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童年记忆:幸运的伦敦男孩
1942年1月8日,霍金在漫天战火中降生。母亲伊莎贝尔经常说他是一个幸运的男孩,在战火中出生,在战火导致的一片废墟中健康成长。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伦敦的确是一片废墟,战火几乎摧毁了那里的一切,却没有摧毁霍金的童年,反而让这位未来的“宇宙之王”平添了很多传奇色彩。这些对于霍金而言,又何止是“幸运”二字可以形容的。
1.弗兰克夫妇
霍金的父亲是约克郡人。19世纪初,霍金家族开始发迹,并在德文郡有了自己的房产。霍金的曾祖父约翰·霍金原本是一位富庶的农民,曾经购买了很多的农场,不幸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农业经济一片萧条,农场入不敷出,最终被迫宣布破产。这次破产,让原本富庶的霍金家族从此一蹶不振。霍金的祖父罗伯特·霍金为了挽救家族的命运也破产了。幸运的是,霍金的祖母还有一处房产,这个勤劳聪明的女人利用它创办了一所学校,并且经营得很好,从而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
霍金的祖父共有五个子女。面对捉襟见肘的家庭状况,霍金的祖父祖母始终坚持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竭尽全力为子女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霍金的父亲弗兰克·霍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受父母的影响,弗兰克从小就知道要勤奋读书,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牛津大学。大学期间的弗兰克学习成绩优异,经常获得各种奖学金,从而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那个时候,霍金祖父一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祖母创建的学校。而她经常会把学校的全部收入寄给在外求学的儿子弗兰克,然后一家人吃糠咽菜,勉强维持。弗兰克深知家境贫寒、父母的艰辛,因此非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还时不时地将节省下来的钱再寄回家里。这段艰苦生活的经历,让弗兰克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在之后的很多年里,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他。
弗兰克在牛津大学攻读热带医学专业。因此他经常会出国,去一些热带地区的国家做研究。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弗兰克正在东亚进行医学研究。听到战争爆发的消息后,他果断决定弃学从戎,报效国家。于是弗兰克不远万里,横穿非洲大陆,乘船返回了英国。他报名参军,并申请立即赶赴前线。相关部门对弗兰克进行了一番了解之后,认为他的专业知识对国家更有用处。就这样,弗兰克没有参加军队,而是进入了一家医学研究院做医学研究工作。
霍金的母亲伊莎贝尔同样出生于一个开明的家庭中。他们一家生活在美丽的苏格兰。父亲是一名家庭医生,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霍金的母亲共有七个兄弟姐妹,其中她的大姐还患有唐氏综合症。为了照顾这个孩子,伊莎贝尔的父母不得不长期雇佣一个保姆,这让原本就贫穷交集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起来。当时,普通人家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尤其是女孩。然而伊莎贝尔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女孩。她的父母和弗兰克的父母一样,也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伊莎贝尔的父母在女儿的教育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要知道这些钱对于一个连小康水平都达不到的贫困家庭而言,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为了能够支撑家庭的开销,伊莎贝尔的父母不得不拼命工作。周围的邻居们见到他们如此辛苦,纷纷劝说他们,与其花这么多钱让伊莎贝尔读书,还不如用这些钱来给她置办嫁妆,女孩子嘛,能够嫁一个好夫婿才是最重要的。然而,伊莎贝尔的父母却不以为然,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只要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再辛苦也无所谓。于是,他们不顾周围邻居异样的眼光,在一片质疑声中,坚持为伊莎贝尔的教育提供资金。几年之后,伊莎贝尔考进了牛津大学,成为一名少有的知识女性。
在大学里,伊莎贝尔是个非常勤奋的好学生,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研究过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专业,并且在政治和经济学方面颇有建树。走出校园后的伊莎贝尔做过很多工作,例如她做过税务检查员,但是她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工作。后来她来到了弗兰克所在的医学研究所,从事秘书工作。伊莎贝尔从中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她非常喜欢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因为这份工作给她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她认识了自己的初恋情人弗兰克。弗兰克和伊莎贝尔都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很快便狂热地坠入了爱河。
爱情的种子总是那么快就发芽结果。弗兰克和伊莎贝尔的爱情在持续升温之后,终于在人们的祝福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弗兰克和伊莎贝尔的生活非常甜蜜,他们先是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安了家,之后又搬了几次家。他们一起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黑暗岁月,又经历了很多艰难的岁月。然而,他们之间的爱情从来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磨难而褪色。很多年之后,当霍金的父母都已不再年轻,母亲伊莎贝尔就曾这样表示过,当她第一次见到高大威猛的弗兰克·霍金时,就深深地爱上了他。事实证明,她的眼光是极好的,弗兰克·霍金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2.天生的物理学家
1642年1月8日,这是一个值得全人类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众所周知,伽利略先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先生的离开,让整个世界陷入了悲痛之中。数百年来,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从未减少过。
300年之后,又是这一天——伽利略先生逝世300年周年忌日,正当世界各国的学者、科研工作者、普通民众忙着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时,在英国牛津的一家医院里,响起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是的,他就是斯蒂芬·威廉·霍金,一个在伽利略忌日出生的英国男孩。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幸运的小家伙儿在不久的未来,竟然取得了与伽利略先生比肩的科研成就,成为人类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霍金的父母弗兰克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许是因为出生日期的巧合,弗兰克夫妇除了初为父母的喜悦之情之外,对于这个孩子似乎多了一些期待。然而不幸的是,1942年,整个世界正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愈演愈烈,疯狂的人类正在进行着惨无人道的自相残杀,那些战争的狂热分子毫无人性地大肆残杀手无寸铁的儿童和妇女,甚至对犹太民族实施灭族灭种的大屠杀。此时此刻,人类再也没有心情在意除了战争之外的任何事件。为了应对战争,各种用于战争的武器,如炮弹、原子弹、核武器、生化武器等等不断地被研制出来。面对这样一个昏暗无光的世界,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决定冒险前往牛津。原因是:德国为了保护哥根廷和海德堡免受战火的摧残,与英国达成了约定,作为回报,德国同样不会轰炸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这个约定的目的非常简单,两个战争国都想保护本国相对重要的城市。由此可见,那些发动战争的战争狂魔们面对着那些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著名城市尚且会心存敬畏之情。
就这样,牛津和剑桥就成了英国人眼中的避难所。大量的人群涌入牛津和剑桥,伊莎贝尔就是其中的一分子。这个时期,牛津和剑桥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霍金的母亲只身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牛津,原本认为只要带着足够的金钱,就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然而,事情远远没有她所预想得那样简单。因为她即将生产,狡猾的商人们不愿多添麻烦,所有的旅馆都不接纳她,即便是她能够付得起房费。万般无奈之下,伊莎贝尔只好直接住进了医院,早早地在医院里待产。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里,即便伊莎贝尔和肚子里的孩子暂时避开了战火,但她的心却没有得到一刻的平静,她关心战局的发展,关心依然处于战火中的亲人,终日郁郁寡欢、忧心忡忡。为了摆脱这些烦恼,百无聊赖的伊莎贝尔买了一本星象图,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也许在这个时候,谁都不会想到,这个日日捧着星象图的孕妇的肚子里正在孕育着一位了不起的“宇宙之王”。
无情的战火,让尚未出生的小霍金与牛津结缘,一个幸运的伦敦男孩,就这样在牛津的医院里降生了。理论上,为了孩子的安全,母亲伊莎贝尔应该在牛津多停留些日子,毕竟那里没有战火的侵扰。可是,不知道是因为担心家人的安危,还是工作上的需要,又或是那个中层家庭已然无力支撑她和孩子继续留在牛津,总之就在霍金出生的第14天,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夫妇就带着孩子匆匆赶回了海格特。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霍金一家都生活在这个遍地废墟、满目疮痍,时刻担心有一颗炮弹会在自己的身边爆炸的地方。对于这段岁月,霍金的母亲曾经这样描述:“我们很幸运,实在是非常幸运——我指的是我们一家,包括斯蒂芬(指霍金)和每一个人,我们一家人都饱受灾难,但重要的是我们都活了下来,没有被战火吞噬。飞行中的炸弹非常恐怖,一开始,它们会在空中轰轰作响,然后就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时候你就可以计算离它落下来还有多长时间……如果你听到了爆炸声,就可以意识到炸弹并没有在你身旁炸开,你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家吃饭或者做点别的什么。”
3.霍金的早期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优秀的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从来不单单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弗兰克夫妇对霍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不光是生活上,在学业上、事业上,弗兰克夫妇对霍金的影响力都是不容忽视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教育和引导、支持和鼓励,霍金才能拥有成功不凡的人生。
霍金的父母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格特就成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居住地。在那里,这些知识分子们都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霍金最早的记忆就是站在海格特的幼儿园里放声哭泣,那是他第一次被放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被迫接触集体生活。当时霍金只有两岁,弗兰克夫妇根据所谓的“育儿手册”的提示,认为小孩子必须在两岁的时候开始进行社交训练,于是便将他送到了海格特的幼儿园。然而,小霍金的真实反应让他们有些始料不及,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小霍金会如此害怕和紧张。最后,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强忍着心中的不舍,将哭得一塌糊涂的小霍金独自留在了那里。忐忑不安地度过一个上午之后,弗兰克夫妇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煎熬,他们将小霍金带回了家。直到一年半之后,霍金才被再一次送到这里。这次失败的早教经历,让弗兰克夫妇感到有些沮丧,但是并没有撼动他们注重子女教育的心态。
之后,霍金被父母安排进入了当时非常先进的私立学校拜伦宫,那是一所专门招收知识分子子女的学校。由于霍金的父母都是牛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因而霍金得到了享受这个优质教育的机会。尽管后期霍金对于这个机遇并不是十分感恩,他曾经说过,拜伦宫实行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他感觉非常不爽,然而他依然不得不承认在拜伦宫他掌握了读书的技能。
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教育资源还很差,普通家庭的孩子是没有机会进入拜伦宫读书的,他们只能在郡立学校上学。而郡立学校的条件非常糟糕,那里的教师通常素质很差,对学生非常不负责,不肯用心授课。而普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够重视,家长们之所以将孩子送去学校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识得几个字,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生存,并没有太高的期待,因此他们从来不会在教育方面严格约束自己的孩子。这就导致了郡立学校的成绩差、秩序差,甚至一度出现学生殴打老师的乱象。在这样的乱七八糟的学习氛围下,即使真的想好好学习的孩子,恐怕也无法取得好的成绩。由此可见,霍金是多么幸运的孩子呀,上天为他安排了太多有助于学习和研究的好机遇。
不久之后,霍金的父亲弗兰克担任了国立医学研究院寄生虫部的主任。这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有些年头了,人们的生活渐渐好转起来。为了弗兰克工作的需要,1950年,霍金一家搬到了一个位于伦敦北部20英里名叫圣奥尔本斯的小镇上。当时,圣奥尔本斯是个相对较为繁华的地方,虽然镇子的人口不是很多,只有18万左右,居住的却都是英国的中产阶级人士。因此,这里的学校还是非常不错的。刚刚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尤其懂得和平岁月的宝贵,镇子上的人们包括弗兰克夫妇,每一天都非常满足地享受着安静和阳光。霍金在这个祥和的小镇上读完了小学,尽管他的小学经历并不怎么愉快。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圣奥尔本斯的女子学校依然为这位后来的宇宙天才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上天赋予了霍金良好的学习机会,加之异于常人的天赋。他的聪明和对自然科学的情有独钟,渐渐地让他赢得了“小爱因斯坦”的称号。进入牛津大学之后,他对物理、天文等自然学科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远超常人。包括后期,霍金因为渐冻症被迫无奈只能终身禁锢在轮椅之上,但是他的思想是飞舞的,飞舞在茫茫宇宙中,飞舞在星际之外的未解之谜中。他能看到、感知到我们看不到的世界,在他的引导下,人类一点点地拨开了那些迷雾,变得更加了解这个宇宙。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其早期优质的教育经历密不可分。
4.家是最美的城堡
霍金的母亲在20世纪50年代时经常会参加一些政治集会和游行。在霍金的记忆中,母亲每次参加政治活动时,总是鼓励自己和她一起去。渐渐地霍金也开始对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希望能帮助那些弱小的群体。霍金的弟弟就是他和妈妈想要帮扶的对象之一。作为被收养的孩子,弟弟爱德华自从来到家里就总是非常困惑。例如,他会奇怪:这样一家人为什么会住在那样一栋阴暗的大房子?非常明显,它的规模和所处的位置与霍金父母的薪资收入太过不符;他更加奇怪:为什么房间里已经冷得不行不行的,窗户上已经结满了厚厚的冰霜,一家人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而他的父母还是只在楼下生火,难道每个屋子里的壁炉是摆设吗?
在霍金和爱德华的眼里,这幢大房子里没有豪华的家具,没有典雅的装饰,也没有暖烘烘的炉火,没有成群结队的佣人……但是这里有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无数册书籍,这里就是他们眼中、心中最美丽的城堡。
这幢带有维多利亚风格的大宅,是霍金的父母在战争时期用了很少的钱购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炮弹横扫英国,大量房屋被炸毁,因此房地产市场非常不景气。这幢房子因为距离伦敦很近,所在地区经常会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所以房子的主人决定放弃它,并以很低的价格对外出售。尽管如此,依然很长时间无人问津,直到霍金父母的出现。对于原本就没有什么钱的弗兰克和伊莎贝尔来说,能够买到如此性价比超高的房子,简直是件幸运的事情。
然而更为幸运的是,在霍金两岁的时候,母亲伊莎贝尔带着他和妹妹们去姑妈家做客,家里只剩下霍金的父亲弗兰克。就在这时,德军发射的一枚V-2火箭,恰巧落在了距离霍金家仅有几间房子的一幢居民楼上。那幢楼房瞬间开花,被炸得一片狼藉。这次爆炸让伊莎贝尔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当她得到消息,哭泣着跑回来时,才发现自己家的房子并没有被炸毁,丈夫弗兰克也没有受伤。
这次大爆炸,在霍金家附近的路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坑。站在大坑的上面往下看,黑洞洞的,让人不禁打个寒颤。正当这里的成年人们依然心有余悸之际,霍金和他的伙伴们却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大坑。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大坑就成为霍金和邻居兼好友霍华德的玩耍圣地。他们在坑里跳上跳下,你追我逐,尽情享受着孩童时期的乐趣。霍金的母亲伊莎贝尔经常说他是一个幸运的男孩,在战火中出生,在战火导致的一片废墟中健康成长。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圣奥尔本斯的确是一片废墟,战火几乎摧毁了这里。然而,年幼的霍金此时对于战争的理解还很肤浅。战火并没有摧毁霍金的童年,反而让这位未来的“宇宙之王”平添了很多传奇色彩。这些对于霍金来说,何止是“幸运”二字可以形容的。
在这座大宅里,霍金最早的卧室是一间L形状的佣人房间。房子的设计中带有佣人房,可是霍金一家从来没用过佣人。因为它独特的优势,霍金的表姐萨拉建议霍金选择这件房间。表姐萨拉比霍金年长一些,是伊莎贝尔大姐珍妮特的女儿。后来萨拉成为一名医生,并与一位精神分析专家结婚,在一个名叫哈彭登的村庄里定居。年少时期的霍金非常佩服他的这位表姐,因此当萨拉说这个房间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从窗户爬出,直接爬上自行车棚顶,之后再从自行车棚顶回到地面时,霍金便立即接纳了她的建议。后来霍金和伙伴们无数次这样做,他们从房间的窗户爬出,爬上自行车棚的顶部,再爬回地面。这条不同寻常的秘密通道,让霍金和伙伴们充分体会到了历险的乐趣。而作为父母的弗兰克和伊莎贝尔从来没有阻止过霍金的行为。在霍金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总是尽力给他和妹妹们最大的空间。
在霍金撰写的《我的简史》一书中,对于圣奥尔本斯的这幢大宅的描述并不是很多,也许在一个孩童眼中,房子的装修、大小、新旧并不那么重要,因此他不在乎父亲是否花钱定期修葺房子,家中的家具是否及时更换,装修是否一塌糊涂,屋子里是否凌乱不堪……相对于这些,年少的霍金更加在乎他和妹妹们是否能够在这里捉迷藏,和小伙伴们能否在这里你追我打,闹成一团。当然,霍金的这些行为没有被禁止,他的父母弗兰克和伊莎贝尔有的时候还会加入进来,和他们一起玩耍。
美好的岁月总是容易流逝。这样一片嬉笑、热闹的情景,眨眼间就不复存在了。霍金长大了,他的妹妹和弟弟们也都长大了,因为求学、事业或是其他原因,他们如离巢的雏鹰一般忽闪着翅膀飞走了。原本热闹的大宅,瞬间冷清了下来。可是不管他们走多远,走多久,这里始终是他们的家。同爱德华一样,霍金也非常喜欢这幢房子,将它视为最美丽的城堡。直到1985年,霍金的父亲病重,房子被售出,这幢承载着霍金和妹妹、弟弟们全部童年记忆的房子才开始渐渐淡出霍金的视线。然而我们都知道,即使有一天,这幢房子从地球上消失,它也不会从霍金的心中消失,因为它代表着“家”,永远都会是霍金眼中和心中最美的城堡。
5.宇宙之王的骨肉之情
在霍金撰写的《我的简史》中有这样一张照片——稚气未脱的霍金坐在左边,脸上带着微笑;坐在右边的是一个可爱的金发女孩,那是霍金的大妹妹玛丽;坐在中间的,有着一张圆嘟嘟的小胖脸,同玛丽一样也是一个可爱的金发女孩,那是霍金的小妹妹菲利帕。这是霍金和他两个妹妹的合影,一张永远停留于幸福时刻的照片。
玛丽出生于霍金出生后的一年半左右。兄妹二人年龄相差不足两岁,因此总是打闹不断。那个时候的霍金可从来不会对这位可爱的妹妹手下留情。尽管玛丽也非常厉害,但是终究是小一些,而且还是一个女孩子,因此经常被哥哥打哭。对此,弗兰克和伊莎贝尔从不过多地干涉,他们认为等到孩子们再长大一些,就会明白手足之情的珍贵,从而就会自发地相互关爱。实践证明,弗兰克和伊莎贝尔的想法是多么地正确。霍金5岁的时候,妈妈伊莎贝尔又给他们生出了另一位小妹妹,名叫菲利帕。对于这个小不点儿,霍金非常喜欢。事实上,在菲利帕还在母亲伊莎贝尔肚子里的时候,霍金就非常期待与她的见面了。这个时候的霍金,已经懂事一些,他开始像个大哥哥一样照顾自己的两个妹妹了。
对于霍金的这两个妹妹,他的第一任妻子简在回忆录《飞向无限》中是这样描述的:“斯蒂芬·威廉·霍金的妹妹们在这所学校学习的时间较长,所以我对她们的印象也清晰些。玛丽是两姐妹中较大的,只比霍金小18个月,性格十分与众不同。她身材丰满,常常衣衫不整,心不在焉,却被一副厚厚的眼镜挡住了,实在不敢恭维。菲利帕比霍金小5岁,她眼神明亮,比较情绪化,一头金发,常扎着短辫子,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而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夫妇则非常喜爱他们的孩子,他们总是会利用周末的时间陪伴孩子们。不一样的是,弗兰克夫妇从来不带着他们去游乐园。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带着孩子们去一些充满知识的场所,如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等,并在出发之前预先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孩子们就会带着浓浓的好奇心去了解、认识那些未知的事物。儿时的霍金对科技非常感兴趣,父母经常会带他参观科技博物馆。而玛丽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因此弗兰克夫妇会带她参观历史博物馆。而小菲利帕则非常喜欢参观艺术博物馆,她对艺术博物馆中的陈列总是非常感兴趣。
霍金的弟弟爱德华是这个家庭里最后的一个成员。他在霍金14岁的时候,被弗兰克夫妇收养。因此在霍金的童年生活中,找不到爱德华的影子。据简回忆,爱德华是一个非常英俊的小男孩,她是这样描述的:“当我刚认识霍金一家的时候,爱德华才8岁,已经长得十分英俊并且魅力十足。不过他发现在收养家庭中,与家里人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或许是因为他们习惯在餐桌上聊书籍,而那些不读书的人在他们眼里就相当于不存在。”尽管爱德华与霍金兄妹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爱德华不同于霍金、玛丽和菲利帕,他的身上完全没有学术气息。爱德华出身于普通的家庭中,因此他没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相对于做学问,爱德华更喜欢体育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爬山、潜水等等。尽管霍金的父母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并不喜欢这些体育运动,但是爱德华的出现,给霍金提供了更多地了解体育运动的机会。在霍金的印象中,爱德华是一个相当难缠的小孩,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禁不住喜欢他。令人遗憾的是,爱德华死于2004年,死因不详。虽然爱德华已经永远地离去,但是他与霍金兄妹之间的那份骨肉亲情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
晚年的霍金非常珍惜他的这段手足之情,经常会回忆起童年时期,与妹妹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沙滩、海风、和煦的阳光,还有三个光着小脚丫的孩子在尽情地欢笑。还有停放在奥斯明顿米尔斯的场地的那辆大篷车,那是弗兰克和伊莎贝尔为了度假而买的一辆吉卜赛人用过的大篷车。弗兰克为了不引人瞩目,刻意将它漆成了绿色,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浑身长着绿毛的怪物。大篷车里有一张双人床和一个密柜。弗兰克和伊莎贝尔睡在双人床上,而霍金和妹妹们被安排睡在密柜里。这辆大篷车为霍金和妹妹们的童年增添了很多的乐趣。后来弗兰克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考虑,在车上安装了上下床和梯子。至此,这辆神奇的绿色大篷车完全属于他们兄妹三人了,而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则远遁到了他们的军用帐篷中睡觉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霍金一家总会远离喧嚣的城市,住进这辆绿色的大篷车中,与周围的溪水、绿树、小草、鸟语融合到一处。直到1958年,这辆绿色大篷车被县政会想办法搬走,从此霍金兄妹结束了在大篷车中过暑假的美好时光。
手足之情总是容易让人感动,尤其是到了晚年,回首过去时,那些被记忆封存的美好片段,总会不经意间流出,让人忍不住泪光闪闪。对于霍金亦是如此,晚年的霍金,看淡了爱情、友情之后,尤为珍惜这份割舍不断的手足之情。霍金的一生与自己的两个妹妹和弟弟一直相处融洽,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里,他们始终相互搀扶、相互惦念、不离不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6.奇怪的一家人
圣奥尔本斯,霍金在那里留下了太多的童年记忆,比如自己的父母每天都会开着一辆看起来像个老古董的伦敦出租车来接送他和妹妹们上下学。一度简认为自己父母所开的车是学校里最破的车,很快她就发现霍金家的车才是学校里最破的车,为此霍金成了全校同学嘲笑的对象。为了避免碰到熟人,霍金和妹妹们总会像做贼一样趴在这辆古老的伦敦出租车里。庆幸的是,又高又小的车窗,不至于过多地暴露他们的身体。
再比如说,霍金的父亲总是喜欢收藏各种标本和各种奇怪的石头,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物件儿。而那个时候年幼的霍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会喜欢收藏这些。再有就是家里破旧不堪的样貌。事实上,霍金的家里非常整洁,她的母亲是个非常勤劳能干的女人,只是家里的装修情况实在是不敢恭维——墙壁上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洞,走廊里也会出现一些脱落的石灰,而他们早已习惯视而不见。门廊因为年久失修而开始腐朽,稀松的门框上的玻璃已成摇摇欲坠之势,只要起风,总会有一些玻璃碎片随风摔落,这样的景象经常让周围的邻居变得紧张兮兮。对此,霍金的父母从来没有想过花点钱将房屋好好修整一番。事实是,除了在搬进这幢房子之前,弗兰克和伊莎贝尔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外,在此后的30多年时间里,他们再也不曾对房子进行过装修和修葺,只是每年会为房子的外围刷一层油漆,以便看起来不是太破旧。尽管这些总会让周围的邻居们议论他们家里是不是出现经济危机了。
直到有一天,霍金的父母花了重金购买了一辆陈旧私家车。然后他们经常会开着这辆破车在圣奥尔本斯的街道上“招摇过市”,他们一家在邻居们眼里,彻底变成了异类。他们非常不解,既然霍金一家有钱买私家车,为何不将房子好好修整一番。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没过多久这辆陈旧的私家车被换成了一辆绿色的福特,而换车的理由竟然是他们要驱车远征印度。事实上,后来他们真的去了印度。这次近乎疯狂的旅行,让霍金一家再一次轰动整个圣奥尔本斯。
除此之外,霍金的父母们从来不干涉霍金和他的妹妹们在吃饭的时候阅读书籍,尽管“边吃边读”的习惯已经被确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然而在霍金的家庭中,这个习惯代表着“热爱读书”,是被完全允许的。这让周围的邻居们又一次疑惑了,他们完全不能理解霍金家的这个看似“不礼貌”的饮食和读书习惯。而霍金的父母完全不在乎那些庸俗的讲究,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们能够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边吃边读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事实上,霍金一家真的非常喜欢读书。他们家中摆满了各种书籍,有科普、励志、医学、历史、小说以及社科类图书,简直是包罗万象。对于霍金一家而言,书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这栋大房子里最重要的财产。单单是在客厅里就摆了三个书架,每个书架都被塞得满满的,每一次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再放回去时,都是如同往一个装的满得不能再满的箱子里硬插入一根棍子一样。来霍金家做客的客人们,面对这如此之多的书籍,总会忍不住感叹一番。事实上,霍金和妹妹们不仅可以边吃边读,还能在饭桌上尽情地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似乎“食而不语”这条规矩从来就不曾存在过。对此,霍金的姑妈是这样表示的:“这一家人真的非常喜欢读书,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
霍金的父母需要抚养四个孩子,所获得的收入除了维持家庭生活之外,再无剩余。因此,父亲弗兰克早早就宣布:作为自己的孩子,霍金和妹妹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牛津或剑桥大学,并且还要拿到奖学金。因为除了必要的生活费,他们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钱让四个儿女上名牌大学。对于这个家规,霍金和妹妹们从小就被父母每日灌输,因此他们都觉得“靠自己的实力上大学”是他们应该做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对此,周围的邻居们也觉得很奇怪,难道说孩子们考不上牛津和剑桥大学,就真的不是弗兰克的孩子了吗?事实上,长大之后的霍金和他的两个妹妹确实都是拿着奖学金去名牌大学读书的。很多年之后,霍金每每回忆起父母定下的这条家规,总是忍不住赞扬父母的智慧,他们不仅仅制定了一条迫于生计的家规,更是在他和妹妹们的心中树起了一个标杆呀。
总之,霍金一家人的确有些特立独行了。然而在霍金的心中,他的家庭是完全符合标准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无限忠于自己的理想和兴趣爱好,虽然他们一家在普通人眼中有些奇怪。
7.弥足珍贵的童年记忆
在霍金撰写的《我的简史》一书中,有两张他最为珍爱的照片,一张是霍金与父亲弗兰克的合影,照片中的小霍金瞪着一双小眼睛与父亲对视着,模样可爱极了;另一张则是他与母亲伊莎贝尔的合影,照片中的小霍金正安详地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这两张照片,是霍金的珍藏品,霍金非常爱惜它们,每次凝视着它们,总会久久地陷入深思。也许在霍金的脑海中,童年的那段记忆是最为珍贵的吧。
小孩子总是非常喜欢各种玩具,尤其是那些会动、会发声的玩具。霍金和他的妹妹们也不例外。书中还有一张照片同样记载了霍金童年时期的美好片段。照片上的小霍金,看起来3岁左右,面前放着一辆玩具火车。从霍金的眼神中,不难看出童年时期的霍金对这辆玩具火车的喜爱,因为他虽然做出了目视前方的样子,而目光却落在了这辆玩具火车上。这就是霍金的第一个玩具——一辆破旧的发条小火车。
这辆小火车是弗兰克送给霍金的圣诞礼物。尽管它只是一辆旧发条火车,而且还不时地有点问题,被父亲弗兰克用烙铁修理好之后送给了霍金,但是它却在霍金的记忆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晚年时期的霍金,总是喜欢提到这辆小火车,他是这样描述的:“另一个早期回忆是我得到的第一组火车玩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不制造玩具,至少不为国内市场制造。但是我对火车模型有强烈的兴趣。父亲试图给我造一列木质火车,但它没有使我满足,由于我需要某种自己能运动的东西。于是他搞到了一列二手的发条火车,用烙铁修理好,在我快3岁时送给我当圣诞礼物。”
霍金非常喜爱这辆小火车,好长一段时间里对它爱不释手。母亲伊莎贝尔从这辆小火车上看到了儿子的又一兴趣。尽管霍金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它的身上,他的父母也未曾制止过。在这一点上,父亲弗兰克的表现尤其堪称完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一年,霍金的父亲弗兰克被派往美国出差。美国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英国,这一点从他给孩子们带回来的玩具上面充分体现了出来。弗兰克从美国回来的时候,除了给妻子带回礼物之外,还为女儿玛丽带来了一个可以自动睁眼、闭眼的布娃娃。在今天,这样的布娃娃早已经随处可见了,可是在当时,放眼整个英国,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商店里出售这样先进的玩具。同样开心的还有霍金,父亲也给他带回了一辆美国生产的玩具火车。这辆崭新的、功能齐全的玩具火车,它的启动原理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之前的那辆发条小火车,而且还有轨道。这样一辆超级先进的玩具,几乎点燃了霍金的全部热情。直到晚年,霍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当时收到这个玩具时的激动心情——“我还记得在我打开盒子时的激动。”
后来霍金的父亲调到米尔山的研究所工作,那个时候,霍金经常会跟着父亲来到他的实验室中。霍金非常喜欢待在父亲的实验室里,尤其喜欢通过实验室里的显微镜来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霍金发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事物,这让霍金甚为感兴趣。除此之外,霍金还喜欢观察实验室里的热带小动物。霍金的父亲专攻热带病的研究,因此他的实验室里经常会存放着各种各样的热带小动物。霍金对它们很是感兴趣,却也很担心,因为那些可能携带着热带病菌的蚊虫,总是围绕着父亲飞来飞去,而父亲似乎并不在意。
那个时候,霍金的父亲不仅引领霍金通往科学之路,也告知霍金搞科研的一个重要秘诀——勤奋。霍金的父亲非常勤奋,用“献身科研”一词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在霍金看来,有了父亲这个标杆,他日后走向科研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其实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后来,霍金被送到了圣奥尔本斯的女校读书,尽管是女校,但是也收10岁以下的男孩。霍金在那里念了一个学期后,他的父亲弗兰克便开始了几乎是一年一度的非洲之旅,并且每次旅行的时间还很长,大约4个月。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发展,母亲伊莎贝尔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单身生活。然而她似乎非常不喜欢这种单身生活,于是她经常带着霍金和他的两个妹妹去拜访她的学友贝里尔。后来,母亲决定临时搬到贝里尔家附近,以便她们可以随时见面。贝里尔和她的诗人丈夫罗伯特·格雷夫斯居住在一个名叫德亚的村庄。对于霍金而言,那里是更加广阔的天地。
霍金的母亲在那里租了房子。于是霍金便在德亚乡村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他与罗伯特·格雷夫斯的儿子威廉共同聘请了一位私人教师。这位私人教师是罗伯特的门生,长得瘦瘦小小的,非常搞笑的模样。然而更搞笑的是,这位私人教师对于撰写关于丁堡节剧本的兴趣远远大过教导霍金和威廉。因此,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备课,经常让霍金他们独自学习。为了让霍金和威廉不至于看起来太闲暇,这位奇葩的私人教师每天安排霍金和威廉读一章圣经,不仅要读,并且还要写出读后感。对此,霍金非常迷惑,他不明白每天读圣经有何用途。威廉也是一样。他们曾经想过向父母求救,解聘这个不怎么靠谱的私人教师。无奈的是,这个时候的罗伯特·格雷夫斯先生正痴迷于对圣经的研究中。求助无门,因此霍金和威廉只能继续忍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