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篇
一 岳家拳的源流
岳家拳爲宋朝民族英雄岳飛所創。目前的岳家拳術,相傳是岳飛的第四子岳震和第五子岳霆避難於鄂(湖北省)時(現湖北省黃梅縣境内尙存有岳震、岳霆墓,見圖一),將此拳術傳授於民間而得以流傳下來的。

圖一 現存於湖北省黃梅縣境内的岳震、岳霆墓
據居住在湖北廣濟縣(今武穴市)岳家垸岳飛第二十八代孫岳海泉所獻的《岳氏宗譜》(見圖二、圖三)、《黃梅縣誌》以及《宋史》的記載:岳飛當年在瀘、洪、鄂等一帶作戰頻繁,宋紹興元年(1131年)與李成作戰時,曾率部進駐湖北東部的黃梅,及後轉戰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并將隨軍的第四子岳震和部分將士留駐楊梅嶺(今黃梅、武穴、蕲春三縣交界處)。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岳飛蒙難,第五子岳霆逃至鄂與岳震同隱是地。二人矢志爲報父仇,因而不問寒暑,苦習岳家拳術。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立,岳飛寃案得以平反昭雪,其後裔牢記先祖“精忠報國”的遺訓,歷代習武至今。《廣濟縣誌》記載:明代萬曆甲辰三十二年(1604年)李甘來、淸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饒武中、張峻基等武進士,均以在岳家垸學藝而成名。淸朝中葉,岳飛第二十三代孫岳立三也曾考中武舉。後因官場失意,入覌爲道士。

圖二 部分《岳氏宗譜》

圖三 《岳氏宗譜》中的“第二十五代序”
岳家拳在鄂東一帶流傳時間雖長,但因金、元時期禁止學練而沉寂,直至明末淸初,才重新發展到鼎盛時期。據廣濟縣陽城區翟家畈垸的老拳師翟中水所獻的《岳家拳譜》(淸朝中葉手抄秘本)(見圖四)中記載:其祖父翟應元的師傅田德和因報私仇,從無尙道人學習拳藝。苦練十年,盡得岳家拳精髓。藝成後四處仗義行俠,鋤奸除惡,成爲鄂東一帶武術宗師。田德和後來把岳家拳術傳授給翟應元,翟應元傳庫伯芝,庫伯芝再傳朱付業。筆者父親張爲松從師於朱付業,因而知道岳家拳術的源流。

圖四 淸咸豐年間《岳家拳譜》手抄本(複印本)
1982年間,筆者深入廣濟縣調查,發現全縣共有岳家拳師二百七十四人,而習學岳家拳術的靑年,更遍及城鎭鄕村,因而有“岳家拳之鄕”的美稱。

圖五 《岳家拳譜》中的“八法解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