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遗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西海歌——双关语的艺术魅力

“西海歌”用廉州话演唱,是北部湾畔东起合浦山口、西到钦州犀牛脚一带,甚至浦北县、灵山县等部分地区民间最爱唱的一个歌种。“文化大革命”时期曾遭禁唱,今天的西海歌主要在节庆、晚会活动或劳动时演唱,有对唱、独唱等。

相传西海歌衍生于明朝,清朝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前最为盛行。自早期的民间曲艺“老杨公”出现后,西海歌与东海歌就同时融入了“老杨公”中。至于西海歌在何年代融入“老杨公”里,由于年代久远,无史料可查。

西海歌有二十二个韵,通常使用的是“人心”“关拦”“圈联”“秋流”四大韵,惯一韵到底。形式有独唱、男女对唱,也有三人联唱。曲类有“催请歌”“盘问歌”“辩驳歌”“庆贺歌”“苦情歌”“交情歌”等。西海歌的曲调悠扬,亲切流畅。从曲式看,西海歌属四乐句的乐段结构,它是二乐句乐段的反复,第三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第四句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两句曲调一起一伏,互相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调式主要是五声征调式(56123)。由于语音的关系,曲调是按词行音的,但半终止和全终止音是固定的。不管唱词多少段,曲式结构和调式特点都是不变的。

西海歌无多声部,但歌词富于比兴、双关语和歇后语。这种歌把这些统称为“山头”。一句一个山头的叫“双支头”歌;两句一个山头的叫“单支头”歌。此外,它还使用谐音、比拟、拆字、叠字及首尾互相勾连的连锁词等,没有特定的衬字衬词,唱起来形象生动,常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听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要求唱歌人才思敏捷,反应迅速,出口成章。

西海歌主要运用双关语来表现,常用来歌唱劳动与生活,寓意深邃,感人肺腑,趣味无穷,扣人心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北海诸多民歌种类中较优秀的歌种之一。西海歌曲类多样,富于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形象,在北海民间音乐中,有其艺术方面的研究价值。它与东海歌、咸水歌一样,有着音乐认同的含义,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凝聚力。

庞家佑(见下页图)作为西海歌的传承人之一,收集、整理、创作两万多字的山歌集(油印本)一部,并曾多次在“广西山歌大赛”中荣获“歌师”“歌王”等称号。

西海歌与东海歌不仅起源与发展轨迹非常相似,同融于民间曲艺“老杨公”与合浦县的山歌剧中,存续现状也基本是一致的。经普查,西海歌在1976年至1986年间,仍有较多年龄在50岁以上的民间歌手在演唱。而目前,除庞家佑断断续续带有3个年轻的弟子外,只有北海的龙潭、合浦的山口和钦州市犀牛脚一带还有少数老者在唱,青年人学唱西海歌的已寥寥无几。与东海歌一样,西海歌也濒临绝迹。

2010年5月1日,庞家佑在北海市历史文化大展演“非遗”专场中演唱“西海歌”。地点:北部湾广场。赵军/摄

庞家佑,合浦县石湾镇人,83岁,汉族,中专文化,是西海歌第二代传承人。他6岁拜易然朝(庞家佑的表叔)为师,学唱民歌。1951年,在合浦师范任土改文艺宣传队大组长时开始创作民歌,之后经常参加各种演出及大奖赛活动。庞家佑不仅熟练掌握西海歌唱法,且熟悉曲调和歌目,并在继承老艺人传统唱法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渐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唱法独特,行腔富于韵味,曾多次参加“广西歌王大奖赛”并获“广西民间歌师奖”“广西民间歌王”等称号。2001年9月,广西电视台对他做了专题报道。他除了传承发扬传统西海歌外,还创编了不少新版西海歌外,如《卖衣裳》《余晖赞》《应相敬》《贤叔扒螺妹》等,如今他已成为北海市演唱西海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