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次元:中国吸猫现象研究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研究结论

2017年吸猫现象低调爆发,数千万网络用户趋之若鹜。

随着吸猫人群规模的快速增长,猫次元经济逐渐形成规模。之所以提出猫次元这个概念,原因有二。

一是猫文化热潮。

近年来,一股养猫吸猫的热潮在年轻人群中流行,参与者数量约有5000万人。这个情形类似于二次元文化的发展。30多年前,二次元文化开始在国内传播,伴随二次元长大的90后00后,现在成为网络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二次元经济繁荣昌盛。猫次元也是如此。受猫文化影响的一代人,已经或即将成长为网络消费群体中的主体。

二是猫型社会。

“猫型社会”表现为生活步入小康后所形成的一种与猫性情相似的社会,由于生活小康化,人们生存压力下降,不再热衷于激烈竞争,生活上开始追求舒适,行为上懒散、个性、宅和不喜争斗。“活成猫样”变成了一种调侃式追求。猫型社会揭示了“一人经济”的复杂社会背景,折射出人们更加平和无争的社会心理。

年轻人为什么开始争相吸猫?从社会心理学来看,主要原因有五个:刺激、投射、弥补、随众和减压。“喵星人”更适合不喜外出、深藏宅中的年轻人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

为何 “吸猫”者众而“吸狗”者稀呢?吸猫人士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独特原因:征服欲、颜值即正义和撸猫。随着猫文化的进一步流行,吸猫者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商业化是吸猫现象的必然结果。当人们还在讨论如何云吸猫的时候,许多人已经走上了商业化道路。

微博是云养猫基地,也是重要的猫咪商业化平台。一种商业化模式是广告收费。例如,“回忆专用小马甲”为一只苏格兰折耳猫和一只萨摩耶犬做广告写软文,一条广告收费2万左右,每年营收数百万。另一种商业化途径是将猫咪IP化。“郭斯特”凭借两只猫咪积攒下的超级人气,出版漫画、设计了不少周边产品,销量可观。

微信是云养猫另一个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平台,主要体现在公众号、表情包和小程序等三个领域。整体来看,猫咪IP内容以娱乐为主,变现能力稍弱,但商业化的实践还将继续深入。

基于网络吸猫而形成的文化消费现象,本文统称之为猫次元经济。猫次元经济的核心在于,为悦己而消费。年轻人购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注定了“猫次元经济”囊括了各种消费场景和领域,背后不光是消费观念的转变,还有整个社会需要解决的商业难题。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目前,猫咪IP已经步入游戏、影视、动漫、文学等内容产业。

由于我国民众“吸猫”历史悠久,猫次元的潜在受众遍布各个年龄层次,因而相关市场的潜在规模将远大于二次元经济。猫咪的线下消费规模约为500亿元,线上消费正在萌芽,虽说经济规模暂时无法与前者相比,但已经步入爆发的前夜。

详见下文内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