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等学校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在我国,公办高校的地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办高校由国家出资建立,国家包办一切,公办高校是政府的下属部门、直属机构,政府直接指导着公办高校的具体办学活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逐步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公办高校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等学校开始脱离政府的束缚,独立自主地行使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代表的教育法律的颁布,公办高校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这是市场经济中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1世纪,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法治环境不断完善,但是法治社会不是一个没有纠纷的社会。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公办高校纠纷不断涌现,如何能够有效、及时、公平、公正地处理高校纠纷已经成为教育界和法学界研究的重点,这也是和谐校园建设进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学生和高校法律意识不断觉醒和增强的表现,同时,也有利于在法治社会下,调整校园规则,建立高校应有的独立品格和批评精神,找寻适合高校内在的发展规律。换句话说,一个一流的大学,人民满意的大学,不是一个完全没有纠纷的大学,重要的是它在面对高校纠纷的处理原则和方式,于是,是否运用了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去处理高校纠纷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这也是高校在社会责任中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朝气蓬勃并且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历和磨难,认识过于感性,特别是在面临纠纷时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高等教育的失败。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但是,现实是客观的、残酷的,因此学会懂得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校园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教育应当从保护自己的权益做起。
本书是在教育学和法学理论的框架中探讨公办高校校园安全法律问题,倡导遵循教育规律,崇尚法治精神,注重人道主义关怀,从社会、高校、学生等不同角色分析论述在高校纠纷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原则和方式。本书编写组成员,主要由高校管理层人员、教学经验丰富的大学教师和法律专业人员组成,以亲身经历和感受到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隐患,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去思考这些问题,于是结合教学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选取当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时间进行分析,既有对高校存在的校园安全存在隐患的揭露和批评,又有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并结合实际提出有益的对策和制度建设;既有对校园安全教育基本理论的阐述,又有结合现实社会中实例总结的教训和启示。本书不敢奢求对读者进行一次彻底的普法宣传,但求能够在本书中认识到:无论是作为管理者的高校,还是尚未完全独立的大学生,在对待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中,都应当开始用法律的思维和方式去思考和解决纠纷。
本著作最终完成是在多位作者共同撰写、细致修改下完成的,现将各位作者撰写情况进行说明。王云彪负责撰写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共128千字),并完成全书的编纂和校对;周口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李福玲负责撰写第四章、第五章(共53千字),并对附录一、附录二进行了整理汇编;郑州大学法学院王书扬负责撰写第六章(共38千字);华侨大学法学院王言言负责撰写第七章(共31千字)。特此说明。
经过不断地写作,不断地改正,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真正写出一本推而广之的教材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也深感本书由于时间的关系,以及作者能力的局限性,本书写作尚存在一些不全面的地方,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日后仍会结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热忱期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读者有所裨益,不负读者。
编者
二〇一四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