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扁鹊与牛黄
历史溯源
扁鹊(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渤海一带行医。一日,他正从药罐中取出炮制好的青礞石,准备研末为一位名叫阳文的邻居治疗中风偏瘫。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扁鹊问其究竟,原来是阳文家中养的一头十几年的黄牛,不知何故,近来日见消瘦,以致不能耕作,故阳文的儿子阳宝请人把牛宰杀了。谁知,阳宝发现牛胆里有块石,扁鹊对此颇感兴趣,嘱阳宝把石头留下,以便进一步研究。阳宝笑了:“先生莫非想用它做药?黄牛之病源于结石,这结石乃病根也,哪能治病”。扁鹊一时也答不出来,随手把结石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一起。
正在这时,阳文的病又发作起来,扁鹊赶到,只见阳文双眼上翻,喉中碌碌痰鸣,肢冷气急,十分危急。他一边扎针一边叮嘱阳宝:“快!去我家桌上把礞石拿来”。阳宝气喘吁吁地拿来药,扁鹊也未细察,很快研为细末,取用5分给阳文灌下,不一会,病人停止了抽搐,气息平稳,神志清楚。扁鹊回到自己的屋里,发现青礞石还在桌上,而牛结石不见了,忙问家人:“何人动了牛结石”。回答是:“刚才阳宝过来取药,说是您吩咐的呀”。这个偶然的差错却给扁鹊带来了深思:“难道牛的结石也有豁痰定惊的作用”。于是,第二天他有意识地将阳文的中药里的青礞石改换为牛结石使用。三天后,阳天病势奇迹般地好转,不但止住了抽搐,而且偏瘫的肌体也能动弹几下,喜得阳文连声称谢。扁鹊说:“不用谢我,还得谢谢你的公子吧”。于是将阳宝错拿牛结石代礞石的经过讲了一遍,并说:“此石久浸于胆汁中,苦凉入心肝,有清心开窍,镇肝熄风之效”。阳文问道:“这药叫什么名字呢”。扁鹊思索片刻:“此结石生于牛身上,凝于肝胆而成黄,可称它为‘牛黄’”。然后又进一步说:“牛黄有此神效,堪称一宝,牛属丑,再给它取个别名,叫‘丑宝’吧”。
中医观点
牛黄,又名西黄、犀黄、丑宝,为牛科动物牛的胆囊结石(少数为胆管中的结石),称天然牛黄。由牛胆汁或猪胆汁提取加工而成者称为人工牛黄。牛黄入药治疗疾病,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在《本经》中已被列为“上品”药材,认为:牛黄为百草之精华,为世神物,诸药莫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诸多中医先贤对牛黄的论述,认为:药中至贵,莫复过此。因而牛黄有“百草之精”之称。中医认为,牛黄性味苦、甘、寒,入心、肝经,有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之功。本品苦寒入心,能泻心火,去实热,解疮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凡热毒之症皆可选用,牛黄解毒丸、犀黄丸为其代表方。本品气寒味甘,能入肝经而清热缓急,有良好的凉肝清热,熄风止痉之功,热灼肝经,动风抽搐者应用较为适宜,牛黄散、牛黄丸为其代表方。本品性寒气香,能清心火,涤痰热,辟秽浊而开心窍,为化痰开窍,醒神回苏要药,适用于痰热闭窍所致的神志昏迷等,安宫牛黄丸、万氏牛黄清心丸为其代表方。故《本草从新》言其“清心解热,利痰凉惊,通窍辟邪,治中风入脏,惊痫口噤,小儿胎毒,痰热诸症”。
牛黄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复方中药材,药理研究表明,牛黄含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红素、胆甾醇、麦角甾醇、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D、胡萝卜、强心苷、牛磺酸及矿物质钙、磷、铁、钠、镁、铜、锌等,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18种必需氨基酸和40多种主要有效成分。临床实践表明,牛黄具有镇静、抗惊、清热、解毒、强心、通脑、解痉、消炎、利胆、息风、豁痰、清心、开窍、凉肝等特别功效,可降低血脂、胆固醇;降低血压;松弛胆管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代谢;促进红细胞新生,增进造血功能,增加血色素;能促进脑细胞新生,促进大脑发育,提高记忆力,镇静中枢神经;祛斑、养颜;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伤口愈合;调整微循环,增强免疫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