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公开课:军事文化五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诸葛亮:鞠躬尽瘁,人臣典范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他擅于抚众,精于用兵,往往能出奇谋,是蜀主刘备成就大业的良佐之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有经国治军之才,其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所称道。尤其是作为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被后世视为人臣的典范。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世居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曾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身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生活。

建安二年(197),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19岁的诸葛亮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并结庐于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在隆中隐居十年的诸葛亮,广交天下豪杰,“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和江南名士庞德公、庞统、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人友善。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均认为他有匡世之才。

建安十二年(207),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问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联孙抗曹,并参与和策划了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战役。他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势。

诸葛亮

汉昭烈帝刘备

建安二十六年(211),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嘱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上疏《出师表》于刘禅,率军进驻汉中,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而返。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七擒孟获然后又放归,很好地团结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在他辅佐过程中,蜀国成为三国之中执行民族政策最好的国家。千百年来,人民将诸葛亮描绘成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三顾茅庐

汉末,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恰巧诸葛亮出去了,刘备失望而归。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拜访,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了。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吃了三天素,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当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向他行礼拜见,谈天下局势。诸葛亮很受感动,追随刘备而去,从此建功立业。这就是“三顾茅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