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次元:中国吸猫现象研究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大规模网络吸猫的起源

2016年,网上一篇关于总结各种铲屎官晒自己爱猫的帖子名为《妖妖零吗?这里有一群不法猫奴聚众吸猫!》,吸猫一词就此走红网络,成为一些爱猫人士常用语。

吸猫,从字面意思上讲是把脸埋在猫身上,深呼吸,蹭它柔软的肚皮。但是该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延伸指代一种对猫极度的喜爱之情,常常会忍不住要做出一些亲亲抱抱的这种亲昵的举动。

网络吸猫的历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时期是潜伏期,主要指2010年以前。2005年,YouTube创始人Steve Chen在YouTube上发布了第一个猫视频,但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而后,SNS平台崛起,高清晰的猫图逐步增加。社交媒体平台为猫奴们提供了聚集的场地,形成一个个吸猫的社群。这一时期的网络猫文化传播星星点点出现,然而由于带宽和平台等限制,吸猫晒猫还是少数人的“圈地自萌”,并未发展成大规模的热潮。

第二阶段是高速扩张期。2010年-2015年,随着3G技术的普及,猫文化沿用小世界网络传播SIS模型,实现病毒式扩张。在新兴的的视频网站,以及twitter、Ins、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疯狂建立据点。吸猫成为一股全球网络风潮。

2013年前后,著名宠物博主回忆专用小马甲、郭斯特、日食记等相继注册,喵星人仿佛在一夜之间霸屏。猫瘾感染者数量迅速扩大,以点状,片状迅速辐射易感人群。喵病毒通过视觉传播,你一旦看到就难逃喵星人的肉垫爪爪了,从此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喵星人粉色的肉垫,软乎乎的后脑勺或者萌萌的尾巴尖流口水,迅速成为吸猫大军的一员。

日本著名的小猫Maru在2016年9月以所有视频合计3亿多的浏览量,成为Youtube上最多人观看的动物,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第三阶段是产业化阶段。猫次元经济出现,并大举“入侵”内容产业。2017年末,国外虚拟猫咪养成游戏《Crypto Kitties》悄然上线,区块链猫概念第一次出现;另一方面,微信猫咪小程序猫卡MeowCard试图构建晒猫生态、STEAM平台上线“猫版”丧尸生存游戏《麦克斯和玛雅:猫咪模拟器(Max and Maya:Cat simulator)》、经典游戏《猫咪后院》下载量超过1700万、陈凯歌电影《妖猫传》狂澜5亿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