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趟旅行,而不是一节车厢
整合思维要求头脑中同时容纳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并汇集两方优势,这一原则无论是应用于组织还是个人,都要求一种全局性思维。马丁教授采访IDEO公司CEO蒂姆·布朗时,布朗讲述了美国Amtrak全国铁路公司请IDEO设计某城际高速列车车厢的故事。
Amtrak当时提出的要求是在车厢的审美和功能性方面进行升级;具有整合思维的布朗没有只是做好分内之事,他拒绝了简单化和专业化的惯性驱使,而是想到很多美国人选择火车而非飞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车厢的美观,而是搭乘火车的整个过程安排,包括订票方式、站台上的等候等。IDEO设计团队最后确定了十个可以改进的环节,包括乘坐计划、进站、购票、等候、上车、乘坐、到达等。这种全局化的解决方案,在近些年设计思维的深入应用中已变得很常见,但在当时属于凤毛麟角。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计“客户旅程”,为品牌和客户创造出新价值。长期以来,企业都是通过推测客户从考虑购买、到最终下单、到使用产品的过程,预测客户下一步的反应,寻找每个阶段的应对之策;而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从被动应对中跳脱出来,去主动塑造“客户旅程”——引导而非迎合。其中需要借助整合思维和设计思维中的“倒推”模式、多向性反馈回路。
近几个月来,“知识逐浪圈”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其《原则》一书的关键思想就是:世间万物都有原则,企业管理有管理的原则、投资有投资的原则;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原则,形成算法才能胜出。整合思维也是一种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在应用于组织时,其核心是掌控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联合;这种掌控,不仅是对现有业务的掌控,还有对创新中关键环节的掌控,以及基于对业务或技能的掌控而加速创新。
创新并非天马行空,基于掌控能力促成创新的一个著名例子是毕加索。我们都熟知他充满想象力与怪异构图的立体派绘画,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掀起立体派绘画艺术革命之前,他是一位传统绘画大师;正是基于对传统绘画的精炼掌握,毕加索才在现代艺术中取得了如此大的突破和创新。
在人类过去几百年的发展中,思维基本模式的变化并不大,整合思维可能称不上一种革命性的思维,但是其应用已经很多,并将越来越广。正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在《不确定性时代的管理嬗变》中所言: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从业务聚焦到双业务模式;领导者要站在未来向回看,要从外向内看;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中,你如果明确地说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会为你担忧,因为事实上你可能并不是真的知道。在她近期发表的观点中,有不少与整合思维是高度契合的。
在VUCA时代,许多传统观点都在发生改变。比如很多管理学家以前都认为领导者和员工要善用“优势手”,而现在是要“左右手”并用——对于领导者来说,既要善用显微镜,也要善用望远镜。在不确定性升级的环境下,做战略规划成为一件更困难的事,以整合思维的观点来看,战略一定要做,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调整,战略须顺势而成:企业要时时监控内、外部环境,针对新情况迅速反应。拿破仑曾经说过,没有哪一场战争是靠计划打赢的,但他还是为每场战争都做好计划——有了计划,才能更从容地调整战略与战术。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如何能够在头脑中保持两个对立的观点,而不至于陷入混乱?这首先需要升级我们的认知模式和心智模式;其次,越是在不确定的时代,就越要掌控可以确定的因素,比如学习——而这可能就是如今读书与学习越来越盛行的主要原因。并且,保持对立的观点与行为也没有那么难,现实中有无数成功的例子,最著名的例子如美国的开创者——17世纪移民到马萨诸塞海湾的清教徒,他们既是幻想家——希望开创一个宗教理想国,又是务实派——生活严谨努力、崇尚科学;他们既勤俭节约,又视增加财富为天职。他们还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追求不断进步,亦即人生的进化。
达利欧在《原则》里写道:“要把你的进化最大化;对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进化,而不是回报本身。”他的梦想公式包含了整合思维的应用,也体现了幻想+务实的“双通道”:梦想+超级现实主义+决心=成功。总之,我们要在自我进化之路上探索更深邃而又适合自己的原则。
王晓红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驻上海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