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体制改革行与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认清本质,探明深化改革大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经过35年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政府行政改革就是进行到了这样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

我们改革的路子走对了,然而,皆大欢喜的改革已成历史。改革推进到了今天,容易的、不伤害部分人利益的改革基本都已做完,进一步深化改革就很难遵循“帕累托改进”规律了。改革拐点已经到来,接下来任何一项改革,在让部分人变得更好些的同时,很可能同时让某些人变得更坏些,“皆大欢喜”成为历史,出现反对声已经不可避免,尤其是体制内留下来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且很多时候是伤到了改革者自身利益。无疑,接下来的改革,不但有阻力,而且阻力很大。

国家治理制度有优势,然而,能否变“做大”为“做强”面临考验。我国改革发展具有“双动力”特色优势。第一个是市场化改革驱动力。通过市场化改革,各类主体逐步得到市场激励,各种资源逐步纳入市场配置范围。第二个是国家治理制度驱动力。印度实行的是市场制度,为什么印度发展没有我们快呢?两个国家不同就在于,我国的国家治理制度具有优越性,能够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巨大动力。但国家治理面临提升创新力的严峻考验。我国经济规模已经达到63万亿元,粗放发展、规模扩张,资源支撑不了,环境承受不了,实现由粗放向内涵发展转变已经刻不容缓。一方面,要把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另一方面,政府还权于市场后,行政制度安排要继续体现中国特色,能够更好发挥作用,这对政府行政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特殊国情助推快速增长,然而,这一低成本优势显著减弱。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独特的人口因素,这是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一个后发优势,然而,目前这些后发优势已明显减弱。一是生产要素价格低优势已显著减弱。197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155美元,这反映出生产力的低水平,同时必然表现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很低。然而,2012年我国人均GDP水平已经超过7000美元,生产要素价格低的优势接近丧失。二是科技投入成本小优势已显著减弱。我国现代化过程中节约了大量原始创新成本,享受了巨额“落后”红利。然而,随着我国的加速发展,中外科技差距已大为缩小,引进模仿、集成创新的成本已今非昔比。我国的科技发展面临巨大转型压力,迫切需要由引进模仿、集成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世界竞争最终表现为科技创新,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制度安排,从而使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力能够与西方主要国家决胜高低。三是人口资源红利优势已显著减弱。我国的劳动力供应曾经是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还造成劳动力价格水平很低,从而又提升了国家发展的比较优势。目前,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对“质”亦有更多要求。劳动力多、价格低、素质要求不高的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人口资源红利已经进入弱化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市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市场的本质和共性特征,是我们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根本遵循。

政府作用须有“中国个性”,就是中国的市场制度应该是政府能够更好发挥作用的制度。这个制度的“中国个性”,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越性是各级党和政府、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更大的激励。全面推进改革,既要减少和取消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权力,又要寻找保持国家治理制度优势的新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