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
新华社 于文静、王宇
2015年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业内专家表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压力约束越来越紧,农业亟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只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确保国家粮食、生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为首要前提、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基本遵循,完善补贴、价格等机制,大力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
专家们表示,在资源利用方式方面,依靠“大药、大水、大肥”的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不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和环境污染,而且可能带来农药残留等问题,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趋势,都是从最初的追求产量为目标,转向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今天我国农业生产也正向这一方向迈进,由单纯追求高产,向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转变,向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转变。”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秦富说。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等,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广主要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套作,实施马铃薯等主食加工提升行动,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2015年6月11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工作人员在铺设“覆膜滴灌”所需的薄膜。由于多年超采,河北省衡水市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漏斗区,每年地面平均沉降5厘米,3%至5%的机井报废。2014年,衡水市被国家确定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该市通过推广节水农业、开展工程蓄水、探索科学管水新办法等举措,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计划到2017年,衡水市建成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工程和河渠坑塘连通水网,力争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8亿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实现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水环境持续改善。
2015年以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同步推进。在三北地区开展了粮改饲试点,在东北30个县开展了粮豆轮作试点,粮经、种养结构不断优化。
“在内蒙古等地开展的粮改饲做法取得了积极效果,农民开始种植苜蓿草、饲用玉米等,发展草食畜牧业,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今后应在配套政策方面加大力度,并通过补贴、价格、金融、项目、科技等政策‘组合拳’,提高地方政府和农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积极性。”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源头保障。
近年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持续发力。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建设,在2015年初启动实施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同时,启动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启动京津冀地区镇域级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区建设。在西北、华北地区安排地膜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补助资金,启动实施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和农田节水技术示范项目。
下一步,我国将围绕《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农业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切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延伸农业价值链
光明网 吕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广随机抽查机制,以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确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更好守护困难群众生命健康。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国家领导人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粮食安全要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上。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全局,任何时候都要放在基础位置。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与会者们还部署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要走的必经之路。从背景来看,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虽然机械化生产和生产模式转变都已在发生,但“靠天吃饭”的情况还没得到根本改变。在国际经济跌宕之外因,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之内需等多重因素下,都要求中国农业要完成转型升级的思考和改变。此语境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显得是当务之急。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内容不可能单一。坚持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定然是首要前提。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等,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这就是基本动作之一。在措施的背后,是政府惠农政策力度在逐年加大,补贴、价格等机制的完善。农民的积极性在有托底的支撑下,才更能被稳住在粮食领域中大干一场的热情。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2015年12月27日,沧州冠农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检查红枣质量。河北省沧县是金丝小枣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红枣集散地。2015年9月,一家农产品交易公司在沧县投资创建了红枣拍卖交易网上平台。作为“互联网+农业”工程,该平台将本地和自来全国各地的红枣进行标准化加工,然后线下展示、线上交易,不仅扩大了市场、降低了成本,维护了枣农收益;也带动了当地红枣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模式还是在老旧模式下徘徊,靠数量增长几乎成了衡量农产品发展的唯一标尺。而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也是当下农业经营模式的缩影。由此带来的资源利用率不高、抗击风险能力削弱、农产品竞争力无从谈起等问题亟需改变。因此,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到“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来大力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打破以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继而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度和农民们的获得感。
“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的这一点。当下,农村大部分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也同期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规模不大等问题。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的语境下,也将培育出新型经营主体,也适应广大农民对于提高效益的诉求。此时,农业机械化生产将得到加强,这也让土地流转成为农业生产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加强耕地保护,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地”。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用法律形式确定土地被流转后的农民利益得到保障,这是政策执行的基础,也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这是一种融合性思路。农业的深加工,能够就地在农村实现第二、第三产业的加大。因为物流、营销等行业的存在,直接就产生了服务行业。此举目的,在于延伸农业价值链。这也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抓手之一。
安全、高效和绿色,这都是现代农业的关键词,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试纸”。“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高质量、低污染的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将带来的是青山绿水的外部环境,也将打开粮果满仓的愿景。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个滚石上山、爬坡迈坎之路,需要我们足够的耐心和勇毅。
国务院力推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延伸农业价值链
每经网 张雯
2015年7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
会议提出,要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等,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价值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源头保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在把内源污染解决在农业生产单元内部、形成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多元化参与机制等议题方面有所突破。
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一方面,地少水缺,耕地质量下降,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过多,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数据显示,每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掉约480万亩的耕地,被占用耕地的土壤耕作层资源浪费严重,而通过占补平衡补充来的耕地质量普遍不高。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均已冒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5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量达到45亿吨。
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了0.2,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
精彩论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尽管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但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我国粮食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全局,任何时候都要放在基础位置,坚持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为首要前提。
——中国经济网 丁西鲁
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以及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这些资源问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除了水、土资源面临严重约束外,工业污染亦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据日前公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向农产品产地环境渗透,全国土壤主要污染物点位超标率为16.1%。
“长期以来,为了增加农产品产量,农业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利用的问题,生态存在严重透支的问题,有些地方地没法种,水也不能浇,资源环境旧的欠债没有还,新的欠债还在继续发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此前表示,为了克服资源“红灯”亮起来,必须加快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这对中国农业来讲是一个必须脱胎换骨的革命性改造,把农业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延伸农业价值链
按照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接二连三”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耕地保护,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地,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延伸价值链。
2015年4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上海调研时表示,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推动农业由产品生产向产业链、价值链生产转变,让农民和企业在一个链条上分享利益。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甚至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
“如同其他产业一样,农业也需要打造‘微笑曲线’的两端,做深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就需要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推动适度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入股、托管、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