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都德、法朗士(19世纪,法国)
都德:《最后一课》与《柏林之围》
跟左拉同时的法国作家,还有都德和法朗士等。都德(1840—1897)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在中国家喻户晓。
《最后一课》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保留篇目
都德当过兵,参加过普法战争。那次战争本来是拿破仑三世发动的,后来普鲁士人反扑回来,法国反而成了受害的一方。战后,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普鲁士人割去了。每个有爱国心的法国人,当然都要痛心疾首啦。这就是《最后一课》的背景。
小说里的“我”是个爱逃学的孩子,这天上学,又迟到了。可是韩麦尔先生却没像往常一样责罚他。让他奇怪的是,韩先生今天还换了节日才穿的礼服,教室后面也破例坐满了镇子上的大人们。——后来他才明白,他的家乡被割让给普鲁士人,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啦。柏林来了命令,从明天起,学校就不准再教法语啦!
小说里的韩麦尔先生是法国人民爱国心的象征。他在这最后一课临下课时,悲痛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还有什么样的爱国教育,比这个更有力量、更能撞击人心呢?
都德还有一篇《柏林之围》,跟这一篇主题相同。只是《最后一课》写的是外省,《柏林之围》写的是法国首都巴黎。全篇是以一个医生的口吻来述说他亲历亲闻的一件事。
普法战争期间,有位八十岁的法国退役上校,满怀爱国热情,认定法国一定能胜利。为了亲眼见证法军得胜回朝的盛况,他特意搬到凯旋门附近居住。然而一次法军吃败仗的战报,让上校患了“半身不遂”。上校的孙女和医生为了病人的健康,只好每天挖空心思编造法军在前线取胜的消息。上校信以为真,身体也逐渐复原了。
当普鲁士人包围巴黎的时候,照孙女编造的战报,法军正包围德国首都柏林呢。老军人开心极了,他马上就可以看到法军的凯旋大游行啦!
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这天,上校出现在阳台上。他头顶军盔,腰挎军刀,身穿拿破仑时代光荣而古老的军装,准备向自己的军队致敬呢。
可是他看见了什么啊?在凄凉的街道上,黑压压的普鲁士军队开过来了。于是,在广场上一片寂静中,传来一声凄厉的叫喊:“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老人挥舞着手臂倒下去了——这一回,他真的死了!
都德的这两篇短篇,都收在他的短篇集《月曜日故事集》里。他不光写短篇,还写过十几部长篇。像《小东西》《富豪》等,也都挺有名。
法朗士:要正义不要勋章
法朗士(1844—1924)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亚于左拉。他去世时,法国为他举行了国葬,总统和部长们都来参加葬礼。那场面,只有三十九年前雨果的葬礼可以与之相比。
法朗士出生在巴黎一个旧书商的家庭,他是在书堆里长大的。他没念过大学,挺早就独立谋生,一边打工一边写诗、写小说。长篇小说《希尔维斯特·波纳尔的罪行》是他的成名作。主人公波纳尔是个狂热的老学者和藏书家。他热心帮助一位书商的寡妻和孤女;后来那寡妻嫁了一位贵人,并帮他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手稿。
那么题目里的“罪行”指的又是什么呢?原来波纳尔帮受折磨的孤女逃出寄宿学堂,因而犯了“拐骗”罪。以后他把孤女教养成人,还拿自己的藏书给她当陪嫁,却又偷偷从里面抽回几部珍本,这又是犯了“盗窃”罪。这位老人心地善良、古道热肠,可爱书如命、不谙世故,在那个社会里,自然不免要处处碰钉子喽。
法朗士
法朗士还有个中篇《克兰克比尔事件》,写一个小贩推车上街卖瓜果蔬菜。警察不准他把车停在路边,他却因为等一位女主顾来送钱,故意磨蹭。警察动了肝火,把他抓起来。法庭因他无意中说了一句“该死的警察”,就判他坐了半个月牢房,还罚了款。
出狱以后,人们都躲着他。生意做不下去,生活也断了来源,他觉得还是监狱里更舒坦,就故意去辱骂警察。——可这回警察并没当真,只是呵斥他走开完事。
法朗士在这里讽刺法律的虚伪是有目标的,矛头直指“德雷福斯事件”。他还亲自出庭为左拉辩护。后来法庭吊销了左拉的荣誉勋位团的勋位,法朗士立刻也摘下自己的荣誉勋章——他是个热血汉子!
法朗士的作品很多,有四部长篇小说,曾学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样儿,取名《当代史话》。此外,像《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等作品,也都很有名。1921年,法朗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那是为了表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它的特色是高贵的风格、深厚的人类同情、优雅和真正高卢人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