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上船不知道”
我国的互联网历史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开始日趋白热化,在某一个小方面出现了问题都会葬送掉全局的优势,即使是处在领先地位的企业也不能掉以轻心。比尔·盖茨经常会要求所有的微软员工都要有“微软公司还有3个月就要倒闭!”的意识,作为世界互联网企业之中的巨擘,微软可以说是众多互联网企业追赶仿效的对象。但比尔·盖茨却要求所有员工都要保有忧患意识,可见忧患意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每一个人都会有辉煌的时刻,而决定这一时刻能否长久延续的除了个人的实力外,更多的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人无完人,成功的人也存在弱点,如果不能时刻保持警惕,面对小小的成功就沾沾自喜,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对手所超越。作为一个企业更是如此,企业要比个人复杂得多,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会让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企业跌入谷底,缺乏忧患意识的企业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死于安乐”。
在我国的互联网市场之中,拥有着许多互联网公司,它们不断地地争夺着互联网的市场份额。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凭借微信一马当先,将众多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微信的出现让腾讯顺利渡过了时代转型期的危机,拿到了通往新时代的门票。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对于马化腾而言,微信的出现除了给腾讯带来了新生,还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虽然现在这种危机还没有爆发,但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微信危机终将颠覆掉整个腾讯。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的旧有产品渐渐地开始不再适应新时代的用户需求,而微信的出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马化腾认为现在并不能说腾讯已经成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微信可以作为一张入场门票,但真正“能不能上船”还是个未知数,马化腾对此有着深深的担忧,在他看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一个方面是腾讯以往的运营风格十分沉重,主要依靠高黏性和高活跃的用户,而正是这些用户使得腾讯必须依靠复杂的方式来运营,也使得腾讯的业务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轻、碎的节奏。相对于小步快跑的发展节奏,腾讯更擅长将用户放置在自己的业务体系的中心,这样腾讯便能够在用户的周围不断添加新的业务功能,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增加用户的黏性。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守在电脑之前,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使用网络,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将大片的时间打碎。微信的出现成功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一需求,更加简单更加轻快,在成功拉拢到用户的同时,也将腾讯的手机QQ业务彻底颠覆。在马化腾看来虽然现在微信的发展还是良性的,但却并不能保证其日后不会发生“暴走”。
其次一个方面在于微信虽然拿到了入场的门票,却并不一定可以将腾讯带入场内。因为这时的微信仅仅只是一个用户模型而非收入模型,可以说在市场之中,微信是叫好而不叫座的。即使微信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但却并不能让马化腾安心,因为拥有3亿多用户的微信并不能为腾讯带来实际的营收。
对于马化腾而言,现在微信所拿到的门票只是一张站台票,并不能够确保腾讯能顺利上车,只有找到一个可靠的收入模型,微信才能够真正地成为腾讯敲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门的门票。
最后一个方面则在于,仅仅这一张门票并不能够确保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的地位。正如腾讯在互联网时代之中一样,马化腾希望能够有一个产品将其他产品全部串联起来,一个业务带动另一个业务,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体系。
显然刚刚诞生的微信是无法完成这样的重任的,所以对于微信必须继续深入地探索下去,在防止它“暴走”的同时,还要让它顺利地生长下去。
微信的出现在互联网市场中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划时代的产品,它紧紧抓住了新时代的用户特征,结合新时代下智能手机的普及,完成了对于即时通讯市场的占领。可以说在外界眼中,微信将成为腾讯的主力产品,它将为腾讯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铺平道路。但在马化腾看来,微信的出现值得庆幸,但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态度,看清楚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时代,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忧患意识是十分可贵的。往往在一个企业最为辉煌的时刻,危机便已经产生的。能够及早认识到这种荣光之下隐藏的危机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面对危机,临时采取行动往往是没有用的,只有提前做好准备,将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才能够保证企业更加长远地发展。
在我国古代,就有着许多关于忧患意识的记载。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魏征的“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都说明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未来的祸福吉凶,所以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即使是危机到来之时,我们也可以从容应对,渡过难关。
面对一时的成功,可以保持喜悦,但却不能一味地乐观。危机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即使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虽然看上去完美无瑕,但只有透过外表了解到本质之后,才能真正认清这一事物的本来面目。
腾讯便签:
不局限于眼前,将眼光放长远,善于发现身边存在的危机,及早对未来做好准备,这是企业想要取得长久发展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