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焚书坑儒,秘密窖藏保典籍
韩信回淮阴后,首先去拜访他的老朋友南昌亭长。南昌亭长是当地一位小官,家境不富裕,但器重韩信的才能,常留他在家中吃饭。亭长的妻子是个目光短浅的女人,对韩信在他家中白吃饭很不以为然。她常常提前做饭,天未亮就与丈夫把早饭吃了,韩信来时,往往扑个空,只好饿着肚皮回去。
这次韩信从齐国做生意回来,虽然折了本,但因为得到了黄石公的黄金馈赠,他还是置办了礼物,去见亭长夫妇。亭长的老婆以为他发了财回来,便改换了一副面貌,对他异常亲热。兄弟长、兄弟短叫个不停。又端茶,又送水,还留他吃饭。
韩信走进亭长家时,家中已有两位客人,坐在亭长的屋里,韩信坐下寒暄了几句,亭长就介绍这两位客人与他结识,他们一位叫周文,陈县人,一位叫曹参,沛人,都是江湖知名的豪杰,这次都因事路过淮阴,闻知南昌亭长好结交豪杰,特来拜访。
韩信把二人仔细瞧了瞧,只见那名叫周文的生得相貌堂堂,额头宽广,目光犀利,约四十来岁,眉宇间流露出一股英武之气,显见此人大有来头,一打听,果然如此,原来周文曾在春申君黄歇手下做过官,又在楚国大将项燕军中担任过占验吉凶的巫史,对于兵法十分熟悉。韩信与他交谈几句,便发现他对《孙子兵法》倒背如流,特别是对“先发制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不动如山,疾进如风;始如处女,后如脱兔”等论述推崇备至。韩信断定他必是一位强调速胜的军事家。另一位名叫曹参的面色微黑,目光如炬,身高八尺,虎背熊腰,韩信断定他一定是位武官,一打听,果然是沛县有势力的狱吏,与萧何齐名。韩信早就从灌婴口中听说过他的名字。
韩信问他们二人来淮阴有何贵干。这二人告诉他说,他们都负有秘密使命,必须绝对保密,所以这事只能今晚议事才能讲,希望韩信晚上来议事,议事地点是淮阴镇外三里的密林中。
当天晚上,韩信果然前来,只见密林中聚集了一二百人,以读书人居多,除儒家外,还有老、庄、杨、墨、阴阳、杂家等各派,甚至有从不读书的市井游侠,其中也有几个和韩信一样,是兵法的研究者。周文、曹参和南昌亭长坐在主席上,他们邀请韩信也坐在主席旁左首。
首先由周文发言,他说,当今朝廷坏人当道,百姓已苦不堪言。现在他们又抛出一项法令,矛头不是对准普通民众,而是直接对准士大夫和上层社会。这项法令是由李斯拟定的,经过他花言巧语,已得到了秦始皇批准。
“李斯是个十恶不赦的奸贼。”曹参插嘴说。
“赵高已制订了处死李斯的方案,早晚要付诸实行。”南昌亭长说,他还补充说明道,“赵高是我们的人。”
“李斯拟定的是个什么法令呢?快说!”群众纷纷催促周文。
周文拿出一块帛,念道:“秦朝政府命令:除秦国的历史记载以外,其他的史书全部烧毁;除开博士官掌管的图书之外,各地所有一切藏书全部交到当地官府烧毁;命令下达三十天不烧的,脸上刺字,罚做筑城劳役;只有农书、医书和求神问卦的书才允许保留;此后还有人敢于议论诗书的判处死刑,以古非今的全族处死;官吏知道而不揭发的要同样治罪,如有要求学习法令的以官吏为老师。”
“这项法令是要毁灭华夏民族的文化。”一个老儒生激动地说。
“我们中原与戎狄蛮夷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知礼节,有文化,若焚烧了诗书,我们就会变得和四周的蛮族一样了。”一个头戴儒巾、衣冠楚楚的人说。
“秦国本来就是一个野蛮国家,它用武力统治我们齐、楚、三晋等文明国度,以野蛮凌驾文明,现在进一步要毁灭我们的文化,何其毒也!”一个往昔的贵族说。
“秦国严刑峻法,屠杀民众,罪行已够多了。它要焚烧诗书,是千古最大的罪恶,千秋万代的子孙都要唾骂秦朝。”
“秦国这样做,只是自掘坟墓。焚书是秦帝国临近灭亡的信号。”
“这项法令真荒谬,要焚尽天下古籍,这就跟下令天下都不准吃杂粮只准吃面一样荒谬!这项法令是无法执行的。”
“这是大灾大难呀,先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各地堆集如山的书籍,无论是竹简、羊皮书,或是丝绢手抄卷,都要在三十天内化成灰烬,这是大灾大难呀。”一个老者哭丧着脸说。
“大家不要这样悲观,我这里有另一份文件,来自秦政权内部的健康力量,首先在这份文件上签名的是秦廷的七十名博士,以齐人淳于越为首。这份文件得到了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赞同,他虽然没有在这份文件上签名,但准备向秦始皇进谏,劝他取消焚书的法令。”周文张大嗓门说。
“这篇文件是什么内容,快念!”人们纷纷催促。
周文取出另外一块帛,清清嗓子,念帛上的文字:
“天下父老兄弟们,李斯这个该杀千刀的逆臣反贼,蒙蔽秦始皇,下达焚烧天下诗书的法令,光辉灿烂的炎黄文明有遭毁灭的危险。我们要誓死保卫我们祖先的文明传统,向李斯等乱臣贼子宣战。在最近的期间内,我们要做好下列几项大事:一、联络齐、鲁、燕、赵等文化发源地的学者儒生、仁人志士一致抵制,抗交藏书。二、大家一致动手挖地窖,筑复壁,将书藏进去,焚书的暴政是长不了的,这些藏好的书很快就会重见天日。三、在这三十天内,大家要日以继夜地背诵,把重要的典籍都背得滚瓜烂熟。能记多少算多少,大家要分工合作,如我背《周礼》,你背《诗经》,他背《春秋》、《易经》……每人应记熟一经。总有一天,暴政会消亡,那时我们就可以凭记忆将这些经典写出,或由我们口述,年轻人记录,使宝贵的文化遗产能流存后世。四、鲁地曲阜的民众应联合起来,不准秦政府官吏拆毁孔府大成殿。天下父老兄弟们,情况紧急,事不宜迟,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
在这份文件上签名的除淳于越等七十名秦博士,还有孔子八世孙、鲁地文通君孔鲋,魏国名士张耳、陈余,秦博士历下学者伏生,隐居商雒的四位高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诗经》研究家浮丘伯、申公、穆生、白生;《易经》研究家田何;《周礼》研究家高唐生;《春秋》研究家公羊等。
当下与会者都同意并支持这份倡议书。立即分工合作,议定了藏书、背书的行动方案。为了避免有人背叛,还举行了神前发誓、歃血为盟的郑重仪式。
接着的几天,韩信白天都忙着挖地窖,挖好后,便把自己的兵书都藏入其中。晚上则挑灯夜读,把《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司马法》、《太公兵法》等背熟。
后来,韩信还多次参加这种抵制焚书的地下活动。他趁接触异议人士的机会,发展“复六国会”,成立了淮阴地区的“复六国会”分会。他将入会名单派人报送下邳的张良。经韩信介绍加入这个组织的人有周文、曹参、南昌亭长、孔聚、陈贺、傅宽、灌婴、丁礼、王耆、杨喜、赵将夕、旅卿、旅罢师、柴武、蔡寅、吕马童、吕腾、杨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