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后感觉时间在加速
前一段时间出差去厦门,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喜欢,就是厦门大学。我不知道大家出差去过那个地方没有,厦门大学有个芙蓉隧道,是一个长一两公里的隧道,隧道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涂鸦。厦门大学的同学们会去上面画,写各种各样的东西,非常好。在厦门出差3天,白天事忙完之后,我就要赶去厦门大学,待着特别舒服,自由散淡的节奏,我特别喜欢,在那里每天晚上都不想走。下次同学们去厦门大学也可以去这里,把你想说的话写上去。
很快我就回到清华,在帮忙做“人文清华”讲坛系列。现在有一个口号,清华下一个百年要更人文、更国际、更创新,要推文科影响力,让各院系的知名教授做演讲。因为这样一个机会,10年之后我有机会重返校园,再接触师弟、师妹,再感受校园文化。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这里好多人怎么神色匆匆的,好像手握着5亿美元的合同要去签字谈判?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走在清华校园里,跟我在厦门和厦门大学感觉到的这么不一样?我回想起来,我在上学的时候其实也没适应过这种节奏。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跟我有同样的感受。我开始反思,我是不是上错大学了?
我看到过秩年庆典组织者给我写的一段个人介绍,说我“在校期间,素人一枚”。我就是一个素人,上学的时候每门课都六七十分,好像也没有参加什么社团活动,仅有的几次社团活动,还是被“抓壮丁”抓去干活,也没有出国经历,写简历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这几栏怎么填。在官方评价体系里,用现在流行词,我在校期间就是“学渣”。当时心情也是很难受的。
不过,好在我误打误撞进了一个新世界。清华图书馆特别好。我在那儿翻到了一套书——《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包括经济学是什么、美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社会学是什么、心理学是什么等十几本。当然有些“不幸”,这套书是北大出的。我知道清华同学和北大同学的关系是微妙的。有了这套书,就好比去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了城市地图,可以了解重要的道路、地标建筑和吃喝玩乐的点在哪儿。由此蔓延开去,还可以看几百本书。这套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这个外行领略到每个领域的美妙在哪儿。
翻完这套书,我又开始反思了:我是不是选错了专业?
不知道大家跟我的经历是不是一样,我爸妈受教育程度不高,家族里上过大学的舅舅,说很喜欢白岩松,那就选新闻学吧。然后我就来了。上大学的时候,发现不太喜欢新闻学,我更喜欢旁听别的系的课。如果还有一次读大学的机会,我想我应该选择文学系、建筑系或者工艺美术。
现在工作六七年了,我又开始反思,是不是选错了职业?最近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举办,有很多电影展映,朋友圈里很多发烧友、真正痴迷的人跑去看。我好像没什么动力去看。现在想想,我只有在上学的时候为了完成毕业论文而看了很多电影、电视。从个人喜好上来说,我更愿意写小说、写儿童读物。
还有,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全国各地跑,中国好山好水是很多的,古村落也是非常好,我就老想同学们都把老家的宅子收拾收拾,然后寒假、暑假我们带着孩子互相串门,来真人版“爸爸去哪儿”“妈妈去哪儿”,让孩子领略中国文化,增长见识和文化自信,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足。
其实想想我们中好多人喜欢去日本、去我国台湾旅游,旅的是什么?游的是什么呢?我们的政府非常强大,市场非常强大,而社会的力量、社区自治管理很弱,有很多古村落都已经荒废了。古代山高皇帝远,皇帝是管不了那么多人的,靠的是乡绅。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去做新乡绅呢?去收拾我们的好山好水。很多人倒退一辈两辈,都从乡村过来的,我们可以把乡村做得非常好。我们去台湾旅游,很多游的就是他们特别有特色的乡村吧。
其实反思来反思去,还是那句调侃的话“遇见谁都是错,那就将错就错吧”。
我们在做“人文清华”讲坛的过程中,访谈过中文系的格非老师,他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我很想跟大家分享。
放这段视频是因为有了人生体验。我当时刚刚做完《我在故宫修文物》,那是7个月的时间赶出来的。做完就小病小痛不断,有时候一天里身体舒服的时候就两三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我回学校做“人文清华”讲坛,看到格非老师讲这个,非常有感触,就带着人生体验去做第一期。突然对时间有了感觉,我感觉30岁之后时间会加速。
最近我看到关于李小龙的一篇文章,李小龙33岁就猝死了。我就很害怕,尤其身体疼的时候。大家不要笑。我在上海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我研究生的同学在学校读博,早上起来穿鞋的时候猝死,他一路师出名门,当时才二十六七岁的年龄,非常可惜。人越往后越开始对生老病死有感觉,所以借这一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人生经历和体验。
最后,我想说,我其实有点不怀好意的,是夹带私货的,我想推介一下“人文清华”讲坛这个系列。这么好的事情,我们现在遇到困扰,就是这些视听效果、舞美灯光、创意动画、音乐什么的,如果公众播出,是需要版权费用的,现在预算是不够的。关起门来放当然没问题,但我们还是要追求公众传播、影响社会的。我知道在座有很多成功校友,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用文化基金的方式支持这个项目,这是我们清华的项目,我们有这样的格局、这样的气质,就应该做这样的事情。
邵明,美术学院2002级本科生,用数年时间在自行车上绕着地球骑了一圈,2012年结束了北京—伦敦长达1年的骑行。出于对自行车旅行的热爱,创立了“不死骑”旅行车品牌,创立至今已陪伴国内外车友骑游于世界,总里程逾百万公里。
本文为秩年庆典现场校友发言。
THU2002推送于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