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
常有人说羡慕文人,斗酒诗百篇什么的。我鸣冤叫屈:我不是诗人,没法浪漫。写长篇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长年累月,既要有激情还得保持耐力,苦不堪言。特别是写历史,孤灯青影,饱受孤寂。一连写几本,也就是一连好多年一下班就自我禁囚在书房兼卧室,早急于摆脱。去年那个明媚的6月中旬,敲上《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最后一个句号,我不由长长一叹:终于……
可是,就像一个发誓不再受生育之苦的妇人,没几天又怀上啦!因为《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这样一段文字:
正如每一个老人死前都病过多次,每一个家天下覆灭之前也都成功地被救亡过。试想:西周之初不是就有王族管叔鲜等勾结前朝残余及外国势力叛乱吗?可是摄政的周公成功平叛,并开创盛世;西汉之初不是有“七王之乱”吗?刘恒也成功地平息,开创盛世;北宋之初辽军不是也逼近都城开封吗?可是赵恒挡住了,也开创盛世……不胜枚举。如果不积极作为,勇于并善于化险为夷,那时候就非常可能是他们的末世,而根本没有上百年后幽王、刘欣及赵佶之辈的机会!
掩卷而思,我在“每一个王朝覆灭之前也都成功地被救亡过”问题上来回踱步,徘徊不已。成功地救亡并开创新的盛世,显然比失败而覆亡更值得探究。
盛世与末世两个点,其来龙去脉都专题考察了,但从危机到盛世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进程还未仔细探究。《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强调:每一个朝代之末都不是没有另一种可能,今后国家永恒也是一种可能,但这都只是“或然”。“已然”的,只是简单点到的周、汉、宋,没能展开,似有遗憾,这里补上。
一个王朝不仅成功地挽救覆灭的危机,死里逃生,化险为夷,并开创新的盛世,换言之就是“复兴”。
二
“每一个王朝覆灭之前也都成功地被救亡过”,而且多次,甚至可以说无数次。那么,怎么认定“成功地救亡”?又该选择哪些“成功地救亡”的范例?
我想借助于盛世名单。历史上盛世说得多,具体研究少。拙作《中国盛世》尝试全面梳理,理出历史上的盛世共43余个。“盛世”是属概念,也是种概念,具体可分“盛世”、“治世”(即“XX之治”)和“中兴”三类。所谓“中兴”, “兴”即兴盛,关键在于“中”字。《辞源》释“中兴”:“由衰落重新兴盛”,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如汉时《诗·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南宋王观国在《学林》一书中,详细解释:
中兴者,在一世之间,因王道衰而有能复兴者,斯谓之中兴。
请注意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一世之间”,隔朝代就不算了;二是“王道衰”,如果前一任或几任帝王政绩不“衰”,那一般也不称中兴,而该称“之治”或“盛世”。《辞海》则简洁地注释为“复兴”两个字。
中兴的反义词是“中衰”。历史上诸多中兴之誉,也有“嘉道中衰”之怨。自民国以来,常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盼“中兴”!所不同,这里指整个民族,跨朝代而言,视野更为广远。但历史上,也即本书所指中兴,一般限于当朝。
历史上的中兴盛世,除“少康中兴”、“盘庚中兴”、“武丁中兴”、“宣王中兴”、“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孝文中兴”、“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中兴”、“景圣中兴”、 “建炎中兴”、“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同光中兴”之外,还有个“孝宗中兴”。这个中兴较特殊,一身二任,既指南宋孝宗赵昚时期,也指明朝孝宗朱祐樘时期。赵昚时期又称“乾淳之治”,朱祐樘时期又称“弘治中兴”,再说“乾淳之治”紧接的是“建炎中兴”,与衰而复兴的定义不符,为避免混淆,也为更严谨些,就不采用“孝宗中兴”之说了。这样共15个,列《中国历代中兴一览表》于书后。
限于篇幅,《中国盛世》没将43个盛世全部具体介绍,而只重点描述了13个,其中中兴仅“昭宣中兴”和“光武中兴”两个。在这里,对15个中兴全面加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