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男青年(二)
1.确立整体形
这一动势与上一动势相比,上肢的运动幅度较大,下颏还被右手所拿的饮料遮挡了一部分,更增加了难度系数。因此在确立整体形时应对动势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归纳,整个动势虽然整体的角度还是正面,但是肩线与腰线呈相交的关系,使整个动势富于动感。对头与颈、躯干、骨盆的连接,以及全身动势线的趋势,都应理性地分析。
由于动势的特点,剪影在构成上就显现出特有的“形式美感”。剪影的整体轮廓相对完整,主要的动势线和轮廓线都体现在双腿上,而头与躯干、骨盆的连接,是常规动势特有的颈部的“过渡”,其他部分除关节外都没有过多的转折和变化。
躯干与骨盆的扭曲关系,使中线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中轴线的扭曲程度显示了运动的幅度,中轴线就是动势线。腰线与膝盖连线的平行关系进一步稳定了下身的支撑关系。
重心在左腿上,两腿间的距离和运动幅度较大,富于韵律感。
2.刻画重点结构线
仔细研究人体结构对于解决动势存在的诸多难点显得尤为必要。重点的结构线都是以人体为依据的。由于骨盆与躯干的扭曲关系,在确立重心的左腿,由髋关节、膝盖到脚踝、脚掌都要考虑与地面的垂直关系,尤其是膝盖,可以表现出支撑腿的力度。而饮料对下颏的遮挡,使面部在形象和结构上都不完整所以要联想被遮挡的部分,使形象完整。
分析人体结构的“结构线”,使相对感性的分析理性化。左侧的支撑腿的结构上的“榫接”关系以及被遮挡的下巴等结构和形象,在理性分析下形成具体的形象,建立形象的结构分析。
标记“关节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刻画的重点,而此处的结构线十分重要,只有在熟知的基础上才能知道哪些该画、哪些需要省略。可见,确立由轮廓线到结构线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到内、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3.刻画头部
头部的发型较上一单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毛寸”一下子变长了许多,因此在分析和表现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生搬硬套。头发长了,相对“好画”,但更应把组分好,画出“美感”。下颏的一部分被饮料遮挡了,所以脸型就不完整了,刻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综合以上一系列问题,打破认识上的条条框框,活学活用,是解决观察问题和表现问题的关键。
下颏被遮挡的部分,在分析时一定要补全,甚至可以通过想象刻画完整,然后再对比头发与五官的关系,更有利于发现头部的典型形象。
头发的结构相对完整,但分组时依然不能太“细碎”。从脑顶头发交会的地方入手分组,可以找到大的趋向。通过几根长线把头发大的“组”建立起来,相对短的线可以在此基础上交错叠加,就可以刻画出头发的感觉。
中轴线、眉弓连线、眼角连线、口缝等都相对明确。由于头发相对长的原因,发际线被头发遮挡,对此应加以认真分析,这对刻画头帘很有帮助。
4.刻画手部
手部的动作比较复杂,尤其是拿着饮料的右手,食指和拇指的动作幅度很是微妙,因此在刻画时应着力去表现。右手的其他手指都被遮挡了,对于显露的微小部分更要画好,这样才能使人对被遮挡的部分产生联想。左手插在上衣的衣兜里,不需要具体刻画,但在理性分析后应通过衣纹对其进行含蓄表现,在表现手法和韵律感上与右手形成鲜明对照。
细致刻画手的各个关节,尤其是手指的关节,这样才能深刻体会各个手指的动作幅度,体会拿饮料的右手的动作之微妙变化和藏于衣兜内的左手的形态。
左手的整个形体被衣兜给遮挡了,要通过“透析”结构,用衣兜的结构去表现衣服与左手的形体结构关系,使表现手法内在而含蓄,而对右手则要进行具体的动作表现。
在分析和准备之后,结合内在的结构线,刻画出来的手是准确而可信的。形体结构的理解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多经历具体的分析和刻画实践。
5.刻画脚(鞋)
下肢的运动幅度较大,脚就要起稳定的作用了。支撑腿和运动腿的动作与结构的对比,脚踝与脚掌间的较大的屈伸关系,使得下肢的支撑与运动更富于节奏上的变化。裤摆在脚踝处的遮挡所形成的衣纹,更增加了两脚站立的紧张程度和支撑的力度。
在鞋与裤子的覆盖与遮挡之下,脚踝、脚掌、脚趾、脚跟的形体与动势都呈现出紧张的运动状态,然后反观其外部形态,就能更深刻地观察和理解脚与鞋和裤子之间的结构和形体关系。
把脚与鞋做一下形体的“互动透析”,然后通过鞋的形态来表现脚的形态,以求达到具体而深入的刻画。
完成后的鞋是包含着脚的形体结构关系的,因而富有运动的趋势。画鞋关键在于表现脚,进而去充实全身的运动和节奏感。
6.刻画上衣
由于两臂相对复杂的动势,造成了上肢较多的衣纹结构关系,形成了上衣特有的形式美感。这样,上衣的刻画就不仅仅是把衣纹交待准确明白的问题了,而是要把这种形式美与衣纹的具体刻画相结合,就是在准确刻画的前提之下对审美情趣的极力追求。
形式上的美感都不是空洞的感受和想象,都是建立在具体的形体之上的。动势中拿饮料的右手及右臂呈“弯曲状”,使得右臂的各个关节的运动都显得相对紧张;而左臂相对垂直,动势“单纯”,两者正好在动势上形成对比。双臂的张弛关系正好和躯干与骨盆的扭曲关系相配合,达到韵律上的和谐。
标明的结构点中,双臂的六个关节点以中轴线为轴,构成“弯曲”和“垂直”这两个组合关系。颈部和腰部的关节点正好落在中轴线上,呼应了这两组的构成关系,强化了形式上的美感。
7.刻画下装
与上衣相比,裤子的衣纹简约了许多,髋关节、膝盖、踝关节横向的衣纹结构线与裤子外形的纵向轮廓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纵横对比的线的构成趋势,正好与上身富于形式美感的线条组合形成对比,充实了画面在线条构成方面的内容。
左侧支撑腿起了支撑稳定下身的作用,尤其是左侧膝盖所体现的力度,使整个左腿极富于“紧张”的美感,而右膝盖正好呈放松的状态,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趋势的作用下,两脚也呈现出这种“张弛”的对比状态,使得下身的支撑在稳定中获得了富于变化的特点。
下肢的六个关节点明确地按照支撑与运动分成了两组,使得在此基础上的衣纹刻画明朗化,节奏鲜明。在对腿部衣纹的深入刻画中,两腿关节各个部分的衣纹形成了对比,呈现出了特有的形式美感,如左膝盖由于起支撑的原因,膝盖处衣纹交错,富于紧张性的变化,而右膝处衣纹集中到了膝盖下方,相对放松,二者正好形成对比。
8.添加细节 整理完成
这组模特在线条的组合构成上显得比较完整,没有多余的细节。遵循这种感觉,在添加细节时也要服从这种构成关系,以免破坏整体的美感。
在刻画上衣的衣纹时,上衣就已完成大半了。富于形式美感的线条组合源于双臂的“屈伸”的运动关系,因此在添加衣服的细节时要从这一点进行考虑,要使细节能充实这种动感的构成。利用在衣领、拉链、两袖、下襟等处添加的相对密的能表现衣服细节质感和图案的线条,形成对双臂衣纹的衬托关系。
饮料盒上的商标图案等,也是重要的表现内容,合理地组织和概括后是可以与面部形成衬托和对比的
进一步补充裤子纵线的线条构成,可以利用缝合线来完成。以此对应裤子轮廓的纵向线,强化下身支撑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