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机遇、模式及运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宏观环境与政策

中国的生意人都知道一件事,政策是导向,更是商机,可以说跨境电商是“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庞大的消费市场及难以匹敌的制造业生态体系,是我国跨境电商引领全球的两大优势。基于这两个优势,国内电商和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案例中不乏像阿里、京东、小米等迅速崛起的顶尖企业。在全球经济的分工中,品牌、渠道和销售都在发达市场,我们的制造环节长期赚取较少利润,缺少话语权,资源支撑难以为继、各项成本上升,个性化消费导致产品周期大幅缩短,加工厂生存环境恶化。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欧美,但中国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5%~40%,它们也是就业和创新的重要来源,而在德国,小微企业的GDP贡献率达52%,墨西哥为54%,法国为58%,意大利高达67%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http://mckinsey.com/,2014年7月。查验侵权行为的难度加大,通过网络跨地域、跨国界销售侵犯知识产权物品的违法行为目前不断出现,对外贸易核销监管难、外汇收支性质归属难。在网络直销模式下,个人涉外贸易经营无登记、无备案、无报关、无核销,直接通过个人外币卡账户结算,游离于跨境贸易物流和资金流监管体系之外。在新形势下,受全球范围内经济持续疲软、外需不振等因素影响,叠加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及产品结构低端化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的外贸优势逐步丧失。在外贸形势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政策部门接连部署跨境电商出口业务规范,试图从政策面为出口业务注入源头活水,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外贸升级重获新竞争力

1.2.1 经济贸易环境

全球范围的经济持续低迷,欧、美、日增长乏力;依赖资源出口型国家,如委内瑞拉、俄罗斯、巴西等甚至陷入衰退;饱受战乱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一直萎缩。在危机之下外贸受阻,我国中小企业纷纷寻找新的产品推广销售途径和交易渠道,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进行网上产品推广销售和撮合交易,成为中小企业转型的首选。据数据统计,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外需不振,2015年我国进出口“双降”趋势进一步延续,而基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的外贸规模却不断扩大,2015年我国进口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预计约7600亿元,同比增长43%,出口零售交易额在外贸电商中占比由2010年的2%上升至8%。五年来的交易额年均增速CAGR为35%,2016年交易规模有望超1万亿元艾瑞咨询集团,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简版,2014年12月,同期传统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速跌入冰点,跨境电商将成为我国外贸的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存在的困难依然持续。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13.2%。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7%。例如,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分别下降7.2%和9.9%。根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已经超过了20万家,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2016年外贸又比2015年整体下降0.9%,出口下降2%,发达市场的贸易保护有抬头趋势,加之汇率失衡,未来形势仍然严峻,消费需求驱动下进口略增。

跨境电商交易额估值(万亿元)

我国2005—2016年进出口数据统计如下图所示。

中国2005-2016年进出口数据统计(万亿美元)

过去五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增幅甚微,但跨境电商的交易额却增长了200%,可谓逆势增长。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经济在GDP中占比持续攀升,2014年达到7%,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市场;2018年中国电商市场规模有望占据全球一半的电商市场。上述因素,加上中国作为第一大贸易国及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和市场消费能力,都将为中国保持在全球跨境电商发展上的领先优势奠定坚实基础。据统计,2005—2010年间私人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2%,而这个数字在2010—2015年间攀升至41%,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消费市场的“新三驾马车”分别是: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的消费者、新世代消费者和网络购物波士顿咨询,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2015年12月。当今世界贸易环境正发生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贸易保护、国际贸易格局和多边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近来,欧美谋划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重握国际贸易的主导权,通过TPP和TTIP助推经济复苏,以分享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红利,增加对这个地区的出口导向,重塑国际贸易格局。因此,要积极把握宏观战略导向,跨境电商是大势所趋,并创造了国际物流的巨大发展机遇。人民币在国内越来越不值钱,在国外反而越来越值钱,这对于跨境电商来说是双重绞杀。若GDP年均复合增长保持5.5%,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仍将扩大约一半,未来五年消费增量2.3万亿美元,相当于当下德国或英国消费市场的1.3倍。

资料来源:经济学人智库EIU及BCG分析

主要经济体消费市场规模情况

中美及全球外贸额占GDP的比重KPCB: Mary Meeker, INTERNET TRENDS 2015, http://kpcb.com/InternetTrends,2015.5.27

1.2.2 跨境电商的瓶颈

除了外部因素,跨境电商起步这些年也遇到了一些“成长的烦恼”,简单来说就是进出两旺、内外“双拥”:需求拥戴、通道拥挤。主要是结汇退税、海关监管、查验征税等政策导向,以及商品侵权、交易纠纷、国际物流与通关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主要靠商业力量去布局和推进,例如支付收款、侵权纠纷、海外仓、跨境配送等,这些影响市场发展的“运作瓶颈”,只要行业保持稳步增长,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参与者加入,资源投入、模式创新、跨国合作等方式都会从不同角度逐步改善每个环节。另一方面,更大的不确定性则依赖于政府和法规政策。解决小包货物和零散订单的监管是一个全球性难题,观察旺季各国海关及邮政的积压就知道了。传统少量的2C类到个人的包裹或快件,各国进出监管大同小异,电子化程度不高,几乎很少针对自然人的报关和贸易监管,对大宗贸易也没有什么影响,国际贸易历经几百年规则演变也已成熟,一切相安无事。但跨境电商爆发后,全球小件包裹一路飙升,可谓量变引起质变,B2B贸易曾扮演的全球供应链中间角色被B2C侵蚀,个人物品和贸易货物的差异在缩小甚至难以辨别,如果简单地让电子商务绕过传统贸易规则,必然引发外汇、税收、许可、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当政府试图新旧手段并用或是去探索新政时,行业发展过速,“政策跟不上市场、市场跟不上需求”,消费者一端已怨声连连。从通关方式看,一般贸易,由于海关采取信用分级、分类通关、无纸化通关等便利措施,各项政策完善,通关效率比较高;而跨境电商B2C模式成交的商品以快件或邮件方式通关,按现行针对个人物品的非贸易性质管理,实际已经突破了传统非贸物品的范畴。说到底,跨境电商还没有绕开贸易壁垒,如果世界真的“天下大同”,那么做跨境电商岂不是跟国内做电商一样容易了。

出口方面,B2C直邮销往国外个人的出口商品,电商成交和结汇、报关、商检、退税等环节无法连通,拖累效率。例如,由于产品订单零星,单笔交易金额较小,且通过跨国快递或航空邮件递送,达不到海关报关价值,或很难拿到海关正式报关单,所以出口时大多不报关,海关仅对其进行上机检验和随机抽检,无法按照经常项目联网核查,且交易物品从全国各地海关属地出境,无法实现单货相符。而没有海关的出关数据记录,外汇管理部门就无法验证货物真实出口温珺、王健,论中国在线国际贸易给政府监管带来的挑战,《国际贸易》,2013(2):26-30,也就无法实现外贸核销和结汇,政府少了一块贸易统计,而卖家也就无法按常规途径结汇退税。到了境外,各国海关对小额贸易监管也很复杂和困难,小件征税、侵权抽检、走私查验等工作量加重,通关效率低。

进口方面,国内居民对于跨境网购涉及的热点商品的需求强烈,而B2B和B2C适用于不同税率,但终端的小商户和个人难以区分,在不同交易模式下,国内市场“境外化”,传统监管方式难以满足税费认定,部分电商存在逃漏税问题。脱离贸易税,大规模行邮进口影响贸易公平,冲击国内市场,政府在税收收入方面获利甚少。如海外购中,一些企业或个人伪报物品品名、夹藏、伪造购物小票,利用晚间进行通关,试图逃避关税,还有的利用分散到各地邮寄的方法,防止批量邮寄产生联号而招致海关怀疑以此避税。同样,跨境贸易的双方分属两国,小包裹给商检工作也带来了极大挑战,检验检疫机构难以全面获取商品和交易等数据,监管查验不足便会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查验侵权行为的难度加大,用户退换货权益难以保证。这些都还需要管理部门权衡考虑,研究建立配套制度和高效手段。

此外,由于跨国交易没有地域限制,出现售后服务质量差、交易欺诈和网络隐私权等问题,有些消费者很难进行维权,卖家也可能因为买家的收货欺诈而遭受退款或重发的损失。这涉及了跨境电商的法律管辖问题,面对不同国家的客户、商家和平台,网购纠纷的责任界定对于卖家或买家权益保护方面还有争议艾瑞咨询集团,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简版,2014年12月。这些年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说法是“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机会”,监管的模糊阶段,正是市场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政策时不时来点利好之风。随着政策日益明朗、平台扮演强势规则管理者、物流业提供全程追溯等措施的到位,上述问题确实在渐渐消融。

1.2.3 政策红利

做生意讲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对政策的嗅觉越灵敏的商人越容易成功,这一点在我国体现得更加突出。政府的倡导往往会成为新行业“风口”,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颇有中国特色。国内电商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相当一段时间的宽松监管,而跨境电商对政策依赖度更高,尤其是进口,可以说是政府主动“搭台”的助推。针对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问题,自2013年起,各级政府下发的促进外贸发展的相关文件中,均涉及跨境电商便利化措施,并作为一个常态事项,列入国务院对国际贸易的例行指导文件中。重磅政策文件接连出台,也刺激了配套措施的快速落地。在市场自由化下,基于“胡萝卜+大棒”的政策安排可以成为政府监管制度创新的权衡方案,在有限垄断与竞争、激励与税收、权威与市场中实现动态平衡有序。各级政府迅速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包括建立适应电子商务进出口的新型海关监管、检验监管模式,实施相适应的税收政策。2015年以来,政策导向开始有所侧重,如B2B模式成主流、降低出口查验率、推动扶持企业走出去建“海外仓”。李克强总理要求“部署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新闻出处: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6月11日第1版:一是优化通关流程,对跨境电商出口商品简化归类,实施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管理,对进出口商品采取集中申报、查验、放行和24小时收单等便利措施;二是落实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鼓励开展跨境电子支付,推进跨境外汇支付试点,支持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拓展境外业务;三是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商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服务,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四是鼓励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通过海外仓、体验店等拓展营销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和自建平台,促进外贸提速放量增效。

有关政策文件和核心内容

自改革开放开始,试验试点已成为我国政策务实的重要实践方法。2009年以来,国务院及多部委联合分批确定了北、上、广、深、杭等53个城市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2年年底又确定上海、重庆、宁波、郑州、杭州5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后逐步推广至深圳等十余个城市。2015年3月,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标志着跨境电商政策红利释放和运作模式的成熟,继而2016年国务院又批复天津等12个城市综合试验区。2013—2016年政策红利“窗口期”,政府层面一直在释放跨境贸易利好,针对以快件或邮件方式通关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由海关总署组织服务试点,至2015年年底验收及2016年4月新政推出,总结出几个方面创新及经验。

一是探索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制度,建立进口阳光跨境网购渠道,从产业中长期布局,清理“灰色”入境,平衡进口税,产品追溯与监管规范,消费者权益保障,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倒逼国内产业发展升级,给予跨境电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通过企业和商品备案认证企业资质,对商品范围进行限定;二是通关模式创新,通过三单自动比对,实现分类通关、快速验放,降低海关通关压力成本,广州率先推出了“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通关政策;三是技术手段创新,依托电子口岸协调优势,实现与电商、支付、物流等企业的业务协同及数据共享,通过多方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及时共享,通过无纸化申报和随附单据电子化,对交易、支付、物流和申报数据的交叉核对,提升监管效率和严密性。

产业政策往往都存在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反复修正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政策有明显的层级性。通常是某个市场先于政策,表现出独特的成长前景,政府希望培育这样的产业机遇。例如跨境,国务院确定总体方向,商务部和发改委等做计划指引,财、税、汇及海关总署等部委做顶层设计,各省商务厅、经贸委及属地海关等推进模式落地,实际执行过程要接触到城市级的商贸主管部门、口岸或监管区的管委会、区内海关及商检、保税区经营者等。因此,产业早期方向性的政策,往往会被解读成千人千面,操作层面不甚规范统一。如“外贸国六条”曾明确积极扩大商品进口,增加进口贴息资金规模,但在市场草莽成长和“浑水摸鱼”一段时间后,政府势必要再出新规以“校正”。市场赖以运作的规则基础,一旦随政策发生变化,连锁反应将远超预期。显然,不仅跨境电商,很多新兴行业都有这样的经历。经验证明,在市场经济及全球化趋势下,国家层面制定具有可持续的、制度性的产业政策,要好过短期倾向性扶持,而地方政府抛出的实惠,对于招商引资而言效果却立等可见。目前,政策的操作层面还有要细化的,出口无票免征还未大范围试行,退税门槛高,出口后免于征税,国税和外管有待突破,出口报关的商品编码没有简化归类、工作量大;各试点城市监管不统一,不仅造成“窗口”重复建设,而且增加企业对接成本;快件、邮件方式通关的跨境电商,还未很好地纳入贸易统计;跨境进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面清单”仍悬而未决。

1.2.4 跨境电商“一带一路”

回到2013年跨境电商“元年”,适逢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瞻构想,市场发展与国家战略契合一致,通过双多边机制、区域合作平台探索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具体愿景与行动,强调消除贸易壁垒,大力发展电商平台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28日。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缓冲TPP及TTIP带来的贸易壁垒风险,推动区域中各国的自贸协定谈判,有利于我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一带一路”主要包括新亚欧陆桥经济带、中蒙俄经济带、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从国外需求看,相关国家和我国经济互补性强,各沿线发展呈现较大的差异,洲际铁路运输线建成,运输时间和成本大降,有利于突破跨境电商发展的物流瓶颈。

“一带一路”

从产业发展看,跨境电商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贸区,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

1.北线,中国(东三省)—蒙古国—俄罗斯—北欧(波罗的海沿岸)

蒙古国人口约300万,人口少、电商体量小,网民约占总人口七成,年轻人是网购主要群体,性价比高的日用品是网购的重点商品。蒙古国物流配送体系尚可,其自2011年起实行户户通邮政,乌兰巴托等市内递送服务开始发展,基本能够满足网购配送需求,目前“中俄蒙跨境经济合作区”三方已签约。俄罗斯是跨境必争之地,规模可观、增速很快,我国网店在俄罗斯跨境电商中的份额超过2/3,占据主导,后文有详述。在北欧,电商在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四国稳步增长,近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例如,跨境电商占瑞典网购额的三成,速卖通曾称,其在瑞典的在线购物应用中已经排到了第一。

2.中线,中国—中亚—西亚及中东—中欧—西欧

中亚五个“斯坦”国,发展相对落后,生活所需品严重依赖进口,网购算是刚刚萌芽,由于信息不透明和贸易水平落后,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价差,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渗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能够触及到传统进口市场无法满足的人群,包括女性(穆斯林禁忌)、小企业和乡村。据悉,哈萨克斯坦的B2C网站chocolife.me和吉尔吉斯斯坦B2B网站prodsklad.kg比较活跃,但还没有像样的纯电商网店。由于信用卡使用限制,网络支付存在很大风险,货到付款是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亿邦动力网,21万亿美元!一文揭开“一带一路”的电商面纱,2016.2.10。但借助移动互联和对外开放政策,跨境电商必将有重大改变。

西亚及中东,跨境电商正在爆发。中东电商市场从2011年的70亿美元到2015年突破150亿美元,年均增幅近20%。中东地区各国电商渗透率较高,阿联酋为46%,沙特为25%,科威特为35%,阿联酋是该地区最大的B2C电商市场。物流主要是汽运,支付约八成是货到付款。而以土耳其为首的西亚国家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也值得关注,据悉土耳其7700万的人口中,网民比重超一半。

中欧包括德国、波兰、捷克及瑞士等8个国家,德国是龙头,也是欧洲电商市场增长的强大引擎,目前电商行业规模在500亿欧元。西欧,做跨境电商绝不可错过英国,2016年网络零售占英国总零售额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13.5%上升至23%,总值超过2000亿欧元。法国的电商发展也不逊色,势头要赶超德国。

3.南线,中国—东南亚—南亚—东非—南欧(地中海沿岸)

东南亚是全球B2C电商发展第二快的市场,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电商发展势头强劲,紧随中美脚步,这里将迎来电子商务的黄金时代。目前,这里网购仅占全部零售的2%,阿里、京东等中国电商巨头也潜入了东南亚,印尼电商网站林立,竞争也愈发激烈。物流体系相对健全,邮政和快递公司提供到门的递送,马来西亚、新加坡及越南等国的邮政小包在国际上还名噪一时。南亚,就看印度。纵观“金砖四国”,印度网民数仅次于中国,随着无线网络的接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印度电商市场到2025年可以达到2220亿美元的规模。各大电商抢占市场,投资、融资、并购、扩大规模的步伐,并不是因为印度的电商发展水平很高,而是因为其具有发展潜力。

非洲,由于线下零售商店非常分散,没有大型商场,且产成品的匮乏,目前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2015年17个非洲国家GDP增长5%以上。到2020年,52%以上的非洲人将有自由购买的能力,而这些群体会成为国际商品的主力消费群体,这是一个年轻的电商市场。2016年非洲移动用户数将突破10亿大关,智能手机和新一代网络的普及,将驱动非洲移动电商的快速发展。其中,很多中资外贸企业在肯尼亚。

南欧,大多数国家为发达国家,对3C、服装、家居及户外用品的需求量较大。意大利拥有4000多万网民,电商规模约为300亿欧元,增长率在10%左右,网购很普遍。而在西班牙,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70%,网络消费者超过1500万,电商市场的年增长率达20%,超过50%的网购消费者进行跨境消费,占商务交易总额的44.2%。西语系市场不容小觑,我国很多外贸电商都专门针对这个市场。

跨境电商成为新时期我国深化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窗口,通过打造一条“网上丝绸之路”,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往来和中小企业发展,增进各国企业和人民之间的互信合作和共同发展。而国家层面的协调,通过与相关国家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规则、条约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包括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邮件快件通关商检的监管模式、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和溯源机制等,健全跨境电商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的国际拓展。在各种双边、多边谈判中,也考虑了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实际问题,帮助国内企业处理跨境电商贸易纠纷。

1.2.5 互联网+外贸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全国遍地开花,电子商务已不仅是虚拟经济,更是数字化的实体经济。百花齐放的互联网创业群体,“中国梦”迎来“众创、众享、众智”的时代。跨境电商是“互联网+外贸”的具体创新形式,为各种创新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平台,提高了中小企业出口能力,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使得他们成为“小微跨国企业”;让我国消费者轻松、便捷地获得多样化的世界各地商品,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消费品的诉求,也激活了一批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的成长,并帮助市场机制和有效竞争的形成。政府之所以选择跨境电商作为外贸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主要是出于贸易模式、技术提升及产品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跨境电商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外贸产业链,帮助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帮助创业创新和中小微企业快速进入外贸市场,捕捉市场新变化,打造更多国际品牌。

全球供应链价值曲线

根据世贸组织的报告,国际贸易的基础就是规则,是建立信任的保障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5, http://www.wto.org/statistics。跨境电商,让中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经贸治理中,参与到更多的数字商务市场中。过去,中国在整个经济贸易活动中经常陷入被动的局面,不能在复杂的国际经贸中掌握主动。信息经济下的“制造大国”更加国际化,开放互联的环境有利于用更低的成本覆盖更多的目标客户,让中国制造直接面向更充分的市场化竞争。另外,跨境电商为小企业和消费者迎来“普惠贸易”时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商业模式、产品及市场结构的变化,使得国际贸易出现了新机遇和转型。消费者、企业和更多在传统贸易中的弱势群体都可以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获得更优质的资源、服务和多种多样的渠道,国际市场信息更加透明,贸易流程也更加方便。“普惠贸易”又称包容性贸易,是指各个阶层的贸易主体,尤其是贸易弱势群体能够参与到贸易中来的服务,其核心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贸易服务。我国正因为具有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才抢得先机与美国一道成为全球跨境电商中心。

跨境电商实现了小订单与小需求的对接,符合消费模式转换的新特点,满足了多元化需求。中国消费升级和高性价比制造业输出,“全球采购、全球销售、全球消费”!学者看到议题,创业者看到商机,“互联网+外贸”使我国对外贸易及进出口相关产业快速创新融合,跨境支付、外贸服务、物流网络等创业机遇成为对外贸易及口岸经济增长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