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路起航
哮喘成就我的医生梦
战国时期,屈原在《九章·惜诵》中书:“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历多次手臂折断,就能懂得医治手臂的方法,自己也就成了良医,也就是后人常说的“久病成医”。然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踏上医学这条路,却是因为“久病不得医”。
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同样是“80后”,大多数人对农村孩子的童年是这样的印象: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拖着一把鼻涕泡,满村地跑闹嬉戏……在当时,父辈们对医学知识了解匮乏,加上经济条件受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常年忙于田间地头,几乎不会关注孩子们类似鼻涕、咳嗽这样的小状况。
小时候的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每逢秋冬换季都要咳嗽、气喘一阵子,由此还落下个“小气管炎”的绰号。我对头孢菌素、氨茶碱、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止咳糖浆都用到自己会调整剂量了。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一些老者甚至是“大仙”们所推介的千奇百怪的偏方:生吃鸡蛋、糖拌鸡蛋、白酒蒸鸡蛋、香油炒鸡蛋……这些匪夷所思的鸡蛋偏方,折磨得我至今也不想再吃一口鸡蛋了,连闻都不行!
12岁那年,我经历了人生所遇的最恐怖的偏方。时逢小年,我的咳喘病又发作了。嗖嗖的北风刮在脸上,犹如刀割一般,腊月的大地被雪亮的积雪完全覆盖,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老爸带着我,骑着当时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永久牌自行车,远赴30千米外的神秘村落,求取一种流行已久的咳嗽秘方——咳喘粉。其具体成分至今不明,我后来分析它应该含有甘草,因为闻一闻就能让人呕吐不止。讽刺的是,该药发挥疗效的关键所在则是让你冲水喝掉它,然后再把所有的胃内容物全吐出来,甚至包括胆汁。至今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倒是有那么一种“神农尝百草”的感觉,但从侧面也反映出当时百姓缺乏医学常识和滥用药物的残酷现实。
我的咳喘病不仅没有治愈,而且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最后严重到让我无法继续正常学习和生活,那正是我读高中的时候,爸爸终于放弃了对偏方的信任,长途跋涉,带我到了离家200千米以外的当地最好的医院。呼吸科专家简单询问了病史,仅做了一个检查,就确诊我的咳喘病:支气管哮喘。医生为我开了吸入型激素治疗的处方,不到一年时间,伴随我近10年的咳喘症状竟奇迹般地消失了。
已记不清是在被确诊的那一刻,还是在确诊后回家的路上,抑或是在第一次雾化给我带来轻松呼吸的那一瞬间,我就在心里埋下了报考医学院校的愿望。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愿望同时也是郑重的决定——我要成为一名医生。
疾病与死亡,是人生必然要经历又无法摆脱的过程。多年的顽疾让我发现,比卧病在床更令人绝望的是对疾病的一无所知,那种恐惧正如杜甫在《登高》中所说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那般。也正因为经历过这样的恐惧,我才坚定地踏上了漫漫学医路。在从医的历程中,我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消除类似的恐惧,这又让身为医者的我多了一种成就感和使命感。
医路艰辛!大多医者至少需要经历5年的大学时间苦读,继而攻读硕士、博士。医者,注定忙碌:查房,出诊,科研,教学……然而,正是那种庄严的使命感和荣耀的成就感,为漫漫医路上的我们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自成为医生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在心里许下了一个愿景:让天下百姓尽可能地了解医学、了解自己的身体,少走求医弯路。而今,从医十年有余,在有限的业余时间内,将我之所学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广大读者献上这本心脏病科普读物。惟愿以己绵薄之力,助全天下百姓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