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养蟹的概念和意义
1.无公害养蟹的概念
无公害养殖河蟹指的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采用安全的养殖技术生产,生产投入品不使用高毒、高残留渔药物等,产品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河蟹养殖生产。无公害蟹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杜绝有害因素可能的入侵,对养殖生长过程包括水源条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严格地讲,无公害河蟹是指不受有害物质污染的河蟹。但在现实条件下,完全不受有害物质污染的河蟹养殖生产,在现实中是难以做到的,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衡量。实际上的无公害河蟹是指河蟹中不含有某种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或有害物质,而一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归纳起来就是优质、卫生。优质是指其品质好,形态美,营养成分符合商品卫生要求。卫生要求为:一是渔药残留不超标,其中不准含有禁用的高毒渔药,其他渔药残留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二是有害病原微生物不超标。
2.无公害养蟹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养蟹业发展较快。据统计,1990年河蟹产量仅为0.48万吨,1999年河蟹产量已达17.19万吨,产苗量已达到21.4万千克。2004年全国河蟹产量达41.57万吨,产值达300亿元。产苗55.2万千克。湖北省2005年养蟹148614公顷,产蟹3.63万吨。河蟹产业已成为我国水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然而,一些不良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养蟹生产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种苗供销市场不规范。主要是种苗购销市场混乱,以劣充优现象严重,而正确选择和鉴别河蟹种苗的技术较为复杂,往往导致养殖经营者蒙受较大损失。
(2)种苗培育技术不稳定。主要表现在蟹苗出池率较低,蟹种个体差异较大,蟹种性早熟现象突出,成活率和回捕率不高。
(3)商品蟹个体小型化趋势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以出产个大质优的河蟹而著称于港澳市场,外贸出口河蟹的标准一般为雄蟹200克以上,雌蟹150克以上。但是,目前各地的大个体蟹数量较少,100克左右的蟹占相当大比例。
(4)病害造成较大损失。近几年来,河蟹疾病较为严重地影响着生产健康的发展。如全国河蟹曾因“颤抖病”至少造成10亿元以上的损失,其中江苏省的宝应、通州,浙江省的绍兴,三个县市损失均在1000万元以上。
以上影响养蟹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可以说不可能简单地用传统的防病养殖办法来解决。这些因素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养蟹和对蟹的研究历史较短,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科研落后于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将生态养殖、生物养殖与防病养殖进行有机地结合。实行无公害的河蟹养殖,在提高商品质量、增加个体规格和群体产量,以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