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惊蛰

【节气概述】

惊蛰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4日至7日开始,到3月20日左右结束。太阳运行至黄经345°时即为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鸧鶊(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华”通“花”字,就是桃花盛开、黄莺啼叫、燕子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蛰这天,民间习俗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仪式。惊蛰时节,冬眠的动物睡醒,也要进行觅食。按广东民间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也于这时觅食。为保平安,惊蛰这天要祭白虎。拜神婆先准备纸造老虎在坛前,这些纸老虎一般是黄色而身上带有黑色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猪血喂之,使之吃饱后不再伤人,并以肥腻的生猪肉作为“小礼”,抹在纸制老虎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伤人。打小人在全年都可进行,但在惊蛰这天打小人则特别多,因为小人也在惊蛰那天出口伤人。

【养生要点】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之季,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更是流行病多发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生发之性,要适应自然界万物始生的特点。

起居:早睡早起,顺应天时

在惊蛰时节,我们应该早睡早起,顺应人体的规律,尽量克“春困”;居室要绿化,“春捂”惊蛰要继续,冷热变化缓增减。

运动:二月惊蛰节,运动好处多。钓鱼好时光,梳头助生发

时至惊蛰,地温逐渐升高,冬眠的生物开始觉醒,纷纷爬出来活动,天地间,生机勃勃。因此,我们的养生锻炼也应该顺应天时,选择诸如钓鱼、梳头、气功等活动方式,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饮食:保阴潜阳,清淡食物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饮食调养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精神:精神愉快,遇事戒怒

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做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惊蛰节气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

《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西南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随之而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例如,在惊蛰节气阳虚体质的人群,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大便时稀,怕寒喜暖。其养生方法是: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起居常识】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思是,春季万物开始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点。

“春捂”惊蛰要继续,冷热变化缓增减

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一般来讲,南方的倒春寒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惊蛰的最后几天,而北方寒冷气候则时间更长一些,所以春捂还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节气不要因天气变暖而将衣服减得过少。惊蛰时节,冷热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惊蛰节气始春耕,家庭居室要绿化

农谚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节是春耕开始的日子,家庭居室绿化也是春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尤其是可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消除噪音,改善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植物的青绿色能吸收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劳,并使嗅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改善。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绿化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若能常在安静、芬芳、优美的绿色环境中生活,这对于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神经衰弱,以及呼吸道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顺应人体的规律,夜卧早起克“春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功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现象。在冬天,由于人体的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而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增加;进入温暖的春天以后,皮肤毛孔就会得到舒展,血液供应增多,而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从而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于是出现了无精打采,昏沉欲睡,懒洋洋,软绵绵的表现,也就是“春困”现象。

要克服“春困”,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应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原则,做到起居劳作,精神调摄,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天的自然阳气,舒展畅达,生机勃发。春天可以稍晚静心安寝,但最好不超过24时,清晨日出,早早起来,“广步于庭”,在草长莺飞的院落里慢慢地走,让气慢慢地生发。老年人应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午睡,以便缓解“春困”带来的疲劳感。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室内空气不流通,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助长“春困”的发生,使人感到头晕,不舒服,困乏烦闷。所以,勤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克服“春困”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运动养生】

由于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二月惊蛰节,钓鱼好时光

“二月惊蛰节,鱼儿滩上歇”。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此时鱼儿也不例外,纷纷从蛰伏的深水区游向浅水区觅食、求偶、产子,春季的鱼最肥,正是钓鱼的大好时光。

《列子·汤问》曾说:“临河持杆,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钓鱼可以修身养性,调养情志,祛除杂念,舒缓神经。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故春天垂钓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患者有较好疗效。因此,在春风和煦的春天,约上亲朋好友,带上渔具,来到湖滨河畔的大自然中垂钓,不失为养生的好方法。

春阳生发勤梳头

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所以,春天养生保健就要顺应天时,顺应生理,使肢体舒展,气血调畅。晋朝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春天梳头,正是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着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气血输养,全靠经络在起作用。人体中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许多经络,这些经络或直接地汇集于头部,或间接地作用于头部。所以,通过梳头,内练精神,激发元气,外导经络,疏通气血,可使精神脏腑得到修整,全身气血得以疏利,从而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等作用。

元代李鹏飞《延寿书》中认为,发多梳能明目祛风。现代研究表明,经常梳头,加强对颜面和头的摩擦,可疏通血脉,并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防止脱发;能明目聪耳,缓解头痛,预防感冒;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还可以起到提神健脑、解除疲劳等作用,从而保持大脑清醒,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衰老。

转趾放松操

转趾放松操,对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疼、下肢麻木等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尤其适合老年人锻炼。

具体方法:双腿并拢站立,双臂自然垂下,两手心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祛除心中杂念。屈膝蹲身,两手内劳宫紧贴两膝盖上,意念膝关节沿右脚大趾、右脚小趾、左足跟、左脚小趾、左脚大趾划圆弧,顺时针转36圈,再向相反方向逆时针转36圈。

【饮食调养】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中医建议,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会伤肝。

惊蛰万虫苏醒,传统要吃梨、蛋、豆

惊蛰这一天是万虫苏醒的时候,民间素有吃梨的习俗,意为与害虫别离。惊蛰吃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气候乍暖还寒,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咳嗽,而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惊蛰吃梨,祁县民间有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

陕西人习俗,惊蛰日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现代沿袭的是每年惊蛰到农历的龙抬头二月二,建议吃肠虫清“二片”,也可以给家中的猫、狗吃肠虫清,保证一年肠胃健康。

天气转暖小心肝炎,春养肝不忘护脾

进入惊蛰时节,摆脱掉沉重的冬装后,人们开始感觉到活力重新回到身上。不过,这时候细菌和病毒也渐渐地活跃起来,进入肝炎多发期。

冬季天气寒冷,各种细菌、病毒的活性都会降低,患肝炎的病人较少,但是春天是肝炎多发的一个季节,不少年轻人会患急性甲型和戊型肝炎,出现黄疸增加、转氨酶升高等症状。而已有慢性肝炎的病人则会出现肝区疼痛、恶心、乏力等症状。而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来说,由于在春季一般会有症状加重的情况发生,所以除了要休息好之外,还要戒烟限酒,同时少吃油腻的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食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春天是养肝的季节,夏天则重养心、清火。在中医理论中,肝属木,心属火,若木旺就能生火,心与肝息息相关,意思是春天若能把肝养好,夏天暑热、阳气太盛的情况就能减缓。而春天养肝适合以补血的方法,因为肝属血,所以像葡萄干、龙眼干、糯米甜糕这类补血、健脾胃的食材,都是适合春天养肝血的甜品。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若多吃酸味食品,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旺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大大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天,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旺;而甜味的食品入脾,能补益脾气,故要多吃一点。现推荐以下食物,可在养肝的同时,兼有护脾的功效。

1.葡萄干补血 葡萄干有益气、补血的作用,可养肝血,适合易贫血、常头晕目眩的人吃。春天易头晕的人,通常气血较不足,而且葡萄干富含铁质,对女性来说是造血所需,不过因糖分较高,所以怕胖的人、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超过一小把的量。

2.龙眼干安神 肝血不足、气血循环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没精神。而龙眼干可入脾养血,脾胃养足了,肝血、肝气也较足,晚上睡不好、易头晕的人可多吃。不过常口干舌燥、易上火、体质较燥热的人则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超过一小把的量。

3.糯米糕补体力 糯米有补中益气、补充营养的作用,寒凉的早春天气吃糯米,可温补脾胃、养血安神,适合脾胃气虚、常腹泻的人,也就是适合天冷时容易肚痛腹泻或肚子冰凉的人吃,但糯米不易消化,若是消化不良的人,1天吃约一小把的量即可。

惊蛰传染病高发,饮食勿忘增免疫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传染病的发生,饮食调养原则是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豆腐、鱼等,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枸杞银耳汤等,少食用燥烈辛辣之品。

【精神调护】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发,蛰虫苏醒,一派欣欣向荣,真可谓“天地俱生”。具体到人,亦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做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而要精神畅快,必须遇事戒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清代曹廷栋在《老者恒言·戒怒》中这样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把戒怒放在首位。

怎样才能戒怒呢?一是意识控制法,即当您怒从心头起,将要和人吵架的时候,就要赶快提醒自己,吵架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烦恼,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样,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怒气。二是运用疏泄法,即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正当的途径和渠道宣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三是采用转移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考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进而从情感纠葛中解脱出来,或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

【药膳养生】

经常感到胸闷、精神不济、情绪不稳定的人,容易肝气郁结、气血循环不好,尤其是上班族或正值壮年的人,因为工作透支体力,容易紧张,加上春季天气变化大,不但体虚的人容易生病,有旧疾的人也可能复发,这时就可选用清淡温和的中药材来疏肝、补益中气。例如枸杞子、黄精、沙参、东洋参、麦门冬、黄芪等。这类药材有帮助养肝、补足体内阳气的作用。但若是急性肝炎的患者,不适合上述药材;如果是慢性肝病的患者,应在医师建议下使用。

“春不养夏易病”。意思是春天若没有将身体调养好、将肝血养足,到了夏天就容易有肠胃疾病。下面一些食谱操作简单,以养肝为营养重点,最重要的是可以从中了解保肝知识,一举两得。

川芎天麻蒸鲜鱼

(1)材料:新鲜鱼肉600克,天麻15克,川芎5克,姜、葱、米酒、香油适量。

(2)做法:①用水将天麻洗净,再用第二次的洗米水将天麻泡软,以增加天麻香味。②把鱼清洗干净。③把切丝的葱、姜铺在盘底,再把鱼放置其上,接着放上天麻、川芎,再洒上一点盐,即可放入蒸笼或电饭锅,蒸15~20分钟。④将鱼汤倒入锅中,用少许淀粉勾芡,再加入香油、米酒后,淋在蒸好的鱼上即可。

(3)功效:天麻具祛风、补脑、降血压、舒解四肢酸麻等功能,并对肝脏有疏通作用。而川芎可以行血行气,并增强天麻功能,因而将两者一起料理。而鱼肉在五行中属土,可以健脾养胃,最适合春天养身。

五味子鲜贝

(1)材料:五味子15克,枸杞子15克,鲜干贝600克,葱、姜、米酒、香油、盐适量,冰糖1克。

(2)做法:①干贝洗净后,用葱、姜、米酒、香油腌制一下。②五味子用清水洗净后,加入一碗半水以及枸杞子,小火慢煮约20分钟后,将五味子捞出来(因五味子有微微苦涩味,但也可保留),加入冰糖和盐调味,再加入少许淀粉勾薄芡,即成五味子酱汁。③干贝表面粘淀粉后,用中火油炸约3分钟,成金黄色后捞起。④将五味子酱汁淋在干贝上,或是直接蘸食皆可。

(3)功效:五味子有甘、咸、酸、苦、辛味,一般中药店销售的皆是以蜂蜜蒸熟的蜜制五味子,颜色乌黑,具有调养五脏、强心镇定的功能。鲜干贝则具有滋补肝肾的功能,因此,当五味子遇上干贝时,不但清爽好吃,而且很适合当做春天的养肝料理。

蘑菇炒山药

(1)材料:干蘑菇15克,新鲜山药300克,芹菜100克。

(2)做法:①先将蘑菇洗净,再用热水泡约10分钟至变软,并将泡菇水留下备用。同时将山药去皮切小片,芹菜也切成相同大小。②油热后,依序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接着倒入泡菇水,待汤汁略收干后,加入适量淀粉勾芡,再加入一点酱油或少许盐调味即可。

(3)功效:山药,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补肾固精、长肌肉、润皮毛、滋养强壮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缺乏、消化不良、久痢泄泻、虚劳咳嗽、遗精盗汗、小便频数等症。

百花蜜渍梨球

(1)材料:百花蜜20克,梨2个,鸡蛋2个,淀粉适量,白糖2克。

(2)做法:①先准备百花蜜,百花蜜包括了荔枝蜜、桂花蜜、黄连蜜、荷花蜜等有特定香味的蜜,如果有条件可以自行调制。②将梨擦成丝,加蛋清、淀粉和成丸子,入温油炸成金黄色待用。③锅内放少许油,加白糖、清水慢熬收汁,黏稠后淋入百花蜜,浇上梨球即可。

(3)功效:尤宜于春季食用,一则能健脾益气,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二则能使人体元阳之气充沛,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按摩导引】

惊蛰时节,天气一般会变得非常晴朗,阳气生发过快,人的阳气有所不及。因为人在宇宙里仅仅是个微尘,微尘肯定要服从于天地之间的气。天地之间的阳气生发得过快,人体内的阳气就跟不上,所以惊蛰之后,人们就会感觉到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胀,而这都是气不足的结果。尤其是15天以后的春分,这种情况会更进一步的加剧。因此,惊蛰前后,应该顺时养阳。

提到养护阳气,除了在食疗和起居方面要格外注意外,也不应忽视了穴位的保健作用。在众多穴位当中,最重要的补气穴位有三个,一个是足三里穴,另外两个是位于任脉上的关元穴和气海穴。

足三里

民间有句俗语:“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老母鸡的营养大家都知道,但人们发现经常拍击或者按压足三里这个穴位,一些经久不愈的毛病不知不觉也没了,竟然比吃老母鸡的功效还好。而该穴的得名,也与其补气功效不无关系。为什么叫“足三里”呢?就是说只要按摩此穴,即使疲劳走不动的人,都还可以再走三里路呢!

对足三里穴进行刺激、按摩和拍打均可。您可按照先左后右的原则,先拍打左腿的足三里,后拍打右腿的足三里,由轻到重,一有空就多拍拍,不拘时间、次数。拍完足三里后,还可以轻轻拍打两膝各两三百下,然后拍打两小腿肚各两三百下即可。

关元穴

关元穴在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等方面均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们常听到的“丹田之气”、“意守丹田”、“气沉丹田”等中的“丹田”,就是我们的关元穴。关元穴之所以具有补气功效,是因为这个穴位不但是小肠的募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同时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

关元穴的按摩方法是将手掌掌心(劳宫穴)附着在关元穴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着力面应按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回旋运行,周而复始。顺时针按摩为补益之法。按摩时的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正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0次左右,按摩关元时动作可再缓和一些,保持频率80~90次/分钟为宜。力量轻、频率慢称为缓摩,亦有补益的作用。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关元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有补益先天元气的作用。

气海穴

“气海穴”,即道家所称的丹田部分,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枢。它位于前正中线,脐下1.5寸。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按顺时针方向画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中国传统养生经验认为,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现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惊蛰二月节坐功

本法以“惊蛰”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惊蛰时节锻炼,可于惊蛰时开始,至春分为止。惊蛰时节,人体疾病多表现在手阳明大肠经。可治:人体经络中滞留的毒邪之气,咽喉干涩及红肿,痰多喉痛,耳聋,出虚汗,眼角、两腮疼痛等症。

具体方法:每日凌晨1时至5时,盘腿而坐,全身放松,运气调息,双手用四指握住大拇指,曲肘。配合手少阳三焦经络运气,将上肢向左右各尽力扭转30次,然后叩齿36下,继续进行调息吐纳,当口中津液满口时,将唾液分3次咽下至丹田,这样反复做3遍,然后收功。

【防病提醒】

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雷雨或连续阴雨,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暴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预防感冒和流感

惊蛰时节虽然气候转暖,但气温变化无常,人们稍不注意就会被感冒病毒击倒,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同时伴有脚软无力、发热、鼻塞流涕等,个别体质较弱者还可因感冒引发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病,因此不可小视感冒。感冒以预防为主,应适量增减衣着,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勤洗手,最好保持室内通风,中午时可多晒晒太阳,夜间娱乐要适度。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盐水漱口;用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晚间服用。

预防精神病的发生

据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统计:精神疾病患者每年3月份到4月份发病率最高。春季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季节,这已经成为全国的精神科专家的共识。当气候多变时,容易扰乱人体生理功能,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引发精神活动的异常,导致精神病多发。此时应注意起居的规律性,适当增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歌舞、欣赏音乐、踏青、多与人交流等等,都可以转移注意力,避免心情不愉快。精神病人在春季更要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外部的精神刺激。病人家属及工作单位对病人应给予精神上的关怀,不可持怀疑、歧视的态度。

重视几种严重的致命疾病

1.肝炎 春季是肝炎的好发季节。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在接触甲型肝炎病人半个月至1个月后的时间里,凡出现发热(没有其他原因,如吃得过饱、吃了油腻食品、夜间睡眠不足等可以解释的原因),吃不下饭,甚至饭后恶心、呕吐、乏力,连上一步楼梯都感费力,面黄,小便像浓茶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俗称脑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男女老幼都可得病,其中儿童为多。一旦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惊厥和皮肤黏膜有出血点的病人,应加以注意。该病患者居室应开窗通风,病人使用的被褥应在太阳光下暴晒消毒。

3.冠心病 医疗统计表明,每年的3月份至4月份,是心肌梗死的一个发病高峰期。由于这时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风时雨,寒潮频繁,会使冠心病的患者病情恶化。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度过严冬之后,不要忽视春天的考验。此外,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常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复发和加重,患者应特别注意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