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8.《言海》在和《康熙字典》比拼?

《易经》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后来郑玄(127—200)加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史前文明的“结绳文字”,确实是一种最原始的记事手段,但还不能说是文字,最多只能说是“符号”。人们在半坡遗迹中第一次确认了20个“符号”的存在。3500年前的甲骨文才是人类最初的汉字。

后汉的许慎撰著《说文解字》,可以说是汉字文明史上第一部字书,计9353字,540个部首。对每个文字作形、义、音的说明,是其最大的特点。之后是南北朝时代梁朝的顾野王(519—581)编撰的《玉篇》,成书于543年,全30卷,收录16917个汉字,542个部首。《玉篇》的残卷发现于京都高山寺和奈良东大寺。隋代陆法言的《切韵》(601年),共5卷,收12158字。《切韵》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共分193韵。其中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这些韵在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再之后是陈澎年的《广韵》和丁度的《集韵》。前者完成于1008年,收录26194字,分206韵。后者完成于1067年,收录33525字,分平声4卷,上声、去声、入声各2卷。

集大成的是《康熙字典》。编撰者以张玉书、陈廷敬为代表,共30人,用了6年时间,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完成,全42卷,是《说文解字》之后汉字字书的里程碑,收录49030字,是1600年前的《说文解字》五倍的汉字量。而成书于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收录的汉字量比《康熙字典》少1000字,为48000余字。直到82年后的1993年,《汉语大字典》问世,收录汉字56000余。1994年的《中华字海》,更是惊人地收录了85000余汉字。

再来看看日本,其字书出版的年代顺序又是如何的呢?

《日本书纪》里有一条很奇怪的记载:命令境部连石积等人开始编撰《新字》一部,44卷。这是682年的事情,也就是天武天皇的时代。境部连石积是653年的遣唐留学生。为什么说这条记载很奇怪呢?因为所谓的《新字》,谁也没有看到过,也就是说最终并没有留下实物。日本现存最古的汉字字书是830年成书的全六帖《篆隶万象名义》。前半四帖由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空海撰写,后半部分作者不明。但这部字书的问题是只简单地标注了汉字的音与义,没有训读(和音),故严格意义上还不能说是完整的日语字书。《篆隶万象名义》之后,出现的是僧人昌住编撰的《新撰字镜》。这部编撰于900年的字书特点是开始用“和训”标注汉字读音。再之后是源泉顺编撰的《倭名类聚钞》和法相宗僧侣们编撰的《类聚名义抄》。但被誉为日本国语辞典先驱的则是平安时代橘忠编撰的《色叶字类抄》,这部字书的特点是开始按假名顺序分类排列汉字。

进入中世纪,识字阶层逐渐从武士阶级向庶民扩展。《下学集》《节用集》等字书的问世,使得一般民众也能用上字书了。特别是室町时代成立的《节用集》,更是在编撰上有所用心。日本最早收入汉字“酱油”二字的就是这部字书。书中将政治名词“大名”分“たいめい”(taimei)与“だいみょう”(daimyou)两种发音,前者指守护、大领主之意,后者指有钱人,这也是从《节用集》开始的。汉字的表示开始用片假名,也是从这部字书开始的。如“伊勢”(イセ/ise)、“印度”(インド/indo)等。进入江户时代,较有特色的是谷川士清(1707—1776)的《和训栞》,93卷82册。将“けだもの”(kedamono)作为兽类的总称,将“けもの”(kemono)作为家畜的总称,就是《和训栞》的提议。此外还有石川雅望(1753—1830)的《雅言集览》,50卷。

近代日本第一部国语辞典,则是在明治时期由大槻文彦(1847—1928)编撰的《言海》(1891年),总页数达1110页,收录39103字语,其中外来语为453条(英语占73条),占总数的1.2%,在日本银行第二代总裁富田铁之助、第一任国学院院长高崎正风等人的策划下,1891年6月23日在东京芝红叶馆举行了出版庆贺会。当时的《东京日日新闻》评价大槻文彦是“学界之伟人”。在庆贺会上,伊藤博文和福泽谕吉分别发表了祝词。进入昭和时代后,《言海》又经过修订、编辑,成为《大言海》。有一个有趣的话题,中国的《康熙字典》成书于1716年,日本的《言海》成书于1891年,时间上相差175年。那肯定是“言海”在挑战“康熙”了吧。在向“康熙”看齐的同时,又想超越“康熙”。但语言这东西,何以能轻谈超越?可不,现代日本人的汉字思维仍然没有能跳出《康熙字典》的框架,仍然受困于《康熙字典》的博大精深。这正如曾为《言海》写序的西村茂树说过的“欲知文化之高卑,观其国之辞书。”

1893年(明治二十六年)山田美妙(本名山田武太郎)的《日本大辞典》编撰完成,只用了17个月,是日本辞书编撰史上最快的。全书共12分册,1399页,是第一部用日语口语体解释词义的辞典。但这部大辞典的整体均衡性不如《言海》。《日本大辞典》到サ行时已是第988页(全书71%处),言海则是581页(全书52%处)。现在日本人经常使用的《岩波国语辞典》(第七版新版),页数有1625页,到サ行结束是869页(全书53%处)。《新明解国语辞典》(第四版)页数有1405页,到サ行结束是751页(全书53%处)。这样看来《言海》内容与页数的分配与现代刊行的辞书是一致的。

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落合直文编撰的《语言泉》出版。其特点是固有名词和百科词条较多。三省堂在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出版的《汉和大字典》,是日本第一部正式的汉和字书。虽然语言体系是模仿英和辞典的,但这部字典作为日本汉和辞典的初始之作则是毋庸置疑的。此外这部大字典也首次收录了熟语。1907年(明治四十年),金泽庄三郎编撰的《辞林》问世。其特点是新造词和学术用语有所增加。这部《辞林》在1925年(大正十四年)改订为《广辞林》,被中学生广泛使用。

进入大正年代后,1917年(大正六年)《大字典》编撰完毕。这部《大字典》不仅收录汉籍,还收录日本古典书里的熟语。当时这部字典的出版方是启成社。战后,讲谈社获得了该字典的出版权,并于1993年出版了《新大字典》。其特点是收录了大量其他辞书里所没有的汉字异体字,其实用价值获得好评。

1919年(大正八年),上田万年,松井简治编撰的《大日本国语辞典》初版四册面世。其中包括古语、现代语、学术用语、外来语、谚语、成语、格言等,共收录20余万条。这部辞典与《大言海》齐名,在日本属于给之后的国语辞典编撰带来巨大影响的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