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泥池养鳝的技术要点
水泥池养殖黄鳝,是一种既安全可靠,又稳产稳收的养殖模式,其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适宜放养的水生动植物。水泥池养殖黄鳝,病害较多,技术要求很严。因此,在养殖前应做好环境的改造和利用水生生物防治病害的工作。具体做法:①在鳝池中央移栽水花生、辣蓼等水生植物,移栽面积占全池面积的2/3,其余1/3的面积放养紫背萍。②每10平方米放养3龄以下的乌龟1只、泥鳅9条、癞哈蟆1只。
(2)把握投放密度。水泥养鳝池是一种高密度的精养池,每平方米可投放40克左右的鳝苗2~2.5千克;60克左右的鳝苗2.5~3千克。大小黄鳝要分池喂养。体重超过75克的黄鳝不宜投喂。
鳝苗的密度投放越大,黄鳝的发病率就越高,生长也就越缓慢,管理的要求也就越严。
(3)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是水泥池养鳝中减少发病,提高产量的关键。一般来说,管理好的黄鳝可稳长2~3倍,管理不善的黄鳝几乎不长,或者只增长1~1.5倍。水泥池养鳝的管理工作有六点。
1)水的管理。水泥鳝池宜灌水10~20厘米深,当盛夏酷热时,可将水深加大至30厘米。天凉时3~5天换水1次,天热时1~2天就需更换1次。为了使池水保持清新活嫩,可利用紫背萍的旺盛代谢来净化水质。即每两天将池内四周1/3部分放养的紫背萍,用捞子打捞一部分,使其不稀8不密地旺盛生长,达到吸收水体肥料,保持水质清洁的目的。
2)遮荫措施。每至盛夏,气温高达25℃以上时,因水泥墙四周大量吸热放热,致使鳝池内水温与外界水温同时上升,这时就必须采取遮荫防暑等降温措施。遮荫的方法较多,可以在鳝池一边培植丝瓜,搭架让丝瓜藤爬到池上方遮荫;也可以用竹帘子搭架遮荫。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遮荫,都要求做到半阴半阳,不可一味覆盖。一旦天凉,就应掀开遮荫设施,增加鳝池日照。
3)防逃工作。每年6月底7月初,暴雨频繁,鳝池水位猛涨,这时应该及时排水。在暴雨之夜,黄鳝常堆积一角,相互合作外逃。此时应做好夜间巡查工作,并在池子的四角平放一块较宽的木板以防万一。
4)饲养管理。一般来说,黄鳝日摄食量为体重的6%~8%。要想黄鳝生长快,除每日让黄鳝饱餐外,还必须做好黄鳝非动物性饲料的驯食工作,使其交替摄入动物饲料与非动物饲料,以增加黄鳝营养的全面性。有些黄鳝爱吃的食物,如蚯蚓、小鱼虾等,一次投喂也不能太多,否则黄鳝会因贪食而胀死。
5)清残工作。水泥养鳝池中,常会有吃剩的残食出现,这是因为风、雨、机械震动和某些死鳝臭体的影响所造成的,应该及时清除残食和死鳝臭体,并根据死鳝来判断疾病,根据残食来决定投食量。
6)定期消毒与驱虫。水泥养鳝池要特别做好定期消毒与定期驱虫工作。每15天就应用25×10-6的生石灰或1×10-6的漂白粉全池消毒1次。每月就需用0.7×10-6的90%晶体敌百虫驱虫1次。此外,经常投喂蚯蚓和蚌肉的鳝池,每月还应用阿苯达唑2克,拌食4千克,投喂50千克黄鳝1~2次。
(4)疾病防治。水泥养鳝池是四种常规养鳝池中最易发病的一种池子,在防治疾病时,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水泥养鳝池面积小,管理方便,因此,有病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病症,就应及时对症下药。治病时可采用中西药相结合进行治疗。
水泥养鳝池中最易发生的病症是温差症、烂皮症和晕迷症。不论是哪种病症,都应参照后文防病治病方案进行及时诊治。
(5)越冬管理。水泥池在养殖黄鳝时,一般采用无水越冬法,即在11月上中旬,当气温下降至8~10℃时,缓缓排干池水,让黄鳝入蛰;当气温下降至5℃以下时,在池内盖一层厚约10厘米的新鲜干稻草,让黄鳝安全越冬。冰冻期间,不能让池底有渍水,以防结冰时黄鳝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