抗锤炼,打造新型陆军‘刀尖子’”,师政委杨友斌说,通过实战练兵,不仅让该师擦亮了老红军部队“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能打胜仗”的品牌,还在军队改革转型中赢得了先机。前不久,该师转隶之后,首长机关首次参加中部战区陆军基础训练摸底考核,参考5个课目,4项内容优良率达100%,再次交出了一份出彩的答卷。

一支红军师,一部长征史

——“铁军”师长征路上十大经典瞬间

经典瞬间 ①于都出发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除留下一小部分红军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继续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外,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上杭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10月16日,作为中央红军前卫师之一的红二师,按上级命令,师长陈光、政治委员刘亚楼率领第四、第五、第六团,从江西于都出发,突破敌人封锁线,掩护红军主力突围转移。

经典瞬间 ②湘江血战

1934年10月25日,中央红军向湘江挺进。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的态势,企图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1934年11月27日,担任前卫任务的红二师顺利渡过湘江,迅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铺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12月1日,北上桂军和“追剿”军主力,向中央红军各部队发起全线进攻,妄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红二师广大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不顾一切牺牲,同敌人展开了激烈拼搏,用刺刀、手榴弹打垮敌军一次又一次的集团冲击。红二师和兄弟部队经过整日的英勇奋战,血染湘江,终于阻止住敌军的进攻,至17时,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

经典瞬间 ③强渡乌江

1935年1月1日,中革军委指示:红一军团以第二师加强军委工兵两个连,进至江界河渡河点附近,侦察对岸敌情。如无敌,应即派兵1团过乌江北岸,以便第二师主力及军委纵队、红五军团由此渡江。红二师受领任务后,红四团作为前卫,迅速逼近江界河渡口,进行火力侦察,准备渡江。1月2日9时强渡开始,第一批8位勇士在强烈火力掩护下,无一伤亡到达对岸,因后续部队无法强渡,8位勇士游回南岸,第一次强渡失败。入夜后,红四团第二次强渡,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隐蔽于石崖下。为了迅速完成渡江任务,红四团继续组织强渡,第2连连长杨尚坤带领10余人的突击队,分乘3支竹筏,奋力向敌岸划去。靠岸后,他们与岸底下的毛连长组成交叉火力,当即把守敌打垮,占领了敌人的主阵地。红四团乘机进攻,敌人全线溃退,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由此相继渡过乌江。

经典瞬间 ④智取遵义

红二师强渡乌江以后,在总参谋长刘伯承的指挥下,向遵义急进。为减少部队伤亡,刘伯承批准红六团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的建议,以先头分队化装成敌人溃军,智取遵义。一营第3连和团侦察排全部换成俘虏的衣服,化装成敌人的溃军,由10多个经过教育的俘虏带路,全团紧跟其后。他们冒着滂沱大雨,经过两个小时的急行军,进抵遵义城下。敌人真的以为是从外围据点退回的“自己人”,于是打开城门,先头部队迅速歼灭城楼上的守军,后续部队随即向市中心冲击,追歼逃敌。1935年1月7日凌晨2时,红二师袭占黔北重镇遵义城。

经典瞬间 ⑤四渡赤水

1935年1月29日,红军在川黔交界处的土城、猿猴场南北地区西渡赤水。红二师随红一军团向永宁、古蔺间地区前进,敌立即调集重兵分路追截。2月1日,红二师先头部队在三岔河鱼塘坳与民团遭遇,并将民团打散,一直乘胜追至永宁城东。2月2日,红二师向永宁发起攻击。2月3日,川军1个师跟踪追来,对红二师形成包围态势。红二师分3个梯队突围。2月10日,红二师集中在川滇边扎西附近的斑鸠沟休整待命。2月18日,红二师先头部队占领太平渡,搜集渡船6只,架设浮桥,当晚全师渡过赤水河。2月24日,占领桐梓城。随后,红二师在红一军团编成内,配合红三军团粉碎黔军阻击,2月28日晨重占遵义。3月11日,红军突然转兵向北。红二师参加了鲁班场战斗。3月16日,红二师攻占茅台镇,16日至17日,红军在茅台镇及其附近地区三渡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蒋介石急令其所有部队再向川南进击,企图围歼红军于古蔺地区。3月21日晚,红二师在二郎滩、九溪口四渡赤水,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3月31日,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后,前锋红二师直逼贵州省会贵阳。4月5日,红二师奉令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以少许兵力东渡清水江,向平越方向积极活动。4月8日,红军分左、右两个纵队向西南方向急进。红二师负责在贵阳、龙里之间约15公里的口子掩护全军部队通过。红四团佯攻龙里,红一团和红五团佯攻贵阳,圆满完成掩护任务。

经典瞬间 ⑥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到达大渡河边,在四川省安顺场4条小船难渡几万红军的情况下,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果断决定:红一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渡河,过河后沿大渡河东岸北上,红军主力沿大渡河西岸北上,以红二师四团为先锋团,火速抢占据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红四团官兵不顾饥饿、不怕疲劳,沿着崎岖的山路,冒着暴风雨,边打边走,昼夜兼程,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一昼夜奔袭240里,于5月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创造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2连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的率领下,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锁向敌岸冲击。3连在连长王友才的率领下,扛着木板,跟随在突击队后面,一面铺板一面前进。突击队员勇往直前,穿过火墙,胜利占领大桥,冲进城内。后续部队也紧跟入城加入战斗,胜利占领泸定桥。当晚,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军团政委聂荣臻来到泸定桥,刘伯承激动地连跺三脚,感慨地说:“应该在这里竖一块碑,记下我们战士的不朽功勋!”

经典瞬间 ⑦翻越夹金山

1935年6月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示中央红军迅速前进,翻越夹金山,夺取懋功理番,不顾一切困难,与红四方面军直接会合。红二师侦察北进懋功的道路,查报沿途粮食情况,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创造条件。担任先遣队的红四团,在师长陈光的率领下,6月11日,到达雪山脚下,准备翻越夹金山。第二营是前卫营,第六连是前卫连,个个手持木棍,在雪中探路。走在前面的用刺刀、铁铲在雪中挖踏脚坑,后面的紧跟其后往上爬。指战员们顶风雪,战严寒,手拉手,饿了就啃两口干粮,渴了就抓一把雪放在嘴里,累了也不敢休息。为了不让一人掉队,发扬友爱精神,互相搀扶着,一步一停、一步一喘地向上攀爬。红四团指战员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顽强的毅力,战胜风雪严寒和高山缺氧等重重艰难险阻,终于翻过长征路上的第一座大雪山。

经典瞬间 ⑧穿过草地

红四团为过草地的右路军左翼前卫团。1935年8月17日,毛泽东亲自接见红四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指示要“从茫茫草地上走出一条北上行军路线来”。19日下午,红四团肩负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从毛尔盖地区出发,第二营6连担任前卫。21日,红二师主力随后跟进,经腊子塘、色既坝等地向班佑开进。从毛尔盖到班佑要经过数百公里的茫茫草地,这一地区气候恶劣,变化无常,草地上既无道路,又无人烟,草丛下面河流纵横交错,淤积着污黑发臭的烂泥,人走在上面,稍不注意就会陷进泥潭,不能自拔。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不少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二师广大指战员顶风雨,战严寒,吃野菜,啃皮带,忍饥挨饿,历经千辛万苦,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6天的艰苦跋涉,终于走出了茫茫草地。

经典瞬间 ⑨奇袭腊子口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击溃国民党鲁大昌部第六团,进逼川甘边界上的险峻要隘腊子口。为了粉碎敌人聚歼企图,毛泽东果断决策夺取腊子口,打开北上通道。担任前锋开路任务的红二师四团接到命令:必须在三日内夺取腊子口。9月16日晚,红四团以一部向腊子口发起进攻,由于地形不利,几次进攻均未奏效。红四团当即调整部署,政委杨成武指挥红六连正面轮番进攻,牵制、迷惑与消耗敌人;团长黄开湘率领第一营1连、2连从侧面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到隘口侧后奇袭敌人。经过激烈战斗,敌人在红军两面夹击下迅速被歼,成功夺取天险腊子口。聂荣臻对攻占腊子口给予高度评价:“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道路打开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走活了。”

经典瞬间 ⑩直罗镇战役

1935年11月,国民党“西北剿总”调集第一〇九、第一〇六等5个师的兵力,对陕北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11月19日,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以1个师防守太白镇,主力3个师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富县攻击前进,其先头第一〇九师进至黑水寺等地。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定,首歼突出冒进的第一〇九师于直罗镇地区。红二师的任务是,由北向南进行主要突击,第一步攻占直罗镇北山,尔后协同红十五军团夺取直罗镇。11月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一军团红二师、四师主力以及第十三团自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红十五军团自南、西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向直罗镇之敌展开猛攻。11时,红二师首先打入直罗镇。14时,敌大部被歼,一〇九师师长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此时,东西两路援敌迫近直罗镇。进至黑水寺的第一〇六师得知第一〇九师在直罗镇被歼,立即逃跑,红二师奉命跟踪追击。被困在直罗镇的敌师长牛元峰见待援无望,于23日午夜率残部突围,24日上午,红十五军团将其全歼。直罗镇一仗,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大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背景链接

“铁军”师历史沿革

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是一支历史悠久的老红军部队,被誉为军旗升起、军魂发源的地方,其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和秋收起义部队主力。

叶挺独立团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1926年担任北伐先锋,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克武昌城,荣膺“铁军”称号。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中,亲自在该师“红一连”主持6名新党员入党宣誓,创建我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叶挺独立团与秋收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四军第十师、第十一师,成为“朱毛红军”的主力。

1930年至1934年参加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该师担任开路先锋,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夺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一路所向披靡。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一旅、新四军三师七旅。首战平型关,挺进苏鲁豫皖,血战刘老庄,转战苏北两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参加全国解放战争,从松花江畔一路征战到海南岛。

新中国成立后,该师又先后经历数次改编,部队驻地多次移防,现为中部战区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