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解表药
一、王夫之与生姜
历史溯源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字而农,号姜斋,湖南省衡阳人。
王夫之将自己的居室号为“姜斋”。据说王夫之晚年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是靠教学生;二是种生姜出售。因此他自号“卖姜翁”。他写有一首卖姜词,其中一句称姜“最疗人间病”。在姜斋故居,如今依然还保留着当年的生姜地。
一天,苏东坡与他的文学好友姜志之闲谈饮茶,姜志之提议道:“苏兄,我们何不以坐中物为药名呢?”东坡连声说:“好!好!”姜志之沉思片刻说:“君即为药名”。苏东坡不解其意。姜志之笑着说:“子,苏子也!”东坡明白了,随即说道:“君亦为药名,不是厚朴,就是半夏”。姜志之茫然无解,问其缘故。东坡回答道:“不是半夏、厚朴,何以姜志(制)之!”姜志之闻之拍案叫绝,连声称赞东坡思维敏捷,深知中药炮制之道。
中医观点
1.生姜
生姜,又名鲜姜、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入药。生姜捣汁名姜汁,取皮名姜皮,煨熟名煨姜,切片晒干名干姜。生姜为调味佳品。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中解毒之功。《饮食别录》言其“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本草纲目》言其“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日用本草》言其“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及菌蕈诸物毒”。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梓醇等成分,能加强血液循环,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帮助消化,并具发汗作用。
2.干姜
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两广、福建、贵州等地,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切片生用。中医认为,干姜性味辛、热,入心、肺、脾、胃经,有回阳温中,温肺化痰之功,本品辛热,通心助阳,善温里寒,适用于阴寒内盛、阳气衰微、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及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和肺寒咳嗽等。《神农本草经》言其“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珍珠囊》言“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所致的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