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公开课:军事文化五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乐毅:分路出击,陷城夺地

乐毅是中山灵寿人,魏将乐羊后裔,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燕昭王时期的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齐国伐燕之仇。他统率赵、楚、韩、魏、燕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人(今河北灵寿西北),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因避沙丘政变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当时,燕国因为“子之之乱”而被齐国打得大败,燕昭王即位后,时刻不忘为燕国雪耻。但燕国弱小又地处僻远,昭王自忖力量不足以克敌制胜,于是便屈己礼贤,延聘贤能之士。首先礼待郭隗,借此招揽天下英才。乐毅也在此时投奔燕国,立刻获得燕昭王重用。

齐国在战国初期非常强大,齐愍王率齐军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接着与三晋攻秦,助赵国灭中山,打败宋国,扩地千余里。诸侯各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都上表臣服,齐愍王因而骄矜自满。但齐愍王的骄横也造成了列国诸侯的不满,国际间的局势不断恶化。

燕昭王认为时机成熟,欲兴兵伐齐,遂问计于乐毅。乐毅回答说:“齐国系霸主之余业,地广人多,根基较深,且熟习兵法,善于攻战。对于这样一个大国,仅由我们一国单独去攻打它,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齐国,必须联合楚、魏、赵、韩诸国,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方可制胜。”这就是所谓“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方略。

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处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乐毅去赵国盟约攻齐,并请赵国以伐齐之利诱说秦国,予以援助。又派剧辛为使到楚国和魏国进行联络。当时各国都怨恨齐国,听说联兵伐齐,均表赞同。

各国达成联盟后,燕昭王于前284年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同时赵国也把相印交予乐毅,乐毅率全国之兵会同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军兴师伐齐。齐愍王闻报,亲率齐军主力迎于济水(在今山东省济南西北)之西。两军相遇,乐毅亲临前敌,率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攻。齐愍王大败,率残军逃回齐国都城临淄。乐毅遣还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军队,准备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谋士剧辛认为燕军不能独立灭齐,反对长驱直入。乐毅则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逆转,坚持率燕军乘胜追击。

乐毅率燕军乘胜追击齐军至齐都临淄。齐愍王见都城临淄孤城难守,遂率少数臣僚逃往莒城(今山东省莒县)。乐毅连续进攻,分路出击,陷城夺地,攻入齐都临淄后,尽收齐国珍宝、财物、祭器运往燕国。燕昭王大为欣喜,亲自到济水犒赏、宴飨士兵,为酬谢乐毅的功劳,封乐毅为昌国君。

乐毅在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仅剩聊城、莒城、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3城抵抗,久攻不下。其余全部并入燕国版图,燕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算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乐毅,撤换统帅,任命残忍的骑劫为大将。乐毅深知燕惠王已经对自己产生了猜忌心理,因此奔逃赵国。乐毅所创立的大好局面随后被毁,所有城池全部被齐国将军田单收复。尽管乐毅受到不公待遇,但乐毅并不憎恨燕国,而是居赵、燕之间,加深两国友谊,最后卒于赵国。

《报燕惠王书》

乐毅奔逃赵国后,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望诸君”。此时,燕军已被田单击败,并全部赶出了齐国。燕惠王非常后悔听信谗言,导致其奔赵。因此写信向乐毅道歉,并责怪他放弃了先王大业,不顾国家。乐毅立即回应,写下了名垂青史的《报燕惠王书》。该文针对惠王的指责和虚伪,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说“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