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健康:影响健康的118个家庭生活细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食——吃喝慎防“病从口入”(6)

26.水果营养好,盲目食用也致病

精彩导读

1.如何吃水果才卫生

2.各类常见水果的食用禁忌

众所周知,水果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及水分,经常食用的好处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了。然而,我们食用的水果真的对身体起到了健康作用吗?尽管水果的营养价值很高,然而一些食用细节却让这些“好东西”没有带来好的效果。相反,不正确的食用方法却往往损害了我们的健康。

那么生活中我们都忽略了哪些食用水果的细节呢?我们的食用习惯是否正确呢?看看下面您就会很清楚了。

首先,有一些人喜欢吃水果不削皮,他们认为,果皮中维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时连皮一起吃。有时连洗都不洗,用手或手巾擦一下就吃。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殊不知,水果发生病虫害时,往往用农药喷杀,农药会浸透并残留在果皮蜡质中,这部分即便使用专门的水果洗涤剂也是很难清洗干净的。因此,吃水果时要记得削皮后再吃。

还有一些人,认为用专门的水果清洗剂既然洗不干净,那么用酒精清洗总可以了吧。酒精可是最好的溶解剂,果皮上的蜡质根本不在话下。其实这样也是不对的。酒精作为消毒剂和溶解剂来说用处是非常大的,然而它却不适合用于清洗苹果。酒精虽能杀死水果表层的细菌,但会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变,酒精和水果中的酸作用,会降低水果的营养价值。因此,水果用酒精清洗也是不科学的。

不过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食用水果时削皮吃,然而却也因此染上了一些疾病。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不是使用水果刀来削皮的,而是用日常做饭时使用的菜刀。可是他们却忘了一点,家用的菜刀往往直接接触肉、鱼、蔬菜,会把寄生虫或寄生虫卵带到水果上,使人感染寄生虫病。尤其是菜刀上的锈和苹果所含的鞣酸会起化学反应,使苹果的色、香、味变差。因此,削水果要用专门的水果刀才行。

实际上,食用水果的学问很多,仅仅注意食用前的卫生是不够的,还要懂得正确食用水果,也就是不要因为某些水果自己喜欢吃,就刻意多吃。这点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孩子喜欢吃某些水果,就让他敞开了吃,这样是很容易损害健康的。

那么哪些水果不宜多吃呢,或者应该谨慎食用呢?

首先是香糯可口的香蕉。香蕉含糖量高达20%,其中果糖和葡萄糖之比为1:1,是补充糖类、消除疲劳的理想食物,因而常被一些人充饥用。同时香蕉中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尤其是含有大量的钾元素,每天只要吃上一只香蕉,就足以使体内的钾保持正常水平。

香蕉虽好,但不宜多食。多食后可造成体液中钾含量的改变,特别是空腹时食用,会使血液中的钾大幅度增加。若血液中钾的含量高于正常浓度5.5毫摩尔/升时,会对人的心血管等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引起明显的感觉麻木、肌肉麻痹,出现嗜睡乏力的现象,严重者心脏传导阻滞、心律不齐,故忌空腹吃香蕉。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吃香蕉能够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所以有些便秘的人会经常吃香蕉。然而,香蕉对于有的人不但不能解决便秘,反而却造成了大便秘结。

大家都知道,香蕉未成熟时,外皮呈青绿色,剥去外皮,涩得不能下咽。熟透了的香蕉,涩味一扫而净。香蕉是热带、亚热带的水果,为了便于保存和运输,采摘香蕉的时候,不能等它熟透了,而是在香蕉皮青绿时就得摘下入库。在北方吃到的香蕉都是经过催熟后才成熟的。生香蕉的涩味来自于香蕉中含有的大量的鞣酸。当香蕉成熟之后,虽然已尝不出涩味了,但鞣酸的成分仍然存在。鞣酸具有非常强的收敛作用,会使粪便干结,从而造成便秘。因此患有便秘的人应该谨慎食用香蕉。

其次就是甘甜的橘子。橘子富含维生素C,是我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但一天之内吃橘子忌超过3个,因为每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吃3个橘子就已足够了。橘子吃多了,产生的热能不能全部转化为脂肪储存,也不能及时地消耗掉,于是积聚而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干结等症状。另外,吃橘子前后1小时内不要喝牛奶,因为牛奶蛋白质遇到橘子即会凝固,影响消化吸收。同样在饭前或空腹时也不应该吃橘子,因为橘子中的有机酸会刺激胃壁黏膜。

再次就是酸甜可口的菠萝。菠萝营养丰富,为岭南佳果之一,很多人都喜欢吃,但是过敏体质的人吃了菠萝会发生过敏反应。因为菠萝汁中含有一种生物甙及菠萝蛋白酶。生物甙会刺激口腔及食管黏膜,使口腔发痒。菠萝蛋白酶是一种异性蛋白,进入机体后,使机体释放过敏物质而引起过敏,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及口舌、皮肤麻痒等症状,严重的会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死亡。此外,菠萝汁中含有5-羟色胺,其有强烈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的作用,多吃后会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所以应当注意。

其实,水果尽管美味可口,在食用的过程中大都不可贪食。贪食水果,或一次吃得过多,会引发一系列的“水果病”。

(1)过敏:较多见的是芒果、菠萝,有人吃了这两种水果嘴皮立即发麻、红肿,严重的全身出皮疹。

(2)结石:柿子吃多了会有结石,与其中含鞣酸多有关,而为防涩喷洒的石膏钙化后也加重了结石产生的可能,尤其是老年人,吃多了容易造成肠道梗阻。

(3)便秘:中医认为,苹果、番石榴具有“收敛”作用,可用来对付腹泻,因此便秘的人要少吃。苹果中富含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容易形成便秘。

(4)低血糖:荔枝吃得太多,容易出现低血糖。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容易过敏和糖尿病的病人,都不宜多吃鲜荔枝。

(5)难消化:榴莲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吃多了难消化。

当然除了量方面的限制之外,在食用实践上也是有说法的,那就是在饭后不能立即食用水果。要知道,饭后立即吃水果,不但不会助消化,反而会造成胀气和便秘。因此,食用水果的最佳时间是在饭后两小时或饭前一小时。

水果本来是促进我们健康的食物,切不可因为忽略了食用方面的细节,而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隐患发生。

27.吃荔枝不如吃桂圆

精彩导读

1.贪吃荔枝,“妃子难笑”

2.吃桂圆强健体魄

每逢到了荔枝上市的季节,荔枝市场就异常的火爆。看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所带来的诱惑真是不小。荔枝不仅味美,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

然而,中医分析认为,荔枝属湿热之品,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所以尽管美味可口,也不能多吃,否则很可能会患上“荔枝病”。那么,什么是“荔枝病”呢?“荔枝病”实际上是一种“低血糖症”。荔枝中含大量的果糖,果糖经胃肠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吸收入血液后,必须由肝脏内的转化酶转化为葡萄糖,才能直接为人体所利用。如果过量食入荔枝,那么就有过多的果糖进入人体血液,“改造”果糖的转化酶就会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果糖充斥在血管内却转化不成能被人体利用的葡萄糖。与此同时,过量进食荔枝影响了食欲,使人体得不到必需的营养补充,致使人体血液内的葡萄糖不足,因此诱发“荔枝病”。

“荔枝病”通常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口渴和饥饿感,或发生腹痛腹泻症状,个别严重患者可能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脉搏细弱而过快,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呈间歇性或叹息样,面色青灰,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如果您吃荔枝过多,一旦出现类似的症状,首先应该停食荔枝,然后进行积极治疗。若仅有头晕、乏力、出虚汗等轻度症状,可以进行自疗,您可以服用葡萄糖水或白糖水,以纠正低血糖,补充生命必需的葡萄糖。如果出现抽搐、虚脱或休克等“荔枝病”重症,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静脉推注或静脉点滴高浓度的葡萄糖,可迅速缓解症状,治愈后不留后遗症。

我们再说说与荔枝很相像的一种水果——桂圆。桂圆的保健作用远大于荔枝,为什么这么说呢?

桂圆古称龙眼,又名圆眼、福圆、益智等。桂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每100克鲜桂圆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6.2克,钙13毫克,磷26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03毫克,尼克酸1.0毫克,抗坏血酸60毫克。干品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含量明显提高,但受加工影响,抗坏血酸含量则下降。碳水化物主要以葡萄糖、蔗糖形式存在,故味甜。此外,桂圆还含有腺嘌呤、胆碱、酒石酸等物质。

正是由于含有这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桂圆早已成为一味良药,其主要功能是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等。

古人也很推崇桂圆的营养价值,许多医书都介绍了桂圆的滋养保健作用。早在汉朝时期,桂圆就已作为药用。例如在《名医别录》一书中,言其功能养心益智。桂圆有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润肤美容的功效。桂圆的糖分含量很高,且含有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体弱贫血者、年老体衰者、久病体虚者,经常吃些桂圆很有补益;妇女产后,桂圆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

由此不难看出,“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在与桂圆的对比中还是略处下风的,因此多吃荔枝不如多吃桂圆更利健康。

28.健康吃油促健康

精彩导读

1.如何选择食用油

2.炒菜时忌放油过多

3.炒菜时忌油温过高

4.食油忌反复高温加热

居家过日子,离不开炒菜、做饭,而炒菜做饭又离不开食用油。据专家称,在人们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等七大营养元素中,脂肪占了总热量的35%,而脂肪总量的76%以上又是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油。因此,每天都吃的食用油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很重要。

然而,在食用油的选择方面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是外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人到超市或者粮油供销点选择的食用油都是花生油、大豆油或者葵花子油,事实上这种选择并不利于健康。

长期以来,人们都说要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而目前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子油等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植物油,已成为广大居民主要的食用油,可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依然逐年增高。这是为什么呢?

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可分成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只有ω-3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才能改善细胞携氧能力,软化血管,降低血液黏滞度。

而目前人们常吃的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子油等植物油,其脂肪酸的组成是以ω-6脂肪酸为主,那么,什么油含ω-3脂肪酸比较多呢?亚麻油就是不错的选择。研究表明,亚麻油在对抗高胆固醇、高血压、男性不育和癌症等方面都有保健作用。另外,茶油、橄榄油也含有较高的ω-3脂肪酸,也是不错的食用选择。当然,一些调和油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因此不要紧紧盯住纯正花生油、大豆油或者葵花子油不放,那样是不利于健康的。

当然,选择到了健康的食用油,也未必能够吃出健康来,在吃油的方面也有不少讲究。

有的人喜欢炒菜时多放油,以为只有放油多了炒出的菜才会香,岂不知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在烹调菜肴时,用油过多,就会把菜料里里外外包裹严实,使其他调味品的味道不易渗入到菜的内部,不仅影响菜的风味口感,而且会影响人的正常食欲,不利于人体健康。

不但如此,过多的油在且体内消耗不完,剩下的部分就会在人体内慢慢贮存起来。当这些油脂在肝脏沉积过多时,便会形成脂肪肝,使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和脂肪代谢障碍者,血液中脂肪过多就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另外,常吃大量油脂,还会刺激胆汁、胰液大量分泌,从而容易诱发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发作。

除了炒菜不能放过多的油以外,不少人为了把菜炒得脆嫩可口,就把油温烧得很高时才放菜。这种做法单纯从烹调的角度讲是不错的,但从营养和保健的角度看,却是有害的。这是因为,当食用油加热到200℃以上(表现为冒烟)时,油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殆尽,其他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也遭到大量破坏,人体所需的各种脂肪酸被大量氧化,从而使油脂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同时,油温过高,会产生大量过氧化脂质,这种物质对人体极为有害:它不但会在胃肠内对食物中的维生素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会阻碍人体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吸收,人若长期摄入这种过氧化脂质,使其在体内积聚,还会使人体的一些代谢系统受到损害,从而促使人未老先衰。

此外,还有人认为食用油只有经过反复高温加热后,吃起来才香。其实这同样是一种错误的食油观念。食用油反复高温加热,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这是因为,食用油经过反复高温加热后,不但营养价值大大降低,而且还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据专家研究,在经过长时间反复高温加热的食用油中,一些不饱和脂肪酸会产生各类聚合物,其中以二聚体、三聚体的毒性最强。人若食用这种油和油炸食物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受损等,对健康非常不利。

由此可见,只有适量用油、科学用油,才能提高菜肴的美味和营养价值,增加食欲。这样做,既节约又有利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