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寿乡:溧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长寿溧阳名士多

芮金川

溧阳,素有“山川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于2011年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悠悠数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加之当今迅速发展的经济,协调的民生事业,平和的社会心态,幸福的和谐安康,促使人口明显长寿。溧阳,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美丽富饶适于人居的长寿福地。

人文荟萃

溧阳,自古山水秀美,人文荟萃,牵动着名人志士的情怀。千百年来,溧阳美丽的湖光山色,众多的名胜古迹,以及流传在民间的许多动人故事,吸引了四方名流纷至沓来,与溧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帮助勾践打败吴国后,曾偕西施泛舟溧阳长荡湖,饱览了秀美的湖光山色后,隐居于宜兴丁山,成为制陶的祖师。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亡命江海,远迹吴会”,隐居在溧阳观山东麓的山水之间,淡泊明志,著书立说,并在此制作了中国四大古琴之一的“焦尾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溧阳听县令郑晏讲了史贞女搭救伍子胥的动人故事后,非常感动,乡间一名女子尚能如此贞烈狭义,实属罕见,遂撰文记述了2500多年前发生在吴楚边境上的这则千古佳话。李白三进溧阳作《游溧阳》等13首诗篇,见证溧阳乃留连忘返之地。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50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钟情秀川沃土,看到溧阳百姓的性格:敦厚如山,刚直如竹,纯净如水、清雅如茶,立即迎接老母亲前来溧阳居住奉养,为使她长寿,以尽孝心,写下了千古名篇《游子吟》(副题《迎母溧上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亲切感人,催人泪下,真切地歌颂了人间至美的情感——母亲之爱,游子心情,能唤起普天下儿女的亲切联想和真挚思念。1992年,在香港举办的“最受欢迎的唐诗评选”中,《游子吟》名列榜首。它朴实无华,情真意切,脍炙人口,这首诗诞生在溧阳,这是溧阳的光荣与骄傲。

竹海泛舟

清代嘉庆年间,在溧阳任知县的陈鸿寿,号曼生,多才多艺,诗文、书画、篆刻,皆自成风格。他与宜兴杨彭年等人创制的“曼生壶”,不仅使他享誉于紫砂艺坛,而且还使他名扬中外。元代文学家仇远、明代忠臣沈炼等人,在溧阳任职多年,把政绩、佳作留存于世。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示儿》可谓他的代表作。他的爱国精神,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而使《示儿》也在我国的诗坛上留芳百世。溧阳在南宋时期的父母官县令陆子就是陆游的二儿子,他的亲侄陆立基留恋溧阳青山绿水人长寿,就在溧阳定居了下来,其后人遍布今日竹箦镇的陆笪、来笪、东门、刘庄、上储庄和贾家庄等村。

秦梓,原籍江宁,朱宣和六年登进士第,曾任崇政殿说书和台州知府,居官清正。他是南宋权奸秦桧的兄长,但他不与秦桧同流合污,所以迁家溧阳隐居。初住距离溧城较远的上店(今上黄镇上典村),后住溧阳城东南郊的下桥里(今溧阳城夏桥附近)。现上黄上典村上700多名姓秦的皆是秦梓的后裔,且高龄者很多。

元代维吾尔族副元帅文质原籍在吐鲁番盆地,看到溧阳的好山好水后,就迁居在溧阳沙涨村,他精心教授子女,其五子全中进士,真正实现了“五子登科”。自合剌普华长子文质以“”姓开始,沙涨村便成为全球姓的发源地。数百年来,姓族人生息繁衍,一部分在沙涨村生活,世守祖茔;一部分走出沙涨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据已知的线索,在云南、山东、安徽、江西乃至韩国等都有后裔。

东汉溧阳侯陶谦,留恋溧阳的青山绿水,寓居现竹箦镇的陶庄;孙吴溧阳侯芮元(原籍山西芮城)、唐朝宰相宋璟长孙、溧阳县尉宋陟(原籍河北广平),钟情溧阳秀川沃土,分别择居前马和西芮村的宋巷里。

风雪南山

历代还有谢、张旭、张籍、朱熹、张孝祥、唐寅、汤显祖和袁枚等文化名人都曾慕名而来,并在溧阳留下了他们的名篇佳作,盛赞溧阳美景如画,美不胜收,耕读人家,人气增聚。

人才辈出

溧阳山清水秀,绿色低碳,和谐安康,宜居宜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溧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春秋期间,史贞女搭救伍子胥的英勇义举,不仅为《东周列国》等史书记载,而且被唐代大诗人李白热情颂扬,誉为“声动列国,义形壮士”。汉代史崇屡立战功,被皇上封为溧阳侯。他年近八旬高龄还亲自率兵到长荡湖剿匪,不幸以身殉职,班固在《汉书》中,对他的英雄业绩书写了重要的一笔,《建康志》、《金陵志》对他都有记载。史氏是江南望族,史氏后人,一共出了九位宰相,这在全国可能是绝无仅有,其他各种人才更是不计其数。元代文质族兄沙里的威的儿子普颜不花,成了溧阳第一状元,在国家危难时候,以身许国,为国尽忠,《元史》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才华横溢的明代国子监司业马一龙,别桥马家村人,既是中国古代著名农学家、书法家,又是一位孝子。他根据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写出的《农经》一书,以阴阳五行理论来阐述农业生产及其规律,在我国农业思想上属于扛鼎之作,自明清以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北京郊区的《大兴县志》记载,东郊种植水稻,皆系《农经》所教。他任职不长,因母亲年老多病,请准辞官回乡侍养,在今别桥镇后周附近的玉华山构筑馆舍,在精心侍养80多岁高龄母亲的同时,还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教育、救济等事,曾捐资设置义田,恢复盘龙堰,改筑盘龙桥。

春天里的油菜花

马世俊,为溧阳第二个状元。清代顺治十八年,翰林院侍读马世俊,殿试夺魁后步行返回寓所,京城里万人空巷,争观这位清代开国后第一位新状元的风采,无不为之喝彩。北京孔庙和南京夫子庙国子监的石碑上,都镌刻着“溧阳马世俊”这位状元公的大名。步入仕途后,他甘守清贫、著书立说,颇有建树,特别是他的字画,功力深厚,造诣极高,有“二王”(王羲之、王维)之称。清康熙年间,溧阳任兰枝、任端书父子两人在廷试中,分别考上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成为家乡人民津津乐道的佳话。清雍正五年,安南(今越南)入侵云南,任兰枝受命出使安南,据理力争,收回国土,妥善处理睦邻关系,维护了国家主权。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溧阳历史上官做得最大的要数史贻直了,人称“六部尚书、三朝元老、九州总督”。他是现昆仑开发区内的夏庄村人,清代康熙39年(1700)中进士,授检讨。以后历充云南主考、广东督学、赞善、侍讲、庶子、讲读学士。雍正元年(1723),任内阁学士,次年升吏部侍郎。后来署理闽浙总督,改署两江总督,升左都御史,协理西安巡抚,又升户、兵部尚书。乾隆初,历任湖广、直隶总督,经筵讲官,户、工、刑、兵、吏部尚书。乾隆九年(1744),授文渊阁大学士,即宰相兼吏部尚书。这位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从政任官60余年的三朝元老,于1764年逝世时,享年81岁的高龄。

近代以来,溧阳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清末溧阳名士狄平子,积极参加“百日维新”,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奔走呼号。变法失败后,他在上海创办有政书局和《时报》,出版《三希堂法帖》和《原本红楼梦》等名著,为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溧阳还有一对令人钦佩的革命夫妻——陶希晋和朱琏。陶希晋于大革命时期,在家乡领导大刀会打进县城,赶走国民党县长,当了三天“草鞋县长”。此事当时震惊了苏、浙、皖三省,南京国民党当局以一千大洋通缉,陶希晋夫妇被逼逃离家乡,到河北省石家庄创立了“朱琏诊所”,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陶希晋担任了国务院副秘书长;其妻朱琏在抗战期间,被刘伯承任命为129师野战医院院长,与白求恩、柯棣华大夫一道,在太行山前线抢救、医治八路军伤病员,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出了《新针灸学》一书,此书由朱德题写书名,董必武亲自作序,出版后一版再版,还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苏联、朝鲜、越南等国分别译成本国文字出版,苏联还派来三名医学专家,专程到北京跟朱琏学习针灸。1958年,毛泽东在杭州接见朱琏的宴会上,举杯祝贺:“针灸万岁!”并对朱琏说:“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要出国,将来全世界人民都要用它来治病。”溧阳还有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画家姜丹书,孙中山先生的秘书狄侃,参加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活动的许闻天,我国著名文史专家缪钺,著名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陈晓南,著名女作家菡子,著名戏曲史家蒋星煜和世界知名青年科学家吴柯等,他们的不凡业绩已经载入史册。

溧阳从唐代到清代,全县出了状元2名、榜眼2名、探花3名、进士173名。历代曾涌现出一大批要人、名人,官至宰相的就有3人。状元是马世俊、普颜不花;榜眼是宋之绳、任兰枝;探花是陈明夏、黄梦麟、任端书。

院士璀璨

新中国成立后,溧阳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据统计,到2010年12月31日为止,溧阳籍的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10位。

中科院学部委员狄超白是中共溧阳地下党的创始人,是我国老一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之一。他在南京国民党监狱里写成的《通俗政治经济学讲话》,于1935年4月在上海新知书店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20世纪40年代,经修订改名为《经济学讲话》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连续增印9版,1951年和1952年又再次增订再版,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计处长、国家统计局综合处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代所长。

著名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蔡邦华,溧城蔡家村人,1981年8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他发表的许多学术论文,奠定了中国森林昆虫学研究的基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于1983年8月8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物理化学家彭少逸是溧阳籍人,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同时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并于1981年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著名火箭专家朱森元是上黄镇夏陵村人,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火箭氢氧发动机主任设计师,在中国航天科学界、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带领他的同事通过14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出了氢氧发动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著名生物学家翟中和今年已81岁高龄,是溧城镇马垫八字桥人,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细胞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先后从事放射性生物学、细胞超微结构、动物病毒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科研与教学。发表科研论文28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5次;主编15部著作,其中《细胞生物学动态》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物理学家沈学础,溧城镇蒋店龙潭村人,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开放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两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物理学学奖,2006年获国际电磁波谱科学巴登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部院士。

理论有机化学家吴云东,戴埠镇郑墅村姚墅自然村人。1986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的研究,用理论方法解决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机理及其立体化学,指出在溶液中存在与老年痴呆症相关的淀粉样结构的可能性,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史轶蘩,今年已83岁高龄,她的老家在溧阳城南门街,现在是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她在国内首先总结及报告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减等症的诊治经验,是著名的内分泌医学专家。

著名光学专家庄松林是溧城镇庄家村人,现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所长。他在傅里叶光学理论、光学像心理物理实验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工作,在国内率先从事光学系统CAD研究,并主持完成国内最大的光学仪器设计软件系统。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著有《光学传递函数》等专著。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别桥镇五荡湾村人,他主持育成的扬麦5号、扬麦158号分别于1991年、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南方麦王”,先后获得首届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国家“863”计划15周年先进个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农业科技功臣,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1次,并被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除10位两院院士外,还有我国电缆事业的创始人之一葛和林,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创始人史维祥,著名经济学家周叔莲,我国测量雷达总设计师史仁杰,以及省部级领导和著名科学家、专家多人,他们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同时,也为故乡溧阳赢得了无比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