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资源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饲用昆虫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养殖业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蛋白资源不足已成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蛋白资源短缺状况尤其严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有关专家分析,到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的供需缺口为4800万t。目前,我国饲料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之一就是要以开发蛋白饲料的生产及高效利用技术为重点,大力开发非常规饲料。因此,寻求新的蛋白资源,为养殖业提供充足饲用蛋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大量的营养学研究证明:昆虫体内蛋白含量极高,多在50%~70%之间,有的甚至超过80%;昆虫蛋白含纤维少,所含脂类多为软脂肪和不饱和酸,消化性能良好,易于吸收;微量元素丰富,铜、铁、锌、硒含量较高;氨基酸比率非常合理。此外,昆虫世代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生物量巨大,是理想的饲用蛋白资源。现就目前主要的饲用昆虫作简要的介绍。

一、家蝇

家蝇(Musca domestica)隶属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蝇科、家蝇属,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蝇蛆)、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家蝇具有世代周期短、繁殖能力强、食物来源丰富和耐高密度养殖等特点,家蝇的饲用价值主要在于其幼虫——蝇蛆,蝇蛆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几丁质(甲壳素)、维生素、矿物元素和抗菌肽等多种活性物质。

蝇蛆营养成分全面,蛋白含量极高,可作为理想的饲用蛋白源。鲜蛆和蛆粉的蛋白含量分别为15.62%和60.88%,均与鲜鱼、鱼粉及肉骨粉相近或略高。对蝇蛆的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蛆和蛆粉的必需氨基酸比率分别为44.09%和43.83%,均超过FAO和WHO所提出的理想蛋白必需氨基酸为40%以上的标准,远高于鱼粉的33.61%。蛆粉中每一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鱼粉,必需氨基酸总量是鱼粉的2.3倍,其中苯丙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分别是鱼粉的2.9倍、2.7倍和2.6倍。蝇蛆体内除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镁等无机元素外,还含有多种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锰、磷、钴、铬、硒、硼等20种微量元素。因此,蝇蛆已逐步成为蛋白饲料开发的热点,被称为新型蛋白资源之首。

(一)成蝇的饲养

成蝇是蝇类生活史中唯一具有生殖能力的虫态,人工饲养成蝇的目的是让其产卵以生产蝇蛆,因此,成蝇的生长状况直接决定下一代的质量。

1.成蝇饵料

养好成蝇必须满足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供应,蛋白质饲料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雌蝇卵巢的发育和雄蝇的质量,能量饲料提供维持家蝇生长和新陈代谢作用的需要。常用的成蝇饲料配方有多种,较理想的方案为蝇蛆粉加白砂糖。

2.饲养设备

(1)成蝇笼。蝇笼的大小没有固定的规格,可根据饲养规模和空间大小来确定。可参考图2-44所示用木条或钢铁条制成成蝇笼骨架,底部用铝板或木板钉死,再用尼龙纱或窗纱等将其他五面封死。在笼子的正面留有两个0.3m×0.15m的孔,将一布筒缝于其上,以便喂食和其他操作。

图2-44 成蝇笼骨架示意图

(2)饲料盘。可作为饲料盘的容器很多,例如玻璃器皿、瓷盘、塑料碟、小碗等,饲料盘用于盛放成蝇饲料以供成蝇取食。根据养殖规模确保成蝇具有足够的采食面积。

(3)饮水器。蝇笼内放置浅口的碟或碗作为饮水器,饮水器中放一块吸水性强的海绵供成蝇停留饮水。但是,这种笼内喂水的方式存在缺点:一是成蝇在饮水时还伴随着排泄,容易造成污染;二是笼内湿度大,环境差,不利于蝇的生长发育;三是成蝇易掉入水中淹死。以上问题可以通过笼外喂水的方式解决,具体方法是:将厚海绵吸足水后置于笼顶紧贴于笼壁之上(不能有水流出),成蝇即可用口器穿过笼壁喝到水。

(4)羽化缸。羽化缸是用来盛放蝇蛹的容器,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的瓷碗、铁盒、木78盒、纸盒等均可。

(5)产卵罐。家蝇雌虫在自然条件下常将卵产于各种缝隙或者疏松的基质中,人工饲养家蝇常采用产卵罐收集卵。雌蝇几乎不在罐壁透明的产卵罐中产卵,对不同高度壁不透明的产卵罐在相同时间所收集的卵量进行比较表明:高度为10cm的产卵罐中产卵最多,高度在6cm以下的产卵罐产卵较少;在产卵罐中放入不同厚度产卵基质的结果表明:产卵基质的厚度对产卵影响不大,但雌蝇主要将卵产于基质表面下1~2cm深度范围,因此产卵罐中产卵基质的厚度不应低于2cm,以2~3cm为宜。可用于诱集成蝇产卵的基质主要有麸皮、鸡粪、猪粪和米糠。麸皮是比较稳定可靠的优良产卵基质,但成本较高;鸡粪诱集成蝇产卵的成本低,其效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是新鲜笼养雏鸡粪作产卵基质的效果比麸皮还要强。对不同含水量产卵基质中卵的发育调查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为60%时,卵期最短为18.67小时,卵的孵化率最高为97.33%,而含水量低于30%或高于80%的孵化率都很低。

3.饲养条件

成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周围环境条件的关系极其密切,其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和湿度等。

人工饲养成蝇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时期内获得较多的卵,并使产卵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影响种蝇卵量的多目标因子作用模型,证明了成蝇饲养室温度是影响种群产卵历期的主因子。成蝇的最适产卵温度是24℃,产卵温域为12.5~35.3℃。

此外,光照和湿度也是影响成蝇生长的重要因素。成蝇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取食、交尾和产卵。鲁汉平和钟昌珍(1993)建立了影响种蝇卵量的多目标因子作用模型,证明了光照对成蝇种群卵量和产卵历期有显著影响。成蝇对湿度的要求较低,但过于干燥或潮湿将影响空气质量,间接影响成蝇的生长发育。

鲁汉平和钟昌珍(1995)报道了利用数学模型来筛选成蝇饲养的优化方案。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和产卵量之间的关系,成蝇的饲养条件可设定为:温度24~33℃,湿度50%~80%,自然光照。

(二)蝇蛆的饲养

养殖蝇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质的蛋白饲料,所以蝇蛆的养殖是最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1.蝇蛆饵料

麦麸、畜禽粪便、工业废渣、过期变质食品、生活垃圾、屠宰场下脚料和动物尸体等均可用于养殖蝇蛆。用于养殖蝇蛆的培养基质接种蝇卵后即可进行饲养,培养基质的厚度不宜超过5cm,低温季节可适当增加厚度以利于保温。

2.饲养设备

常见的水缸、箱子、盒子、盘子和池子等均可用于养蛆。池养是用砖头砌成高约20cm,面积适当的池子,中间设人行过道,便于操作管理。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可用市售塑料盘养蛆,再制作多层饲养架(图2-45)进行立体养殖。

图2-45 饲养架示意图

3.饲养条件

在蝇蛆的饲养过程中,与其生长发育相关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蝇蛆发育期的长短,培养基质的温度为16℃时,发育期为17~19天;当温度升至34℃时,发育期缩短为3~3.5天。温度是影响蝇蛆发育的主要因子,其生存范围为12~46℃;温度超过35℃时,其发育期不再缩短。

培养基质含水量是影响蝇蛆生长的又一重要因素。当培养基质含水量在50%~80%范围内时,蝇蛆均可存活并能发育至化蛹。培养基质过干,则因不利于其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而个体瘦小;培养基质过湿,基质中氧气不足有碍其呼吸代谢,同样对其生长不利。培养基质含水量为60%的蝇蛆体重最大,并且在50%~70%之间蝇蛆体重差异不显著。

蝇蛆具有负趋光性,当暴露在自然光或灯光下时,表现出焦躁不安,不停地爬动以寻找躲避之处。因此,人工饲养蝇蛆应进行遮光处理。

综合多个因素对蝇蛆生长的影响,其饲养条件应设定为:温度30~35℃,湿度65%~70%,并进行简单的遮光处理。

(三)饲用效果

鲜蛆可直接作为饵料,用于畜禽、鱼类的幼体阶段和喜食活饵料的动物。鲜蛆能在水中存活较长时间,以鲜蛆作为水产动物鲜活饵料的饲养效果很好,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鲜蛆饲喂稚鳖的效果实验表明:在1个月的饲养期内,喂鲜蛆的稚鳖平均每只增重4.53g,平均增重率为160.27%;喂熟鸡蛋黄的对比组稚鳖平均每只增重1.2g,平均增重率为42.61%;此外,以鲜蛆喂稚鳖的生长发育更加整齐。用鲜蛆饲喂对虾则可以显著提高对虾的抗杆状病毒感染能力,激活对虾的酚氧化酶系统。天津蓟县科委测试了鲜蛆喂蛋鸡的饲养效果:在110天的试验期内,实验组产蛋数比对照组多322枚,增重23.3kg,产蛋率提高10.1%,每千克蛋耗料减少0.44kg,平均每1.4kg鲜蛆可增产1kg 80鸡蛋,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此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鲜蛆对罗曼褐壳蛋鸡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目前,最常用的蛋白饲料为秘鲁鱼粉,大量的饲养测试表明用蝇蛆粉代替秘鲁鱼粉具有良好的效果。用干蛆粉取代秘鲁鱼粉喂养1龄草鱼的结果表明:经过35天的对比饲养试验,蛆粉组增重92.5%,鱼粉组增重71.7%,蛆粉组比鱼粉组高20.8%;蛆粉组蛋白质效率为52.73%,比鱼粉组的36.29%高16.4%;蛆粉组饵料系数为1.65,比鱼粉组的2.11低0.46。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秘鲁鱼粉或蝇蛆粉25g饲喂小猪,60天后的试验结果表明:蛆粉组比鱼粉组平均增重7.2%,饲养成本则降低了13.2%。以同样的方法对大猪进行饲养试验,1个月后的结果显示:添加蝇蛆粉组的大猪增重是对照组的6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原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曾用蛆粉代替等量鱼粉饲养43日龄仔鸡,35天饲养后的结果显示:蛆粉组的增重率比对照组高7.93%,饲料报酬高0.53%。

二、黄粉虫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俗称面包虫,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粉虫甲属,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仓库害虫,取食各种仓储粮食及其加工品、肉制品及药材等。由于黄粉虫幼虫柔软多汁,且饲料来源广,人工饲养简单,1952年北京动物园从苏联引进并进行人工饲养,作为观赏动物的鲜活饵料,之后作为饲用昆虫被广泛饲养。

黄粉虫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昆虫。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黄粉虫幼虫、蛹和成虫的蛋白含量分别为47.7%、50.7%和53.4%;含有18种氨基酸且组成合理,幼虫、蛹和成虫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2.2%、43.5%和44.0%,其中赖氨酸含量为黄豆的2倍,组氨酸含量为猪肝的2倍。幼虫、蛹和成虫的脂肪含量分别为34.1%、36.2%和30.9%,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此外,还含有多种糖类、几丁质、维生素、激素、酶类和磷、铁、锌、钾、钠、钙等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E、磷和锌的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一)饲养设备

黄粉虫的养殖设施和设备比较简单,在饲养准备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饲养房

饲养房以背风向阳、通风透光和冬暖夏凉较好,光线不宜太强,温度尽量维持在20~30℃,相对湿度为70%。饲养房墙壁及地面应光滑,无空洞缝隙,门窗安装纱窗,以防止成虫逃逸和天敌入侵。

2.饲养盘

饲养盘最好用木板制作,不仅通透性好,且能防止水蒸气凝集。一般制作成长方形,以便于相互层叠到一定高度,节约养殖空间。箱的规格没有统一标准,但必须规格一致以便于在饲养架上摆放。用木板时要将箱的内壁打磨光滑,在上沿粘贴一圈5cm宽的胶带纸以防止逃逸。

3.饲养架

饲养架是用来摆放饲养盘的,可用三角铁或木材制作,具体规格依饲养房空间和饲养盘规格而定,但需保证操作方便,具体样式可参考图2-45。

4.产卵盘

产卵盘用木板制作,规格比饲养盘小一点,以便放入饲养盘中。底部装上纱网,网眼大小以成虫能伸出产卵管至纱网下麦麸中产卵为宜,但不能使整个身体钻出网外,一般18~20目。盘的内壁同样需要打磨光滑,并在上沿粘贴一圈5cm宽的胶带纸以防止逃逸。

5.分离筛

分离筛是用于筛除不同大小的虫粪和分离幼虫。分离筛的大小和形状无统一规格,依需分离的量而定。筛网孔径从5目至60目不等,小孔径的分离筛用于低龄幼虫的虫粪分离,中等孔径的分离筛用于大龄幼虫,大孔径的分离筛则用于分离蛹。分离筛的内壁需要粘贴1圈胶带纸以防止幼虫逃逸。

(二)饲料的配制和投喂

黄粉虫为杂食性昆虫,饲料来源广泛,按其性质可分为精料类、蔬菜类和补充料类(微量元素等)。大规模饲养黄粉虫需要通过人工配制饲料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饲料报酬。常见的饲料配方均以麦麸为主,配比方案需根据实际资源情况自行调整,以降低制备成本,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配方:

(1)麦麸80%,玉米粉10%,豆饼10%;

(2)麦麸60%,米糠20%,玉米粉10%,豆饼9%,其他1%;

(3)麦麸45%,米糠45%,鱼粉10%,少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C;

(4)麦麸40%,玉米粉40%,豆饼18%,混合盐1.5%,复合维生素0.5%;

(5)麦麸70%,玉米粉25%,豆粉4.5%,复合维生素0.5%,用于饲喂生长期成虫;

(6)麦麸95%,白糖2%,蜂王浆0.2%,复合维生素0.4%,混合盐2.4%,用于饲喂产卵期成虫;

(7)麦麸75%,鱼粉4%,玉米粉15%,白糖4%,复合维生素0.8%,混合盐1.2%,用于饲喂产卵期成虫;

(8)麦麸45%,面粉20%,玉米粉6%,鱼粉5%,豆粉24%,另添加多维素3g/100kg、微量元素添加剂50g/kg,用于饲喂产卵期成虫。

各种成分混匀后,采用饲料颗粒机进行膨化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也可用16%的开水糊化,经成型后晾干备用。

饲料的投喂因具体情况而异,低龄幼虫一般1~2个星期投料1次,高龄幼虫一般0.5~1个星期1次。每次投喂饲料前先进行虫粪的筛除。蔬菜类饲料的投喂较严格,应保证菜叶未喷农药,清洗干净并晾干,其投喂量依气温而定,高温时1天1次,低温时3~5天1次,并将之前投喂而未吃完的菜叶清理出来。

(三)成虫的饲养

饲养成虫是为了让其产卵繁殖后代,因此,饲养成虫应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以获得最大产卵量作为目的。将成虫置于产卵盘内,喂以精饲料和青菜。在适宜的条件下,成虫羽化后5~6天便开始交配产卵,产卵高峰期一般可持续2~3个月。成虫82开始产卵后,将产卵盘套在铺有0.5~1.0cm厚幼虫饲料的饲养盘中,雌虫便可将产卵器伸至网下产卵,此时产卵盘中的饲料不宜过多。

(四)幼虫的饲养

在适宜的温度下,卵经过6~10天就能孵化出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发育较慢,食量小,不必投喂饲料,饲养盘中原有的饲料即可满足需要。待孵化后1~2个星期,幼虫达到3龄以上,即可投喂少量的蔬菜类饲料。每天观察精饲料残留量,若饲养盘中全为微球形虫粪,则需要适量补充精饲料。待饲养至1个月,需要进行虫粪分离,并调整养殖密度。一般情况下,以5kg/m2的饲养密度较适宜,并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通常高龄幼虫、高温及高湿时的密度相对小些。后期饲料的投喂应逐渐增大蔬菜类饲料的投喂,直到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

当幼虫体长达到2.5cm左右时,即可对幼虫进行分离来饲喂其他动物或加工。对于留种的幼虫则需继续饲养直至化蛹,化蛹后应及时分离出蛹集中放置。

三、蝗虫

蝗虫是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的总称,包括蝗科与螽斯科,又名蚂蚱、蚱蜢、蚱蚂、草螟。栖息地很多,草原、半干旱区和热带森林低洼地较常见,是严重的庄稼害虫。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3个时期。蝗虫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在24℃左右,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雄蝗和雌蝗分别在交配和产卵之后会正常死亡。蝗总科拥有223个属,859个种。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稻蝗、棉蝗、中华蚱蜢等。养殖不同的品种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其各自特点并结合气候和食料来源等选择养殖品种,后文将以东亚飞蝗为例作进一步阐述。

经测定,东亚飞蝗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是理想的饲用蛋白饲料,可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

(一)饲养设备

饲养蝗虫的设备比较简单,主要是养殖棚的搭建。选择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建棚,棚内土质最好为不易结块的沙壤土以便于产卵和取卵。在建棚前先将蚂蚁、蝼蛄等蝗虫的天敌消灭干净,应该采取物理防治、人工捕捉和诱杀等方式,不可喷洒杀虫剂。养殖棚一般以长方体形为佳,可用竹片、竹竿、木棍、钢料等做支架,再用结实的纱网制作棚罩,不能留有缝隙,纱网目数要适宜,以防止低龄若虫逃逸,棚罩的一侧留门并安装拉链,棚的高度以1.5~2m为佳。为了便于排除积水,棚内地面整体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cm,并将棚内地面整理成中央高两边低的鱼脊背形状。此种形状的地面,一方面下雨后地面易干燥不易积水,避免了地面长期湿润造成蝗虫粪便发酵产生氨气,致使蝗虫中毒和患肠道疾病;另一方面下雨时蝗虫可以集中到棚内地势较高的中央地面栖息避免雨水浸泡,降低死亡率。棚内地面种植小麦、玉米、高粱、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以供蝗蝻的采食。采集一些树木枝条,竖立于棚内,或竖放一些植株较高的玉米秸秆、高粱秆等,作为蝗虫的栖息地,以利于其蜕皮、羽化等;还能作为隔离物,避免蝗虫的自相残杀。

(二)饲养管理

初次养殖可从其他养殖场或养殖公司引种,种卵或种虫均可,饲养密度以600~800只/m2为宜。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交尾以后,雌蝗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对棚内土壤疏松的地方进行适当踏实,创造蝗虫产卵的土壤条件,以利于蝗虫产卵。可在向阳处留一小片空地做一个舒适的产卵区,以便集中产卵和日后取卵。此时蝗虫正是消耗体能的关键时期,必须饲喂充足的食料;还可以加喂麦麸,具体方法为:将麦麸和20%的糖水以2∶1的比例混合,置于棚内供其自由取食。另外光照也是至关重要的,此时的光照应≥16小时。虫卵体外含有一层胶状液体,凝固后对卵体形成一个保护层。卵块呈褐色,中间微弯的圆筒形,一般情况下40~70mm不等,35~90粒左右的卵形成一个卵块,被蝗虫产于土内。对于暂时不用的虫卵,及时取出整理好放于冰箱冷藏即可。

卵孵化时温度和湿度一定要掌控好,孵化的温度以28~32℃为宜,蝗虫卵对湿度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准备无毒沙土与锯末按2∶1比例混合,含水量10%~15%,在普通器皿中铺2~3cm厚,将蝗卵均匀布于其上,卵上再盖约1 cm厚的混合土,器皿上层再盖一层薄膜。每天检查2~3次,发现蝗蝻后,用软毛刷将蝗蝻拨到棚内鲜嫩饲草上,经12~15天即可孵出全部蝗蝻。1~3日龄幼虫体弱,喜群居生活,需特别注意防风防雨,温度控制在28~30℃,每天光照12小时,不足则进行人工补光。

蝗蝻出卵后5~7天蜕一次皮,体质强壮者蜕皮快,反之体质虚弱者蜕皮较慢。自3龄开始其飞行速度、食量逐步增快、增大。此时正是蝗虫生长关键时期,因此食物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蝗虫的正常生长。3龄以上蝗虫可以在食物内加入少许麦麸以利于其排泄。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病虫害的发生。蝗虫经过5次蜕皮后,即成长为成虫,此时的飞蝗体型壮硕。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剩余的蝗虫则可采收饲用或深加工。

四、摇蚊

摇蚊是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Nematocera)摇蚊科(Chironomidae)昆虫的通称,分布极为广泛,遍及世界各地区。世界上已知的摇蚊科昆虫约有5000种,摇蚊幼虫是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据估计,摇蚊幼虫的种类大约可占湖泊生物区系的25%,个体数量极为众多,栖息密度在50000只/m2的情况并不少见,其生物量约占底栖生物总量的70%~80%,因而成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摇蚊幼虫主要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且摄食量相当可观,因而在加速水体有机物矿化和消除有机物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此外,摇蚊幼虫营养价值极高,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鲤、鲫、鲮、鲟、青鱼,黄鳝、泥鳅、河蟹、鳖、龟和观赏金鱼等的优良天然饵料。

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1%~62%,脂肪占2%~8%,热量为4cal/g。在水产养殖中,饲喂摇蚊幼虫具有许多优点: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能促进经济动物幼体的生长发育;不会引起饲养池的水质污染,残存于饲养池中的摇蚊幼84虫不会对养殖对象产生危害,因其大量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大量培养摇蚊幼虫对培育经济水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饲养设备

摇蚊的饲养比较简单,饲养设备主要包括成虫饲养箱和幼虫饲养设备。

1.成虫饲养箱

成虫饲养箱的规格较为严格,空间过小很难获得受精卵,可采用1.0m × 1.0m × 2.3m的规格(图2-46)。用木料或钢材等制成长宽各1m、高2.3m的饲养箱骨架,再用纱网密封。饲养箱顶部30cm处用黑纸封住,留两个透光窗(10cm× 50cm和20cm× 50cm各1个),透光窗以上15cm处分别安装20W白色日光灯。饲养箱内安装喷头用以控制箱内湿度。箱内摆放羽化产卵盆(底面直径45cm、高20cm的圆盆),盆底铺设1cm厚的细沙(直径0.5mm),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保证水深为1 cm左右,进水管连接箱外的储水池,水的流速控制为12L/h。

图2-46 成虫饲养箱

A.储水池B.羽化产卵盆C.灯D.透光窗E.喷头

2.幼虫饲养设备

幼虫的养殖设备相对较简单,主要包括储水池和饲养槽两部分(图2-47)。饲养槽内铺2~3cm的细沙(直径0.25mm),再铺上幼虫饵料,由储水池提供流水,流水保持在1~2cm深。

图2-47 幼虫饲养装置

A.储水池 B.幼虫饲养槽 C.饲养槽正面图 D.饲养槽侧面图

(二)饲养管理

饲养成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卵以生产幼虫,因此,成虫饲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下一代的种群数量,影响幼虫的产量。湿度是影响成虫交尾的重要因素,饲养箱内的湿度应保持在90%以上,通过喷头来调节。湿度在90%以上时,可以获得80%~85%的受精率;当湿度降至80%以上时,受精率急剧下降至20%以下。光照是仅次于湿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光照的条件比较严格,光照强度和持续性都影响受精率,理想的光照是采用20W的白色日光灯间歇性照明,24小时中4次断续照明,每光照5个半小时停止半小时。以上条件下的受精率可达到80%以上,连续不间断照明的受精率只有10%~20%,不照明则受精率为零,60%的成虫是在开始照明后2小时内产卵。温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最适温度为23~26℃,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28℃时,受精率均急剧下降。成虫的交尾需要一定的密度,以4000只/m3为宜,密度在500只/m3以下的受精率显著下降,当密度升至2000只/m3时,可得到80%以上的受精卵。

幼虫的饲养管理相对要简单些,体长在3mm以下的幼虫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需要特殊的培养管理,具体操作为:在100~200ml幼虫培养基中加水1L,放入2L的三角瓶中接种15000粒卵,采用800~1000cm3/min的通气设备进行通气,培养4天即可长至3mm以上。3mm以上的幼虫则需要转至专门的饲养槽中养殖,饲养槽中的水流必须分布均匀。幼虫饵料可采用下水沟淤泥或塘泥等。饲养槽中的幼虫需要一定的密度才能造巢,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沙粒在0.25mm以上的造巢率显著下降,造巢速度还因温度的上升而加快,35℃时为1小时是上限。此外造巢还与光照强度有关,亮处比暗处要快,但和光质无关。幼虫经4次蜕皮后开始成熟,一般体长可以长至10mm以上,化蛹前幼86虫胸部第二及第三节膨大融合,呈现白色,因此用肉眼能初步推断化蛹时期。成熟的幼虫即可用网筛收获用于水产养殖,对于暂时不用的幼虫可用无盐水短期贮存,将幼虫放入沙中贮存的方法最好,在5℃及流水的条件下,贮存幼虫的活体重量仅降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