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杂拌的好处
戏曲艺术贵在特色。特色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艺人经过兼收并蓄的学习、消化、吸收,并结合自身条件,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风格。京剧老生高庆奎因为戏路杂,被人称为“高杂拌”。
高庆奎(右)在京剧《铁莲花》里饰演刘子忠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庆奎经常到同在中国戏曲专科学校任教的编剧翁偶虹家做客。有一年春节,翁偶虹的孩子把桌上摆着的蜜饯杂拌拿给高庆奎吃,被翁偶虹瞪了一眼。
高庆奎见状,微微一笑,说道:“你怕我听‘杂拌’这两个字吧?其实,人家说我是‘高杂拌’,我承认。本来嘛,我是唱二路角色出身的,什么派的好角,我都陪着唱过;什么派的好戏,我也都学过。”“我有一个死心眼儿的毛病,学就得学真着了。您想,我的戏路子怎能不杂呢?可是有一样,老生戏以唱为主,我总觉得要是各个流派的唱腔都摸着点门儿,演起来就仿佛有本钱似的,可以用各种派头的唱法,演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您说,‘杂拌’没好处吗?”
“杂拌”是老北京过大年家家户户守岁时必吃的小食品,由多种干鲜果品掺在一起,拌和而成。当时有人称高庆奎为“高杂拌”,意谓他的唱法来源很杂。其实,高庆奎高派唱法的形成,就是善于吸收各个流派,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突出自己的特点,化为具有自己风格的高派唱法。
延伸阅读
高庆奎(1890—1942):男,京剧老生。初宗谭派,后又吸收孙菊仙、刘鸿升的演唱特点,并借鉴老旦龚云甫、花脸裘桂仙的唱法,融会贯通,加以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高派”。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须生“三大贤”,名列“四大须生”之一。代表剧目有“三斩一碰”(即《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和《碰碑》)。
详见翁偶虹著《翁偶虹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