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就这么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技术转移拨动创新琴弦马彦民.技术转移与自主创新战略【J】太原科技,2009(11).

“不断的创新就像跳动的琴弦,奏着经济成长的美妙乐章……”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创新所创造的巨大驱动力。创新这一概念是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5年1月9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让创新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那么,如何让创新惠及人人,如何让创新成果扩散,但使创新价值得到实现和放大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6年2月17日,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会议认为,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由会议内容,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拨动创新琴弦的正是技术转移,它促进了创新成果的扩散流动,实现和放大了技术创新价值。

1.1.1 技术转移是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技术转移是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创新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进入21世纪,我国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提出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以期到2020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并在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在对创新的呼唤不断升高的前提下,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任务尤其迫切。科技投入是把钱转化为知识;而成果转化与创新,是要把知识再转化为财富,增加人民的福祉。后者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

1.新世纪,自主创新奏强音

自主创新是以内生力量为主导的,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并使之产业化、市场化的过程。其本质仍然在于知识的创造、流动、更新和转化。所谓自主,一方面是指自主的主体以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为主导;另一方面是指创新目标的自主设定、创新过程的自主控制、创新成果的自主拥有。自主创新不排除充分利用外部的知识、技术和人才,作为自主创新过程的重要环节,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在自主创新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创新应包含知识创新(或者叫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部分。大学与科研单位是生产知识的地方,主要实现将资金变成新知识的科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挣钱的地方,主要实现把知识变成钱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技术转移”。如果一个企业试图自给自足包打天下,整个创新链就断了,其技术创新必定不会有很高的水平。

强调企业之间、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之间要加强技术转移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近几年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复杂性明显增加,产品的技术突破需要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技术集成,一个企业已很难独立完成。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变化,已迫使企业从内部的垂直集成转变为横向集成,一方面要增强自身某一方面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部资源的利用。

2.支持政策相继出台

技术转移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措施促进这项工作。2006年2月,国家公布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这个《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促进技术转移方面,提出要实施激励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对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给予政策扶持。

为发展技术市场,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于2007年12月联合印发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1.1.2 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

技术进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国家取得和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必须采取的基本措施,其重要性已被普遍认识;另一个途径就是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从产业发展和经济绩效来看,技术转移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技术创新是技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技术创新本身就包含了技术转移与转化。技术创新的起点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技术研发,其终点则是通过技术转移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技术创新的成功依赖于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又加速技术创新,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1.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华鹰.技术转移是企业技术创新中亟待破解的难题【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9): 63.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将面对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是市场竞争的无情法则。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产品的技术突破和创新需要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技术集成,仅靠一个企业之力很难完成。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变化,迫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从内部的纵向集成转向横向集成,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加大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对技术转移维持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技术资源不足,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是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代表性定义见表1.1。

表1.1 技术创新的代表性定义

综合上述国内外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利用专利信息在确定的技术目标下进行技术开发,并使创新成果转化,实施市场运作,获得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追求技术创新的价值和动力,在于它能够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技术创新的定义看,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围绕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实施市场运作的一个过程。

2.技术创新是技术转移的源泉

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包括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生产四大环节,技术创新的起点是企业通过对市场的预测选择研发项目,通过生产要素的投入而获取创新技术,如果没有产生技术创新成果,技术转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技术转移就无法实施。因此,技术创新支持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源泉是技术创新。创新活动较弱的国家或地区,技术转移活动相对乏力;而创新实力较弱的企业,能够开展战略性输出或者引进技术和知识的活动也很有限。

随着现代科技发明与创新成果的不断出现,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寿命周期在逐步缩短,这些情况为实施有效的技术转移创造了必要条件。目前,全世界有关新技术的信息量每5年就增加一倍,研究与开发经费(R&D)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技术创新支持和推动技术转移的同时,技术转移也加速科技发明及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缩短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目前,技术转移的周期已缩短为3~5年,呈跳跃式发展趋势。

3.从小到大:技术转移的滚雪球活动

创新活动决定了技术和知识得以转移的资源状况,而技术转移则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或流动,是对技术创新价值的实现和放大。因此,技术转移活动又常和另一个已经相当社会化了的名词“SPINOFF”(意即滚动、带动)相联系;这是因为,进入某一阶段的技术转移往往会带来一种连锁的、裂变式的扩散效应,人们会争相传诵某种新技术的概念和思想,然后努力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不断尝试着去应用这种技术。

回顾世界上地区性和国际性的技术转移发展历史,某些时候,企图在科学技术的竞争领域更胜一筹的人们更强调自身知识资源的战略作用;而在另一些时期,则更为强调引进技术或者强调外部技术和知识资源。长期实践证明:实行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融合的机制,以及以这种机制发展工业技术的国家和地区,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而技术转移活动所具有的扩散运动和机制,又反过来影响国家、地区、企业的经济活力陈向东.大转移影响世界的技术和知识流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通过技术转移的滚雪球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力量。技术转移加速了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创新是通过技术转移的实现来推动经济增长的。

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的关系,还可以从技术的寿命周期得到体现。技术的寿命周期是指一项技术或技术成果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时间跨度。由于新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为了克服技术生命周期的影响,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即要在一项技术进入技术转移阶段时就保证新的技术推向市场,从而克服因某项技术进入衰退期后对企业效益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断推进新技术与原有技术的结合和叠加,就可抹平因技术落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低谷,从而使企业效益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