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珍珠健康养殖新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仔蚌的采收和培育

从寄主鱼身体脱离到池底的小蚌称为仔蚌。仔蚌的采收和培育是河蚌人工繁殖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时期除了给仔蚌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外,还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使其正常生长。仔蚌的成活、生长与水温、水的pH值、溶氧度、水流及底质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而这些因子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作用互影响的。如果其中有一因子不适应或缺乏,就会影响幼蚌的成活。特别是三角帆蚌对水流和底质要求很严格,如果缺乏水流或底质不适宜,仔蚌就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在整个仔蚌培育中要一直不断地采取流水培育的方法。

仔蚌的培育环境,最好选择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少的流动水域。目前,三角帆蚌的仔蚌,基本都采用流水式水泥小池采集培育,个别地区用网箱采集培育。

1.流水采集和培育仔蚌的方法

流水采集需要有贮水池、沉淀池、培育池,均用水泥砖头砌成。培育池的大小,一般为1~1.5平方米,深25~40厘米,由若干池联在一起,每个池都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底(水泥底)铺少量的河沙(淤积沙),尽量做到仿生态的效果。

进水靠天然水位差(即贮水池高于采苗、培育池)来供给(也可用水泵供给)。为了充分利用水源和节约能量,最好使贮水池高于采苗、培育池,采苗、培育池高于沉淀池,这样可循环利用水,即把沉淀池的水通过水泵抽到贮水池中。当然,如果有自然水位高于采苗培育池的水域,就不存在供水问题,则更好。

如果材料缺乏,或者小批量生长,为节约成本,则可用塑料薄膜。即用砖头铺上塑料薄膜做流水池。

2.寄主鱼的饲养和仔蚌的采集

采苗后的寄主鱼立即养到流水池中。钩介幼虫在寄主鱼的寄生时间,依温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发育越快,寄生的时间越短。反之,水温越低,发育越慢,则寄生的时间就越长。在正常的情况下,三角帆蚌10天左右,褶纹冠蚌18天左右,池蝶蚌12天左右会全部脱落,转入底栖生活。刚脱落的是稚蚌,如芝麻粒大小,即约0.5~1毫米左右,再养殖1个月就可以长成1厘米左右的幼蚌。在一般情况下,如在流水池中培育4个月(5~9月份),最大个体可长到5.5厘米左右的幼蚌,平均约为4厘米大小。采用快速育蚌技术最大个体可达8.5厘米以上,平均可达6厘米左右(表2-4)。当年幼蚌即可为手术蚌。

表2-4 三角帆蚌的稚幼蚌的生长情况

在仔蚌培育期间,要着重注意以下4个方面:①加强管理。始终保持不间断的流水,流速前期慢,后期快,一般是10~25升/分钟,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丰富,使稚蚌有良好的发育生长环境,并及时排除池底的淤泥,以免水质变质发臭,使仔蚌受污染而死。排除淤泥方法是用手轻轻搅动水(手不要碰到底),使淤泥泛起,被水流带走。②避免阳光直射培育池。这样一方面防止青苔滋生而缠绕仔蚌,另一方面维持仔蚌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③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食害仔蚌,方法是:进水口装上过滤筛布,过滤大型浮游动物和其他物质;寄主鱼身上的钩介幼虫全部变态成仔蚌脱落后,及时将鱼捞出,防止其吃食仔蚌。④寄主鱼放入培育池中停止投饵,保持水质清洁。

3.网箱仔蚌的采集和培育

采集仔蚌的网箱用39目的聚乙烯网片制成。箱底铺一层塑料膜,其上再铺1厘米左右厚的硬泥。也可因地制宜,选用不同规格的网箱。网箱最好置于水质较肥的流动水体中,但流速不宜过大。一般为3~6米/分钟的流速最合适。其方法为:将寄主鱼养于网箱中培育。在培育期间经常性地洗刷网片上的附着物,每天1~2次,防止因缺氧而造成寄主鱼死亡。经10天左右的培育,钩介幼虫基本完全脱落后,将鱼捞出,网箱中的仔蚌继续培育,这时的水流速度最宜为5~8米/分钟。7天后仔蚌可长到0.5厘米左右,60~80天可长到2.0厘米。这时可进行分箱培育,减小密度。

4.池塘仔蚌的采集和培育

主要用于褶纹冠蚌的仔蚌采集和培育。寄生钩介幼虫的寄主鱼直接养到池塘中。在水温15℃左右的环境中,15~20天钩介幼虫发育成仔蚌从鱼体脱落下来,底栖生长成幼蚌,经过1个月培育长成2~3厘米,当年即可长成10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