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课堂的100个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从两次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体验到的

第一次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分析这节课的目标就是认识几分之一,重点是1/2,在此基础上扩展到1/3、1/4。基于建构主义的理念,我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一半”引入,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到黑板上表示“一半”。学生的表示方法特别多,有的画了一个长方形,从中间断开;有的画了一个正方形,中间画了一道线;有的画了一个圆形,中间画了一道线;有个学生在黑板上写了一个“3”,我问这是什么,他说是一半,我表示不理解。我说:“怎么是一半?”他说:“我姓林,是左右结构,木是3画就是林的一半。”还有个学生画了个村子,画了两片桃叶,还画了一把菜刀,把桃子一切两半。他画得很认真,花费了很长时间。然后,我开始讲解:“你们刚才画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简单方法表示……”于是出示1/2,并顺手把学生画的内容统统擦掉,因为还有新的板书(事先设计好了的)要写。结果没料到的事情发生了:画桃子的学生整节课都闷闷不乐。我走到他身边悄悄地问:“你怎么不高兴呀?”他说:“不是您让我们上去画的吗?为什么刚画完就又擦掉?”事后,我了解到这个学生是班里画画最棒的。由于我心里总想着要把重点知识讲清楚,把该写的板书都写上,没想到竟伤害了这位“小画家”的感情。后来我每想到此,就感到后悔莫及。实施《课程标准》后,我又教学这个内容,就有意识地调整了数学目标,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所以在出示1/2后没有立即擦掉学生们在黑板上的“作品”。但又不能让这些学生总停留在用画画来表示分数。我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生活中的分数?”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我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吃了一个,正好是1/10。”我就把1/10写到黑板上。接着问:“刚才画图的几个小朋友,谁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表示1/100呢?”他们都上来了,要把原来的那个图重新分成100个小格。在他们分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做游戏,把两条线段藏起来,只露出第一条的1/2,第二条的1/3,而露出的部分是一样长的,让学生猜哪条线段长。其中有两个学生走过来说,也想跟我们一块做游戏,我问他俩为什么要和我们做游戏,他俩说用画图来表示1/100太慢了,觉得用分数表示还是挺好的。我马上拉着他俩的手说:“你们终于愉快地接纳了分数这个新朋友,谢谢你们!”他俩特别高兴地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还在画画的几个小朋友,你们怎么办?”“我们还要画。”“好,既然你们这么喜欢用画图来表示分数,那就继续画吧!”我在1/100的分母上添了一个0后说:“1/1000该怎么表示呢?你们能用画图来表示吗?”见他们画着画着为难了,于是就自动放弃画图,个个轻松愉快地加入了做游戏的行列。这时,我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文字都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更好地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画的图;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示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这时,很多学生纷纷到前面擦掉自己的“作品”,只有一个学生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我尊重他的意见,并把他的“作品”用粉笔围起来保留在黑板上。

我认为,教师要学会期待,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集体中很重要,自己提供了信息,能够帮助同学们研讨,这就是自己存在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不断地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逐渐养成对数学的情感。今天没学会1/2,没关系,还有明天,教师一定要给这样的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因为有些孩子就是需要比别的孩子更多一点的时间来认识和掌握新知识。如果我们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要求,就会在语言、态度、行为上出现偏差,而这个偏差有时是很不经意的,但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他可能从此不再喜欢数学,原因就是不喜欢你这个老师。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样一个新理念,既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我们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要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来。

(深圳市全海小学 刘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