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为什么要叫他

被父母无意识地贴上了“害羞”“不乖”“不礼貌”这些莫须有的“标签”,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喜欢与人打招呼的主要原因。孩子不喜欢打招呼,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所处的场合等分别去观察、判断,然后“对症下药”。

 

每个家长,包括我自己,都喜欢那种见了熟人、客人甜甜地说一声:“奶奶、爷爷好”或“叔叔、阿姨好”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总能给人留下懂礼貌的好印象。但有的小孩则恰恰相反,见了人不爱打招呼。

我的女儿依依属于后者。

依依的外婆认为礼貌是教出来的,所以每当遇到需要打招呼的场合时,总是卯足了劲鼓励依依,但是无奈依依就是紧闭着小嘴不肯说话。“再不叫,外婆就不喜欢你了!”无计可施的外婆恐吓依依道,可是这样的恐吓也不能让小家伙开口,最后让报以了很大希望的外婆挫败不已,依依直接被戴上了“不礼貌”“害羞”“不乖”等多顶“帽子”。

依依的“遭遇”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每次出门遇见熟人,都会被父母长辈逼着打招呼的情景。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被母亲带着参加一个同事的聚会,见到很多叔叔阿姨后,母亲便要求我打招呼。我一直在心里思量着每个人该称呼什么,但是母亲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就在我准备开口时,母亲一句“她就是这么害羞!”末了还加了一句“今天真不乖!”将我已经到嗓子眼的话打回了肚子里。记忆里那一晚自己都过得很不开心。

但母亲似乎很快就忘记她曾经说我“害羞”和“不乖”的言论了,再一次遇到熟人后还是会要求我打招呼。这时,我的心里已经从之前的不情愿变成了抵触,因为自己曾经在这件事情上被批评“不乖”,索性就“不乖”到底。

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篇名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的文章。我才知道,自己被父母无意识地贴上了“害羞”“不乖”“不礼貌”的标签,这些莫须有的“标签”让我变得越来越不喜欢与人打招呼。而我的女儿依依,也正在被“贴标签”。

礼貌确实是教出来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不当的教导方式,只会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贴标签”就是一种极为不理智的教育行为。孩子不喜欢打招呼,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所处场合等分别去观察、判断。

有的孩子不爱与人到招呼,原因是孩子当时的注意力在别处而忽略了打招呼。我曾见到一个妈妈,要求正在玩变形金刚的儿子与人打招呼,儿子不予理睬。妈妈一生气,夺过了儿子手中的变形金刚,最终招呼没打成,还要安抚哭闹的孩子。针对这种情况,妈妈们可以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将他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然后再要求孩子与人打招呼。

而有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的普遍性习惯,或者说是性格使然。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遇见不太熟悉的人时第一反应往往是警戒加退缩,家长越是鼓励,孩子就越是感到恐惧。

依依就是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式是,先鼓励依依学会微笑或是使用点头、挥手这种身体语言类的方式打招呼,这比让孩子开口讲话要简单得多。当她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时,我会立即表扬她,称赞她的勇气和礼貌。

等到打招呼成为孩子的生活习惯后,再引导孩子开口打招呼。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超强的,所以我再见到熟人时,打招呼的方式变成了“阿姨好”“叔叔好”,这样不但教会了依依该怎样打招呼,同时也帮依依开了“头”,她会变得胆大许多。渐渐地,不需要我再提醒,她已经会主动打招呼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只对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不爱打招呼,比如依依不爱与戴眼镜的男士打招呼。还有就是在人多的场合,小家伙也不爱打招呼。尤其是在这个场合中,有的小朋友表现得比她更大方、更积极时,她就变成了“小哑巴”。

天性害羞的孩子大多不喜欢在人多的场合打招呼。这个时候我通常会“故伎重施”,即以依依的口吻先向每个人打一遍招呼,这样依依就不怕自己会叫错人,多半鼓鼓勇气,招呼就打出来了。但是对于她惧怕戴眼镜的男士,我着实找了很久的原因。直到我发现我的一个戴眼镜的表弟对依依说话时总是一副“凶凶”的样子,他的本意是逗依依玩,却没想到在依依的心里种下了“眼镜叔叔是恶魔”的种子。

了解了根源,方法就变得容易得多。我首先纠正了依依表舅的说话语气,然后经常对依依说表舅的“好”,让依依明白表舅并不是她想象中的样子。依依放下了对表舅的“成见”,也就放下了对“眼镜男”的“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