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养生要点
人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靠本性活着。人们每天要按照人体的本性去做事,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因天之序”,就是说一定要因循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子时——一阳初生
子时恰恰是在天最黑暗的時候,这时阳气开始生发。中国古代文化里,非常重视这个时辰。在《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取决于胆的什么呢?取决于胆的生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到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就很容易犯困,可是到夜里23∶00的时候,反而清醒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阳气在这个时候开始生发起来了。
胆主春生之气
肝胆虽同属于木,主春升之气,然肝胆这一对脏腑中,肝为阴,胆为阳。如金代李杲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就是强调了胆的升清宣发作用。《内经》重视阳气的观点不仅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所体现,而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更为明显。如“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同时,相火学说中也很重视胆,《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胆与肝连,司相火,……相火之宣布在三焦,而寄居则在胆腑。……胆中相火,如不亢烈,则为清阳之木气,上升于胃。”这就把胆主清阳之气与寄居相火相互贯通了。由此可见,胆主阳气的振奋,参与阳气的旋运机制,包括通达和升发诸脏腑之气机,胆都有其调节的功能。
胆经从外眼角开始
胆经从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小趾旁边,倒数第二个脚趾)。人们疲劳时喜欢手臂高举,就是伸拉胆经以振奋阳气的一个动作。打一个哈欠以后,人就显得精神一些,这也是胆气生发起来的象。人们有事情想不清楚,决断力不够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个动作——挠头,其实我们挠的地方正好是胆经经过的地方,就是刺激胆经而主决断。
子时与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当中,子鼠丑牛,老鼠的象与子时的象有什么共通性呢?这实际上在告诉我们,胆虽然主生发,但是这个时候阳气还特別的小,就像老鼠一样小,而且老鼠是夜行动物,虽然小,但非常的活跃,这就是那一点点少阳,它不可以大,但是它一定保持着一种朝气蓬勃的东西在里面。这在太极图里面就相当于白鱼的最尖的那一点,叫少阳之火。那点“火”是所有的阳气的一个根本的东西,是生发力最足的地方,阳气最终的生发要从这儿起来。这就是十二生肖为什么以鼠为首的原因。
[饮食养“胆”]
胆为六腑之一。胆腑通畅,贮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才能正常进行。由于胆汁对消化饮食有特殊作用,一旦排泄不畅,则会影响到消化功能,产生食欲缺乏、厌食油腻、腹胀、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做到合理饮食则与胆囊养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早餐一定要吃好。空腹时间过长会导致胆汁分泌减少,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也随之减少,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处于饱和状态,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形成结晶。
(2)定时进餐,少吃零食。规律饮食可以避免胆囊频繁收缩和分泌胆汁。
(3)饮食不宜过饱,以免胆囊过度收缩,使胆汁分泌增加。
(4)适量多饮水,不仅能防止胆汁浓缩结晶,也可在胆结石形成初期将胆结石前期物质或小胆石冲刷入胃肠而排泄掉。
(5)清淡饮食,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适当吃一些鱼类和海产品,避免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高脂类食品,以防胆囊过度紧缩,使胆汁分泌增加。
(6)适当多吃点玉米粥、豆浆、菠菜、小白菜等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
[运动调“胆”]
子时应是睡眠之时,又为何谈到运动呢?我们讲运动是通过此举来调理腧穴经气,养护脏腑。时辰养生也是在养脏腑之气,经络脏腑之气通过运动养护了,时辰养生的目的自然达到了。
传统武术中的形意五行拳有很好的调理脏腑功能。五行拳中的崩拳是形意拳中最简单的拳法,也是最实用的拳法,就是左右崩拳连环打出,其发劲直如贯矢,其形似箭,其性属木,在人身内通肝脏。崩拳回身动作起势为狸猫倒上树,落势为狸猫扑鼠,起势是截腿之劲,落势是踩踏之劲。经常锻炼崩拳能够舒肝利胆,并具有明目之功效。
[肝胆相照,慎肝怒去胆怯]
古医籍《寿世保元》有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的精神。的确,“养神”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只有精神健康,才能真正长寿。
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乱。伤神则神衰,神衰则健忘失眠,多梦烦乱;神不守舍则发为癫狂,甚则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适可而止。“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五脏所伤则精神涣散,精神涣散则神志衰减,神志衰减则诸病丛生。子时睡眠不当最易胆怯,此为胆虚所致心中畏惧、不敢见人之证。《石室秘录》卷三:“凡人胆怯不敢见人者,少阳胆经虚也。而所以致少阳胆经之虚者,肝木之虚也。而肝木之衰,又因肾水之不足。”而嗔怒伤肝,肝胆表里相应,易损及胆腑。因此,应时睡眠,戒躁戒怒,以祛胆怯,此乃养生之道。
[子时睡觉是最好的养生]
子时阳气初生,这种初生的阳气是维持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不断进行并欣欣向荣不可缺少的力量。“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所以,掌握睡眠养生要领,便可踏上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
顺应自然,应时睡眠
子时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的时候,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个时候阴气是最重的,而阴是主睡眠的,那么我们就要驾驭这个阴阳消长的规律,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处于熟睡的状态。注意,不是这个时候才上床,而是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处在熟睡状态了。那么什么时候该上床呢?应该在22∶30左右。
子时胆经值班,此时一阳初生,它是刚刚长阳气,还很微弱,我们要特别保护这个阳气。怎么保护呢?最好用睡觉来保护,所以夜半的时候,就应该睡觉,要开始养阳气,而养阳气要从微小的时候就要保护它。
子时天地磁场最强,是胆经最活跃的时候,胆经引导人体阳气下降入于肾,胆囊也繁忙于更换胆汁。如果常熬夜,胆气受损,胆囊无法顺利更换胆汁,胆汁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囊肿。由于胆气受损,胆气必虚。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气,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功能就会降低。另外,胆气支持着中枢神经,胆气受伤人就容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所以子时之前必须睡觉。所谓“宁舍一顿饭,不舍子时眠”。
睡眠方位有讲究
有人认为,睡眠方位与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古往今来,关于睡眠方位有不同的说法。
有资料指出,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方位,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而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却认为,人的睡觉方向应该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而改变。《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意思是,在春夏季节头向东、脚朝西;秋冬二季头向西、脚朝东。
为什么要这样睡呢?这是依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而提出的,春夏属阳,阳气上升、旺盛,而东方属阳主升,头向东以应升发之气而养阳;秋冬二季属阴,阳气收敛、潜藏,而西方属阴主降,头向西以应潜藏之气而养阴。
尽管这些理论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布局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大可不必拘泥于这些理论,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建议大家依照自己的感觉,不可生搬硬套。平时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加班、不熬夜,入睡前安神定志,未睡眠、先睡心,或用温水泡脚,并辅以足底按摩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经脉养生:敲敲胆经、挠挠头,胆经养生两手成]
《灵枢·经脉》指出:“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刀马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胆经若有异常变动,就会出现嘴里发苦,喜好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甚侧面孔像蒙着微薄尘,皮肤没有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生足少阳部分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因此经常敲敲胆经循行部位,有助于舒筋活络,治疗胆经病症。但是,敲胆经也不是随便敲敲的,没事乱敲反而会引起失眠、多梦等不良反应。
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难以抉择的问题时,常常会有挠头的习惯。挠头其实是刺激胆经做决断。《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谓中正,即处事不偏不倚,刚正果断之意。胆主决断,是指胆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对胆的概念认识,如同其他脏腑一样,既有与实质器官相联系的一面,如贮存、排泄胆汁的胆囊;又有据此而取舍类比归类某些功能的一面,如主决断作用的胆,属于精神活动范畴。胆的决断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调节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脏腑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变化,特别是剧烈的精神刺激,会影响脏腑气血的正常活动。胆气强壮之人,虽受突然刺激而有所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较轻,恢复较快;胆气虚弱之人,则往往因之而形成疾病。胆的决断,还反映了人体正气的盛衰。只有正气强盛、内气充实的人,才能“胆气壮”,才能主决断而有果敢行为。由于正气对外邪具有抵抗作用,所以胆气的壮与弱,标志着人体正气的盛与衰,也标志着人体抗邪能力的强与弱。人有决断和果敢,其生理功能就处于旺盛状态;如果决断不出,其生理功能就处于平静或低下状态。这种不同的生理反应在防病治病方面是有重要影响的。《素问·经脉别论》指出:“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这里的勇怯,即反映了胆气的强弱。另外,很多年轻人在两耳上部出现白发,发为血之余,那是因为胆经气血不足所致,子时熬夜未及时休息是很重要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反复挠头也是在疏利胆经,刺激胆经活络,这是胆经在帮人们做决定。
“酒胆壮英雄”为何故?
《黄帝内经·灵枢·论勇第五十》中有一段记述黄帝与少俞关于饮酒对人情志影响的对话。
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
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鼓起勇气完成某件事,都会选择喝点酒来壮胆,根据《黄帝内经》的描述,这是因为酒是水谷的精华,入胃后使胃胀大,气机上逆,壅滞胸中,使肝气上升,胆汁横逆,而胆主决断,饮酒后,人的行为自然与勇敢的人相同,但是等酒醒气衰后,还会感到懊悔、沮丧。
[胆经腧穴]
风池穴——“功臣”之说
说到胆经腧穴,首要提及的是风池穴,该穴是一个功效卓著的穴位。风池穴位于颈部耳后发际下凹窝内,对偏头痛、感冒、鼻塞、头晕、耳鸣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果身上有发冷、打喷嚏、流鼻涕、头后微痛,按揉风池穴区、摩擦后项或用艾条艾灸大椎穴至皮肤转温,则畏寒头痛症状消失。
肩井穴——“肩周炎”的交退
肩周炎患者可谓日常生活中屡屡见之的人,若其肩周活动并未受限,仅是颈肩一线(少阳所过处)疼痛经自己拿捏肩井穴(位于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一周后,肩部疼痛即可缓解。
阳陵泉——胆经之“合”
在胆经腧穴中,不得不说的是胆经的合穴阳陵泉。此穴为筋之精气聚会之所,具有除痛祛风、疏肝理气的作用。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对膝关节酸痛、胁肋痛、下肢痿痹、腿足麻木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此外,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此穴或此穴下方的压痛点,并持续按揉2分钟,可缓解胆囊炎疼痛。
刺激阳陵泉的小方法
坐在座位上,脚跟着地,脚尖尽量抬起,然后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外摆尽量转向身体左右两侧,即两脚跟并拢,脚尖外展成“一”字;前脚掌尽量抬起。等到阳陵泉、胆囊穴部位肌肉发酸发热即可放松两脚,休息片刻再练习。可两脚同时练习或单腿练习。
带脉穴——教你祛腰部冷感
此外,胆经上的带脉穴(第十一肋端直下平肚脐处)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穴位。它是足少阳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带脉如带环腰一周,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如果有病,会出现腹满、腰部以下凉冷如同坐在冷水里。选取带脉穴,配合按摩胆经足临泣(穴位)可立即使冷感消失。
足临泣穴——帮你解除偏头痛
偏头痛常常会困扰时下的年轻人,一般来说,少阳经头痛以偏头痛最为常见。手少阳三焦经亥时当令,足少阳胆经子时当令。《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上有一句话:“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如果是23∶00前头痛,可取“中渚”穴(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2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为三焦经的“输”穴)。如果23∶00之后头痛的患者,可尝试按揉胆经上的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足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是胆经的“输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以疼痛能够忍受为度。
胆经腧穴八十八,个个都有自己的显著功效,如果能够好好照顾它们,不但能对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