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手册:临床医生指导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由于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所致的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特点为体重明显减轻,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常伴有各种器官功能紊乱和性格、行为、心理等改变。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喂养史 多有长期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摄入不足。

2.疾病史 常见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疾病,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过敏性肠炎等);先天性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肠道寄生虫病;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性疾病等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加。

二、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随着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也低于正常,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轻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但重度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消失殆尽,皮包骨样,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搏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1.营养不良的分度

表2-1 营养不良的分度

true

2.营养不良的分型

(1)消瘦型。能量和蛋白质均不足,以能量缺乏为主,特点为皮下脂肪变薄,肌肉减少,皮肤干枯多皱,失去弹性和光泽,呈老人脸,骨瘦如柴,无水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正常。

(2)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特点为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凹陷性水肿,伴有毛发稀疏、干燥、无光泽、易折断和脱落,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肝脏肿大,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降低,当血浆总蛋白<40g//L,白蛋白<20g/L时,胶体渗透压下降,发生低蛋白性水肿。

(3)混合型。消瘦和水肿同时存在。

3.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自发性低血糖、营养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感染等。

三、辅助检查

(1)人血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为特征性的改变,但由于其半衰期较长,轻-中度营养不良变化不大,故不够灵敏。

(2)视黄醇(维生素)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下降有早期诊断价值。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

(4)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活性下降,治疗后迅速恢复正常。

(5)胆固醇,各种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水平皆可下降。

(6)生长激素水平偏高。

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消化道畸形,控制感染性疾病,根治各种消耗性疾病,改进喂养方法等。

二、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腹泻时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肾衰竭、自发性低血糖、继发感染及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眼部损害等。

三、调整饮食,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对食物耐受情况逐渐调整饮食,尤其对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量和营养物质供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饮食选择时应选择小儿易消化吸收又含有高热量和高蛋白质的食物,除乳类外,可用蛋、鱼、肝、瘦肉等。热能不够时可在食物中加少许植物油;此外应同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1.轻度营养不良 热量从80~100kcal/kg·d、蛋白质从3.0g/kg·d开始,逐渐增至热量150~170kcal/kg·d、蛋白质3.5~4.5g/kg·d,待体重接近正常后,再恢复至热量100~120kcal/kg·d、蛋白质3.0g/kg·d。

2.中度营养不良 热量从60~80kcal/kg·d、蛋白质2.0g/kg·d、脂肪1.0g/kg·d开始,逐渐增加,约1周后增至热量120kcal/kg·d、蛋白质3. 0g/kg·d、脂肪1.8g/kg·d。以后按轻度营养不良同样步骤调整。

3.重度营养不良 热量从40~60kcal/kg·d、蛋白质1.5~2.0g/kg·d、脂肪1.0g/kg·d开始,首先满足患儿基础代谢需要,以后逐渐增加,按中度营养不良同样步骤调整。

四、药物治疗

1.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各种消化酶类药,如胃蛋白酶,胰酶等。

2.蛋白质类固醇制剂 苯丙酸诺龙每次0.5~1.0mg/kg,肌注1~2次/周,连用2~3周。

3.胰岛素可增进食欲,2~3单位/次,皮下注射,每日1~2次,使用前先服葡萄糖20~30g以防低血糖,1~2周为一疗程。

4.中医治疗 中药参苓白术散能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食欲,针灸、推拿、抚触、捏脊等也有一定疗效。

5.其他治疗 病情严重,伴有明显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可考虑成分输血或输注白蛋白,同时给予要素饮食或进行静脉高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