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6个月,我在资本寒冬开始前拿到第一笔钱
也许是被无数传奇的热血故事触动,也许是不相信这辈子就只能靠打工度日,也许是心底一直藏着一个改变世界的梦想,思前顾后犹豫了很久,35岁那一年,我终于还是踏上了创业这条路。
跟每个湮没在这个时代的创业者一样,我也经历了撸起袖子开始干的热血沸腾,没有一个兵也敢声称要颠覆传统的踌躇满志,突然遇到困难走投无路时的迷茫彷徨。我还记得最困难的时候,投资谈崩了,员工要离职,家里人催着我赶紧放弃,那天晚上下了班之后,我一个人来到学校的操场,就在黑夜里一圈圈地走路,一直走到操场上就剩下我一个人,有个老大爷进来喊,“快走吧,小伙子,我要关门了。”
我没办法跟别人说过去的一切都已经云淡风轻,所有这些经历对我都是历练。苦也苦过了,死也死过了,我只会更加相信:创业不一定是朝着更加辉煌的明天,但每一天的不放弃,都让人更接近创业的真相。
我最早萌生创业的想法是在2014年冬天。临近春节,一年的工作基本结束,我准备拿了年终奖之后就从之前的单位离职。关于创业的内容,我有好几个方向,包括定制星座款运动鞋、做儿童社区、男装搭配APP等。我相信这每个想法都有巨大的商机,只是我要选成功概率最大的那个来做,一做成名,一鸣惊人。
写了12页的商业计划书,约一个老朋友喝咖啡,一个多小时就基本敲定了合作。拿钱的那天是个大风天,我记得很清楚,我从老友的公司出来,一股风差点把我刮飞起来。就像那天的大风一样,我在那时候也被某种力量裹挟着向前走,好像自然而然,毫不费力就可以走到某个地方。2014年也还是投资比较火热的时候,几乎每周我都能接触到不少做项目、做投资的朋友,好几个人跟我说,“你做吧,我投你”。
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间前后,小米的雷军说过一句话,“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我大概就是那头猪,其实我并没有做好创业的准备,也完全没有预计到后面可能的风险和困难,风来了,那就飞吧。
我本来打算过完年就辞职创业的,但工商执照、房屋装修都比我预期慢得多,就这样从2月份一直拖到5月份。生意终于做起来,但月月亏损。我本来已经写好辞呈准备递上去,现在只能默默收回来。创业需要输血,血从哪来?我只能用工资补贴创业,连着输了10个月的血,我开始有点撑不住了。
白天管着几十号人,但心思却在创业项目上,两边都不敢怠慢。周一至周五上班,周六、周日管创业,两边跑,两边都操心。经常睡到半夜,突然想到工作没安排好,一轱辘爬起来安排工作;经常工作着,突然想到创业项目哪个岗位缺人,赶紧发广告招人,总这样一惊一乍的。而且创业这个事我还不敢让单位知道,打个电话都要跑到几百米之外,每天像做贼似的。几个月下来,我身体开始承受不住了,腰酸背痛腿抽筋,头晕目眩总没劲。创业一分钱没赚不说,还赔了钱,本职工作也没干好。
那么高调的开头变成这么狗血的残局,我心里的失望和折磨是很厉害的。我变得焦虑、多疑、健忘、效率低下。虽然我一万个不接受,但是我必须认真考虑大家的建议——算了吧,放弃吧!
辞了工作全职创业,还是放弃创业找回工作?说实话这两个选择都不容易。辞了工作就断了创业输血的来源,怎么赔得起?放弃创业再找回工作,那不是跟我的初衷背离吗?那一段时间,只要我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在权衡这两件事。辞,不辞?干,不干?这种纠结让我更难以集中精力工作,我变得更加焦虑、抑郁。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我先是关了创业项目,再是辞了工作。既然两个都是鸡肋,选来选去也都不会满意。2016年2月,我启动了新的项目。这次,我没有找投资人,没有商业计划书,没有外部“输血”,甚至没有一个员工。也别提什么创业了,我跟别人说的都是我做了一个生意,一个线上培训的小生意。
头一个月,1000多个订单,5000多名学员。因为有了订单,我找了一些兼职的人帮忙。3个月不到,我们从1门课变成了16门课。兼职的员工最多的时候达到16人,收入也第一次破了10万元。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2016年初,创业、投资已经没有前两年那么火爆了。虽然创业者越来越多,创业比赛此起彼伏,但孵化器、FA、投资人等机构对创业项目的态度已经非常审慎了。
我们直到第3个月才开始接触投资人。但好在我们是个能赚钱的项目,所以大家都愿意多看一眼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即便如此,我们深知教育类项目也不是今年的热点,只有更精细化、更清晰化才有机会。这中间,我们还创造了一个纪录,据我们的投资人说,我们是他见过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可以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改动十几版BP(商业计划书)的团队。“反应快、响应及时、灵活调整”,这也成为我们这个小项目的标签。
8月份,投资人约我再去说说项目。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把握,因为频繁地改动也极大考验我们的应变能力。改动不只是改PPT,而是要讲清楚改动后的实践和新的商业逻辑。这每一次改动和改动后的调整看起来很炫目,但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多天的不眠不休。而且我心里也有一个担忧——改动太多,会不会使投资人觉得我们不够坚定,反而觉得不好。
会议室里有他们几个合伙人,看起来和气,但是每个人都带着质疑:一个教育项目,能有爆发式的增长吗?你的独创方法是什么?如何保证新模式有效果?你的这个团队结构如何应付下一阶段发展?
还是感谢数据,我们每一次的调整都带来业绩微小的提升,我强调这中间的逻辑关联。另外,我总结了我们目前的方法论,我给它起名字叫“七步学习法”。我用了一张图做演示,说明传统的目录式教学是非常复杂的,而我们条块化的学习模式非常适合现代人要求快速、简洁、方便的诉求。
投资人永远是指东打西,我说我们的业绩,他们说这个用户量和营业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我说我们的方法,他们说现在这样的积累还不足以说明方法论;我说我们的运营,他们说以这样的用户规模还谈不上运营。总之,我像往常一样被打击了。
基本上,按惯例还是需要继续优化我们的流程和方法,就像每周我们跟投资人沟通时,他们给建议,我们修改调整时一样。不过这次,投资人最后说:“你到我房间来一下。我们谈一下投资额度吧。”
你可以想象我当时错愕的表情,就好像老师说,“小明你回去请家长”,然而,第二句话是“请家长来,我要好好感谢他给我输送了这样的好苗子。”我当时就是这个反应,什么鬼?既然我们还有那么多问题,为什么还要投我们?
后来我自己总结出投资人的投资规律。投资投三个方面,首先投盈利模式,赚钱为王,能赚钱的项目大家抢着投;其次投人,踏实肯干,谦虚谨慎,这样的人可以有选择地投;最后投方向,当年的热点项目,热点商业模式,投资人会额外关注,但会慎重选择。我们跟第一、第二沾上了点边,所以有机会获得投资。
不过紧接着,投资人跟我说,你们现在还不行,模式和规模都不行,你要坚持尝试的精神不断去试。第一,只要你方向不错,一个领域你坚持十年,至少能上新三板;第二,现在是资本寒冬,你这个可能是我们今年投的最后一个项目,所以,你们要赚钱,要养活自己,努力度过寒冬。资本寒冬不是不投资,而是让那些蒙人骗钱的项目更早现出原形,让好的项目更快脱颖而出。
他说这些的时候,我真的几乎每个字都记下来了。投资人对于项目的意义也绝不是钱那么简单。他们看的东西多,涉猎的行业广,他们筛选的标准和投资后建议很多是有道理的。而且投资人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真正拨开喧嚣和迷雾,让风停止,让潮水退去,创业其实就是做生意,就是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做生意,创投圈根本不是什么遍地黄金,人傻钱多,投资人的每一分钱都是带着条件的。
这一次,我们6个月拿到投资,可对我来说,真真地没有太多的兴奋和喜悦。有机构投资的公司就变成了一个半公共的公司,一举一动都不再是创始人个人的事。拿到钱之后,就要为股东赚钱、为投资人赚钱,这比上头条、炒新闻重要得多。
我相信真正的创业英雄,不是融了多少钱,创造了多少融资纪录,而是能否脚踏实地做好创业这件事,不管成败,认真坚持到最后,才对得起所有一路同行的人和帮助支持过你的人。
不再迷恋故事和被放大的野心,只希望认真做好眼下事,这是我这一路来的体会和改变。
刘杨@糖豆学院 于北京清华大学
20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