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简单回顾
职场上的沟通现状
事实上,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所做的和发生的每件事,都是附带有相应的信息的。把你知道的某些信息适当地与有关的人分享一下,会给双方带来许多方便。同时,当你把这个信息发出去的时候,它就承载了你所赋予的那个特殊的含义了。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IT设备多种多样,通信变得如此方便,通个信息真的不难。可是,你意识到信息传递的必要性、及时性和重要性了吗?
比如,公司办公室的门钥匙在你这里,可是,你乘坐的这班地铁线路突然出了故障,停运了。
比如,寒冬的傍晚你要下班回家。你想过没有,家人在惦记你穿戴得是否保暖?大约几点能到家,要不要为你准备晚饭?
类似这样的信息,作为当事人的你当然是知道的了。可是你想过没有:有些信息不仅你要知道,也需要及时地让某些人知道,否则就会给他(或者也会给你自己)带来不便。
在职场上这个现象尤为突出。如果我们只知道埋头干手头的活儿,却忽略了把与该项工作相应的信息及时、妥善的传递,就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种种不便。
这就是需要在职场实施报联商沟通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这里,让我们先简略回顾一下《基础篇》所解决的问题:
上下级之间缺乏汇报
案例No.1
早上一上班,科长就让鲍莲裳去给上级部门送一份材料。
一小时过去了没有回复,两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回复。直到中午,科长在走廊里看见了她,才问道:
科长:小鲍,早上我让你送的材料你送了吗?
鲍莲裳:送到了呀。
科长:你几点送的?
鲍莲裳:我马上就送去了呀。
科长:你是怎么送到的?
鲍莲裳:哦,对了,您让我找的张秘书不在,我委托给办公室的人转交了。
短评:下属没有及时汇报的意识。不懂“工作不论大小,没汇报就不叫做完了”的基本道理。
解说:听到这话,科长脑子里马上冒出3个字“不靠谱”!继而心想:“此人今后不可重用!”当你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找人帮办的时候,你是先想起凡事都给你有个回馈、有个交代的人,还是找那种虽然很能干,却轻易不来给你反馈的人?
“事情办完了,来跟我说一声行吗?”这种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却没这个意识。结果在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自己还纳闷:我怎么得不到上级的重用呢?岂不知,就是因为你没做到不论大事小事都跟人家有个交代,有个反馈,才让人家对你不放心,而不重用你!
是啊,随着职场阅历逐渐丰富,自己的见识逐渐增长,甚至在担当了领导职务有了下属,亲身体会到了别人不给你反馈的那种忐忑和焦虑的心情时,才悟出自己当年是多么青涩、不谙人事。
同事之间缺少联络
案例No.2
由于产品质量原因,某地方城市的分公司那边出了问题,大批消费者出现身体不良反应,被送进医院抢救,地方公司的同事压力很大。北京总部的领导开会研究后,决定派一位主管副总临危受命,赶赴当地应对这次危机。
可是这位专员赶赴机场后,就如泥牛入海音信全无了!他人到了吗?那边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情况?事情处理得顺手吗,进展如何?总部对这些一无所知。
直到把事情处理得差不多要返京了,这位专员才跟总部联络。他说:“一到地方就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危机的处理,在没弄出个眉目之前没时间,也觉得没必要和总部联系!”
短评:典型的不顾别人感受的行为,缺乏信息共享意识。
解说:难道总部的人就不惦记第一线的情况吗?情况不明,总部的人难道就不担心吗?要体谅别人的感受,工作上密切的信息共享,能让职场的运转及时、高效、准确,起到规避风险、避免浪费等诸多作用。所以,应该及时地把自己得知的信息分享给相关的人。
下属和上级之间没有商谈(请示)
案例No.3
上级指示鲍莲裳负责做一份公司内部通报,专题报道一下这次新产品开发的幕后故事。鲍莲裳在学校学的是新闻报道专业,进了这家公司后被安排做与所学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觉得有劲使不出来。这次接到这项工作,可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接受任务之后,鲍莲裳甩开膀子开始大干,不辞辛苦地到处采访调查,得到很多一手资料和同事们在研发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甚至连销售部的销售方针和准备好的促销计划都弄到了手,还搜集到了很多关键相片。
这么多的素材,哪个能采用哪个不适合用?是不是该请示一下?转念一想,科长又不懂报道专业,万一砍掉那些关键素材是会影响报道质量的,岂不可惜了?算了吧,先按自己的设想弄出来再给领导看吧。
于是,鲍莲裳按照自己的设计选好了素材,排好了版。看了看,怎么看也觉得比以前由别人办的任何一期内部通报都做得好!于是信心十足地拿去给上级看。可是上级看完了很吃惊!这可是内部通报啊,全体员工都会看到的,有些内容是不适合这么公布出来的呀!
短评:不懂的事情需要及时请示,不要想当然,更不要擅自做主。
解说:返工是最大的浪费。当自己拿不准时不要想当然,先请示再行动,能纠正跑偏,避免走弯路。而且这样擅自做主等于越权,在上级那里是不会有好印象的。而下属经常去请示,给上级留下的是谦虚、认真、努力工作的好印象。
凡此种种,不仅让你的上级不满,也给与此事相关的人员造成了不便。当然,也不可避免地给你自己带来了种种不便和损失,甚至阻断你的升迁之路!
读者通过阅读《基础篇》,了解了在职场上还有一种沟通技能叫作“报联商”,也初步知道了自己和上级、同事之间的沟通“怎么了?”“为什么?”,也了解了一点“该怎么办?”于是开始按书里说的方法,该具体实施报联商了。
可是执行起来,却不尽如人意!不信,请看:
二、学习过《基础篇》之后,怎么样了
汇报了
案例No.4
以上海为中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办了多家连锁分校的外语培训学校的老总,给我看了一份刚刚收到的下面分校校长写来的周报:
“古贺老师,你看这汇报上写的,Q市分校上个周末有两名教师同时递交了辞呈!这个校长真是的!这两名教师为什么辞职也不写,后续他打算怎么应对这个局面也不写!古贺老师啊,你不是给他们培训过报联商了吗?培训后,他们的确有明显的改进,原来他们什么都不汇报,都得我去一一问他们才说,就像挤牙膏,我这儿是什么也不知道,没把人急死!培训完了这可好,现在倒是发生什么事都知道主动跟我来汇报了。可是你看看,信息倒是报过来了,可这叫什么报告呀!光告诉我他那里发生了什么事,这有什么用!造成了什么后果?为什么会这样?他打算怎么办?如何杜绝后患?这,这,这什么都没写!难道这是要我来给他拿对策吗?”
短评:报联商停留在初级水平。只知道该汇报,就例行公事地“有问题报问题,没问题报状态”。
解说:通过《基础篇》的学习,我们学到了报联商的基础知识,知道应该主动去和上级、同事、客户沟通。通过交换信息达成共识,解决第一线的问题,推动工作前进。
但仅仅知道应该汇报事实,那是远远不够的。上级期待的是你能够进一步地针对问题拿出对策来,帮他做更多的事。
联络了
案例No.5
鲍莲裳:科长,据我了解,最近竞争对手展开了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活动,攻势非常猛烈,对咱们的销售构成了巨大威胁。
科长:哦,是吗?具体是哪些产品?集中在哪个区域?什么时候开始的?降价幅度多大?持续多长时间?你觉得我们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鲍莲裳:这个……我还没弄清楚,也没想过。
科长:小鲍,你的报联商还没学好呀!去,查清楚了再来!
短评:内容含混,信息太粗糙。
解说:把得知的信息及时地联络给相关的人,做得对。但是作为发信方,你发出的这条信息承载了你赋予它的什么含义?(你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想让上级就此采取相应的对策?那么看看你自己发出的信息是不是令上级无法判断,无法决策?这种水平的联络是达不到你的目的的。
商谈(请示)了
案例No.6
鲍莲裳:科长,发往广州的那批货到了,可是他们来电话跟我发了一通火。
科长:怎么了?
鲍莲裳:说是验货的时候发现有两箱在途中破损。
科长:是吗?这种事以前怎么处理的?你知道吗?
鲍莲裳:知道,应该同意给他们换货,然后再找运输公司索赔。
科长:那就快去处理!还来问我!
短评:责权领域没搞清。不知什么该请示,什么可以不必请示。
解说:商谈(请示)主要是指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时去找上级请示方法。但是,那是指在自己权限范围内无法应对,或是在权限外的事情不能擅自做主时才去请示。像这种自己权限内就可以处理的事情,既然上级已经授了权,而且有过先例经验的情况,完全可以自己先应对,事后仅简单地向上级通报一下结果(让他知情的程度)就可以了,不必再一一拿去烦他。
为什么会这样
凡此种种,一旦实行起报联商来,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真是不胜枚举。经常是发信方(说的人)和受信方(听的人)都不满意!
难道按照《基础篇》说的那样,积极地跟别人报联商,错了吗?
我的回答是:你没错;你也错了。
没错的是你已经树立了跟别人分享信息,去报联商的意识,这是没有错的。但是你所选择的时机,谈话的内容,所用的方式、方法等,在操作的技术层面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不妥当的。因此你才会不顺利,才会碰壁,才会让对方不满。
报联商一旦具体实行起来,困惑还很多
下属不满:
· 不是让我去汇报吗?我去了呀,也详细汇报啦,怎么上级还不满意呢?真难伺候!
· 这份调查报告我是花了多大心血做的啊,连周末都没休息,怎么上级还说不行呢?
· 我不是跑着去办的吗?你看我这一身的汗!怎么还说我不对呢?
上级也不满:
· 这事你为什么不早点来告诉我?
· 你讲得这么详细,讲了这么半天,但我还是没听懂。
· 为什么不准备好了再来?
· 现在太忙了,这种事以后再说!
究其原因,上下级间的沟通冲突往往是在下面这些地方有差异:
· 时机不对;
· 方式不妥;
· 事实不明了;
· 谈话的顺序不当;
· 不是对方急于想听的内容;
· 对象不对;
· 数据不准确;
· 没有对策;
· 没有自己的主张;
· 不完善,没有可比性的参照,等等。
报联商是有级别的
仅仅在《基础篇》里学到的技能,在执行中会因种种因素制约而衍生出很多变化来,因此报联商的执行是有不同层次的。
· 对方——时机合适吗?想听什么?对数字敏感?怎么报?
· 目的——紧急报告?先报数字?先报现状?为了什么去报告?
· 自己——敢认错吗?隐藏什么了吗?用什么口吻说?是不是带有主观性?说到什么程度?
对第一线实施的调查结果
在《基础篇》出版之后,为了续写《实战篇》,我利用给学员授课的机会对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做了问卷调查,想看看上级在上下级沟通方面到底都有哪些烦恼。结果把收集上来的问题整理分类后发现,职场里的管理者们迫切希望下属改善的沟通大多集中在下面10项:
1.来汇报时最好先说结果。
2.一定要向发出指示的人直接汇报!
3.坏事要早报,即使我在会议中,也要递条子进来通报我!
4.即使不必回电话,你接到了重要客户的电话,也应该尽早来通报我一声。
5.能当面谈的事不要都写邮件,到我这里面谈最好。
6.不要使用抽象的表述。尤其对时间、对象、数量、地点等要素,要具体说清。
7.完成工作需要较长时间时,应该有中间报告。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应该主动联络。
8.不要擅自判断汇报和联络的重要性!不清楚时应该和周围的人商量着办。
9.去找人商谈或讨教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10.即使私事,如果和工作相关的话,也应该汇报或事前请示一下。
由此可见,上级不是对你跟他报联商不满,而是对你选择的时机、方式、方法等具体做法不满。也就是说,我们学了报联商《基础篇》,知道了该主动去跟身边的人报联商,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很多技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了上级期待的汇报是什么样的,那么作为下属,就应该在自己的汇报方式、方法(How to do)上多下些功夫。
三、怎么办
对策
其实,报联商在执行层面是大有学问的,是有很多具体操作技巧的。
《基础篇》的写作架构是按照6W3H全面展开的,其用意是全面介绍报联商的基础知识。因为该书是将报联商文化第一次以书籍的方式引进中国,介绍给广大读者,不全面详细介绍讲不清楚。
纵观《基础篇》的内容,基本上是在扭转职场打拼者的一些错误观念,帮助读者树立积极实行报联商的意识。也就是懂得不要把信息抱在自己怀里,适时、适当地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去。简而言之,《基础篇》可以说主要就讲了这么4个字:去,别不去。
在提出了“怎么了”“为什么”之后,为了让读者也能知道应该“怎么办”,《基础篇》也简单地介绍了一些“How to do”的具体技巧。但受篇幅所限,《基础篇》不可能就“应该如何去做”的具体技巧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
鉴于此,这次推出的《实战篇》,就是给已经阅读过《基础篇》之后,在实践中感到困惑的读者详细介绍具体做法和实操技能,以便答疑解惑。
希望它能解答你面临的困惑,给你的职场沟通提供方便,给你的职业生涯添翼增速,助你腾飞。
引子
那么,我们去报联商时,为什么经常会碰壁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知己”却不“知彼”。也就是没有“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其主要表现就是:你的报联商目的和对方的目的不吻合,你的报联商模式和对方的模式不契合。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