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part 1 符号与场所

1 符号学理论方法

1.1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符号学原理

现代语言学包孕着这样一种思想:语言是决定一切的,而其决定一切的能力来自于独立的、不依赖于现实的、内在的系统结构。“我们所掌握的客观世界、意义的世界,其实都只是一个由语言构成的那个世界的对应物,从这一意义上说,由于语言本身的性质和语言结构自身的逻辑作用,就变成了一种不稳定的符号滑动。”传统的观念认为,语言是设计的表达媒介,但按照符号学分析方法,笔者认为,语言是设计的主体,这不仅指涉设计是由文本“写成”的,而且指涉设计本身就构成一种语言,即“第二种语言”,与它所使用的第一种语言是“同形异质体”。在设计中发生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语言,它向受众展示符号系统是怎样活动的,即设计是用语言来表现语言。针对环境设计这一主题,尤其是对人文环境的研究,符号学的分析提供了语言表现的解析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实际上是人的价值尺度的一种外化显现和物化形式。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的符号系统,同样也是人的价值尺度的一种外化显现和物化形式。同饮食、服装和汽车文化一样,环境也在彰显人的价值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认识、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并以自己的尺度赋予世界以意义。例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海这些纯粹的自然客观存在,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却有着无比丰富的含意。人类用自身的尺度度量着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明创造出的许许多多的事物,在人类社会中也充满着丰富的含意。可以说,人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客观的世界里,更生活在一个精神的、主观的世界里。

池上嘉彦先生指出:“人类总想给自己周围的事物赋予意义,而且,这时的赋予意义完全是根据与人类自己的关系进行的。即使对象是属于自然界,也将根据它与人类的关系来判断其价值,然后编入人类世界。这个世界是个出色的文化世界。”从中可以看出,使物质世界意义化,或者说使自己内心的意义世界对象化,这是人类活动的一个根本特征。人类的物质生活活动过程,不仅满足了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社会需要,同时更重要的是又创造出了对人类有意义的外物。在物质生活实践中,物质世界因为为人所用而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人类内心的意义世界也因为利用外物为己所用而凝结和附着在物质世界之中了。意义化了的物质世界自然而然就成为表现和实现含意的一种基本方式。

如衣服本为御寒、食物用来充饥,然而它们却往往被纳入意指活动,被用来标示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形成所谓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人类在自己对象性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在创造着有意义的东西。人们不仅创造出有意义的东西,而且还像使用符号一样使用它们,使它们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实际上是人的价值尺度的一种外化显现,是人内在的价值尺度的物化形式。

1.2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瑞士结构主义者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中指出,“所谓结构,是一种关系的组合,其中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依赖。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结构主义强调结构,强调要从对象结构的角度去把握对象的意义。因为对象是由部分组成,但它又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由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整体往往大于部分,同时还包括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同整体之间的关系。对象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只有从整体、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对象及其部分的性质才有意义。

喷泉设计草图 Moisand

纪念1870~1871年战争的烈士陵墓位于马克塞利

列塔必查纪念碑 列斯达拉设计

克里巴里撕拉纪念碑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其实就是把现代结构语言学在语言中所揭示出的“语言结构模式”和分析方法扩展到其他领域,他们认为任何过程或文本都有一个与其相应的结构系统,按照这个系统,人们可以用有限的逻辑前提对其中的过程和意义产生的模式进行分析和描述。

结构主义强调事物的内部结构及其共时性关系,但往往忽略了语言符号作为社会文化产物的历时性特征,这也是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后结构主义(又称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德里达认为:“绝无永久统一涵义的可能,意义是一连串无止境差异和延异的状况。”

为了表达这种解构的策略,德里达求助于概念或术语的反常的变动,这典型地体现在他对延异(defference)概念的构成上。他把延异这个词的含义悬置在“to differ(区分)”“to defer(延异)”这两个含义之间,两方面共同促成了其意指性力量,它表示推迟、延期、耽误。因为“符号通常是对在场事物的替代或者说再现(事物在此同等地代表意义或所指)。当我们无法理解或表明事物,无法呈述在场者或当在场者无法呈现时,我们就通过迂回的符号表意。在这个意义上,符号是延搁的在场。”

欧大纳·比斯玛里嘎纪念碑 位于别里附近

他的这种不同常规的构词法,一方面显示语言的任何成分与文本中的其它成分相关联;另一方面又表明任何成分之间的差异。一个成分的功能或意义从来都不会被充分表现或用尽,因为他在与其它成分的关联中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一个成分之所以存在,又都是因为它与其他成分的不同。

就其与其他成分的关联来说,它是延异的;就它与其他成分的不同而言,它是区分、差异。这意味着,能指的意义—所指只能在它与其他能指的关联与差异中获得。所谓“解构”的动作,就是语言中符号不断地被追踪,因“延异”的使用而产生原意不断被拆解。

结构主义符号学不是阐释学,它不揭示语序究竟是什么意思,也不产生一种新的解释,它只是试图确定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系统或结构。况且,研究者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指示出答案(即研究者受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研究者拆解文本既要避免机械式的条框切割,又要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既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对符号意义的制约与控制,又要把握语言符号的灵活机变。面对这诸多的限制,研究者想站在绝对中立或者客观的立场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阅读都是对文本的解构式颠覆和瓦解,并按照这种解构的特有方式再加以重组。”也就是说,每一个受众都可能有他自己的方式,拆解语言的绝对正确唯一的答案是不存在的。而且本书关注的不仅仅是意指本身,更重要的是意指过程。

连结门院市与佛拉尼市的纪念碑

比斯玛里噶塔楼纪念碑局部

纪念比斯玛里噶的塔楼 位于Peterskopt

1.3 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关于分析术语的借用

本书对环境的分析将借用以下三组符号学的概念来讨论。

1.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一种社会制度和价值系统;言语则是一种个人行为。我们可以这样近似地理解:各类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心理、社会意识形态、习俗传统等)可视为一种社会语言,而信息的传达活动则是一种言语。语言和言语之间存在辩证关系。语言既是言语的产物又是言语的工具,语言和言语因而存在于一种互相涵盖的关系中。

2.能指与所指

罗兰·巴尔特将符号定义为“能指(signifiant)与所指(signifie)的结合(如同一页纸的正反两面),或音响形象(image acoustique)与概念的结合”。能指用于表达一个意思的符号本身,是表达层;所指就是能指所表达的意思,是内容层。

3.组合与系统

符号学观点认为:语言作为结构性的体系,各项要素间的关系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展开:横方向的组合关系与纵方向的(联想)聚合关系。

组合是符号的一种横向的线性排列,它具有空间延展性。适用于组合的分析活动是切分,组合根本上就是由“可切分的实体”构成的。

聚合(associations)层面又称作联想层面,联想是思维纵向延伸的结构。每一集合构成一个潜在的记忆系列,一个“记忆的宝库”,一个场(或聚合)中的词项必然是既相似又不同,包含共同因素和不同因素。适合于联想层面的分析活动是分类。

城市塔楼 设计竞赛作品

组合与系统相互交错,构成语言的系谱。

从符号学原理中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上,我们发现:设计师从事的设计活动,可以看作是一种言语,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计划、构思,也是选择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这种过程传达出来的行为。

设计作品是设计师意识形态、思想倾向的传达符号,并通过这一符号传达给观众。设计师的风格和创新是一种运用设计言语超越既有语言的行为。这种超越是指在社会语言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设计师的个人选择行为(独特的言语)而产生一种新的语言。罗兰·巴尔特认为文学是一种超语言。“文学的自由力量,即反叛的力量取决于言语上施加了一种转移之功,即作家和阅读对语言所作的改变或畸变。”如果设计师运用的语言等同于现实的面貌,那将是平庸的作品;反之,如果设计师使用的语言过分脱离现实生活,导致阅听人无法理解,那就会是无用的作品。究竟怎样的设计语言是合适的、新颖的、有效的“畸变”呢?许多著名设计师形成自己的风格、塑造鲜明而响亮、引导潮流的产品就是好例子。这种设计作品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和效仿,达到了传达信息的目的。

正立面图

如三宅一生风靡世界的褶皱裙,把生活中人们认为需要避免的面料起褶的现象,作为设计的元素,并创造性地运用于高级时装设计中,赋予时装变化和想象力,于是,褶皱这种元素渐渐成为一个符号,代表三宅一生及其作品,被人们接受,并在以后的设计中不断借鉴。还有靳隶强作品中把中国水墨与极具现代感的直线、几何形融为一体,受到国际赞赏。以及时装界、设计界盛行的各种风潮都是设计师个性语言成功地被社会接受,信息传达有效顺畅,形成时尚语言(符号)的范例。综上所述,设计师从事设计工作(言语),不是纯个人的、随意的,而是遵循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受到社会语言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甚至其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代表设计意图的符号。

在作为使用价值的物品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作为符号和差异的那些深刻等级化了的物品面前没有丝毫平等可言。是为符号的差异性,亦是符号的根本属

城市设计方案

1.4 符号学与环境设计

符号学源自瑞士哲学家、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ure):“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我们称之为符号学(Semiology)。”符号源于语言,因此,谈到符号,人们想到的首先是词语。如“狗”(gou)这个词代表了现实中一种会行走的动物,“恨”(hen)这个词代表了人的某种感情等。语言符号就是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实体,没有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彼此间的交流,也不能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符号反映了人类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实践能力之一:为事物命名的符号化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世界万事万物得以按照人的方式被编码化,它通过“表达了什么”和“如何表达”这两个基本功能,使人类与它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并成为人类的主要存在方式。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使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了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波尔多喷泉

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当然符号这一概念的外延相当广泛:人的一切行为(通过语言、眼神、表情和动作进行交流)、社会活动、一切人工产品或与人类社会有关的自然现象都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意向性,这种目的性或意向性通过人的行为和活动、人工产品等媒体有意无意地表露出来,形成信息传达给别人,从而达成一种交流,因此作为信息的载体,对符号组合规律的研究有利于信息的更好传递和交流。

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很大不同,造型符号具有一般共时性特点,而语言符号呈历时性特点;造型符号是多维结构,而语言符号是线性结构;在符号的指涉关系上,造型符号相对于语言符号而言,其“能指—所指”是合二为一的,也就是说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符号表达的正是其自身。虽然两者之间的基本元素不同,构成方式有异,但造型符号和语言符号在语法规则的构成上却有诸多类似与共同之处,我们可以把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元素和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结构、功能与造型的统一及传情达意的目的,亦即室内设计中的造型设计实质上也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编码,表达其实际功能,并说明其品质特征。

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其传达活动过程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其中首要的是语言的共享性:即传达者和接受者之间应由相同的符号储备,只有两者都懂同一种语言才能实现相互间的交流,可以想象一个只懂汉语的人和一个只懂英语的人交流起来该会遇到多大的障碍。

喷泉设计方案

同样,室内设计中的造型符号首先具有普遍性才能为大众所接受。设计师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花费了很大功夫做出的设计却不被客户接受,这时设计师常常抱怨客户水平低,其实有时客户的要求并不无道理,设计师只有找到让自己、客户、消费者都能理解的设计语言才能更好完成设计任务。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所有精神文化都是符号活动的产物。

人的本质在于他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符号即是综合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等视觉要素来传达和激发使用者与自身以往的生活经验或行为,从而使他们体会相关联的某种联想,并以此引导其使用行为,在此基础上与设计目标场所、文化相结合,与使用者的背景、身份、价值取向相适应,使室内环境造型符号呈现自身的特有品质与差异性,并合乎空间使用者的气质及精神价值观相符合的作品。

喷泉 Lnjalbert设计

1.4.1 室内环境设计中造型符号的语意解读

罗兰·巴尔特将符号定义为能指(signifiant)与所指(signifie)的结合(如同一页纸的正反两面),能指用于表达一个意思的符号本身,是表达层;所指就是能指所表达的意思,是内容层。就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符号而言,也同样包含能指与所指两方面,而其所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符号语意’如下图所示:

由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第一意指系统构成第二意指系统的能指,称之为内涵系统;由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第一意指系统构成第二意指系统的所指,称之为外延系统。

在室内环境的内涵系统中,第一意指系统的能指(室内环境的物理客体)和所指(室内环境所传达的视觉语意)构成第二意指系统的能指(使用功能、外观特质及美感),传达着所指(室内环境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

在室内环境的外延系统中,第二意指系统的能指为室内环境的物理客体,所指为能指(室内环境的物理客体)所蕴含的语意,而所指由第一意指系统的能指(陈设与界面等)和所指(感受、体验与意境)构成。由此,我们可以利用室内环境的内涵系统、外延系统对室内环境的含意进行科学的分析,以达到对室内环境种造型符号语意的解读与建构。

1.4.2 室内环境设计中造型符号是表达造型自身的功能符号

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自身的功能符号促进人们对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使用方式的理解,这些符号语言不仅要表达“这是什么、能做什么”,更反映室内设计中的造型属性特征的信息,而且还使使用者明白“怎么做、如何做”的意图。因此,我们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以清晰的造型符号展示给消费者或使用者,符合操作人员的经验、行为特点和操作想象,从而减少操作失误,使室内设计中的造型符号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让人们依靠直观的视觉线索就能比较清晰地理解造型的“语意”,使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符号本身能“讲述”自己的操作目的和准确操作方法。

公共花园喷泉 Robert de Massy设计

喷泉 设计竞赛作品 Jacques Galland设计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造型中运用人们已经熟悉的象征符号来表示操作,以使它的操作过程符合人的行动特点。换句话说,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符号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应当不言自明。

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符号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特定的文化内涵、时代特征、价值取向等。

当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造型被看作符号时不再是简单的物件,它被打上了文化传统和时代的烙印,其借助于造型、色彩、材料等外部显示来传达不同的的意义、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比如,我国广西南丹一代的瑶族居民男子皆穿白裤子,人称“白裤瑶”。而男子的白裤子上都绣有五条垂直的红线条,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在南迁过程中为了保卫民族尊严带伤奋战时留下的十指血痕,现在男子白裤子上的红绣线,便是怀念祖先业绩的标志。纵观整个世界的设计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设计也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及生活方式。日本的室内设计往往将观念性的物体浓缩并缩小到最低的程度,还常以日本传统园林布局作蓝本,尽可能地将传统的日本建筑符号(榻榻米、推拉门、茶庭、枯山水)融入当代室内生活环境中,再结合日本的花道、茶道、书道的艺术形式,形成一种独持的“空、间、寂”之空间美学特征,营造出日本室内设计特有的“禅境”。

Ernest Dubois设计

今天,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正在步入许多人所说的“数字化社会”、“后工业社会”或者称之为“非物质社会”(所谓“非物质社会”,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或服务型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设计与艺术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边界”,室内环境造型设计本身不再仅仅是一种有固定功能和性质的产品,造型本身已经接近于艺术品,成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感觉组合”,产品的说服力不仅仅在于产品功能本身,而更在于它已成为消费者社会需求的标识(身份、地位、价值取向等)。对个性化或个人特有风格的追求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产品的艺术性、情感化、个性化等精神因素,“将你的生活个性化”成为现代人一种潜意识的生活准则。设计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时代特征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断更新、不断重新设计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室内环境造型符号替换的过程。“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符号世界里,而且是生活在处处都是符号的世界里,对这种处境的日益增长的意识已使现代人的视野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视野变化迫使人们承认,这个世界现实本质上不属于物自身而属于我们在事物之间发现的关系。”

音乐亭设计方案 建筑师 采伊例里

音乐亭设计方案 建筑师 米伊例里

1.4.3 差异性是室内环境设计的原动力

“构成”理论中有一种“特异”的构成手法:在似乎很平淡的构成中突然出现一个“异类”的元素。这往往使得本身很平淡的方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带有创新意识的新符号就如同这个“异类”。在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物难以引起足够的注意和兴趣情况下,将一些常见的符号变形、分裂,或者把代码编制顺序加以改变,就可以起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加强环境语言的信息传递之作用。

金岳霖先生指出,“每一个文化区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个中坚思想有它的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而能够彰显地域环境设计特色的内在缘由应当包含如下两个基本方面,即:时代、个性的印记和其存在的纯粹、永恒的艺术因素,这两个基本的符号属性即场所符号的差异性,亦即符号的根本属性,是为室内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动力。假如抛开这种差异性,室内建筑环境设计包括其他设计门类便会陷入一种无休止的抄袭、模仿、重复甚至复制的状态。正如我们力图采用古希腊的雕刻原则创作出的只能是与希腊雷同的形式,而作品本身则永远是毫无生气、无关乎自身的东西,因为缺失的是其自身的根本属性—即区别于他者的差异性。室内环境设计的造型符号功能从以往传统较为单一的使用功能的符号转向有代表具消费者精神追求的文化符号,成为消费者对新生活方式追求和自身价值的重要象征物。

因此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市场背景下,面对室内环境设计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现象,就需要在室内建筑设计造型中凸显品牌个性,并有效找出符合消费者潜在需求的设计品质,这样才能开发出独创性的设计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独特而真实的风格,这也应当是“设计师-消费者-施工方”三者不谋而合的共同愿望。

从消费方式上看,群体的差异性是按照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和选择的消费品来划分的,一定的产品为一定的群体所消费,消费群体的消费无疑给相应的产品打上了差异性的烙印,使产品的购买和使用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辆加长“林肯”所潜在的意义不仅对于使用者而言,而且具有社会性,仅就这一产品本身来说,它是一四轮代步工具,但它同时体现了使用者的与众不同。于是,它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而引起人们对使用者的关注以及使用者所产生的希望被人关注的潜在意义。这种潜在意义的本质也就是符号的差异性。室内环境设计符号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象征生活方式的符号,其设计定位应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从而成为消费者相应的符号——使自己的工作和居住空间场所具有象征和符号意义,也就是说室内环境设计的造型符号所象征的意义与所象征的消费对象关系是一致的。

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曾经说过,“一个符号总是以简化的形式来表现它的意义,这正是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原因。不论一件艺术品(甚至全部艺术活动)是何等的复杂、深奥和丰富,它都远比真实的生活简单。因此,艺术理论无疑是建立一个有效于生动现实的心灵概念这样一个更为伟大事业的序言。”对于室内环境设计者而言,其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汇”并遵守一定的“语法”。

如今,室内环境设计已成为一门开放多元、多种风格流派共存、多种知识结构相互汇融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是沟通和联系“人-空间-环境-社会-自然”的中介,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产品的信息含量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设计应在吸纳诸多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努力运用社会文化因素,遵守符号的语法结构,不断进行符号语义的创新,将人文、科技等主体融入设计符号中,使每一件室内环境设计作品成为时代文化的符号象征—体现室内环境造型符号的差异性与多样化的统一,进而通过作品更多地传达出设计师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并以此履行设计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操守。

花园大门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