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原理与操作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是指单位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针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制定的控制措施和程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离不开有效的控制活动,设计和落实有效的控制活动一直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而这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密切相关,只有采取了恰当的内部控制方法,才能有效保证内部控制活动顺利有效开展。

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岗位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为此赋予个体的权力的总和。不相容岗位是指从相互牵制的角度出发,不能由一人兼任的岗位。一般来说,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包括:提出事项申请与审核审批该事项申请的岗位相分离、业务审核审批岗位与业务执行岗位相分离、业务执行岗位与信息记录岗位相分离、业务执行和审批岗位与内部监督岗位相分离等。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是内部控制体系中最基本的控制手段,集中体现了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理是相互牵制,其设计原理在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员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低于一人舞弊的可能性。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面系统分析、梳理业务活动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从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下属单位、各岗位日常管理和业务办理的所授予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关系到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和资产使用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完善的内部授权审批制度将有助于明确岗位权力和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层层把关,有助于单位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要求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授权都应以法律、行政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并予以书面化,通知到经济活动业务流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授权一经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的审批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对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及大额资金使用,即“三重一大”业务,还应当通过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合理保证决策科学性,确保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3.归口管理

归口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管控事项的性质与管理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的前提下,明确单位内部各个业务的归口管理责任单位的控制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有些经济活动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具体开展,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就容易导致经济资源流失的风险和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还有一些经济活动涉及的内部部门较多,需要各部门协调完成,如果不进行统一管理,明确权力和相应的责任,一旦发生问题,各部门就可能互相推诿,影响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单位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业务性质,将同类的业务或事项由一个部门或者岗位进行统一管理,如收入归口管理、资产归口管理、合同归口管理等。

4.预算控制

预算是指单位根据工作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反映了预算年度内单位的资金收支规模和资金使用方向,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为单位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实现工作目标提供财力支持。

预算控制要求单位要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预算控制不同于本书第五章的预算业务控制,预算业务控制是对预算业务的控制,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等环节实施的有效控制,在该业务控制中可以选择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等各种控制方法,而预算控制,本身是一种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作用。所以对收支业务、政府采购、建设项目等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强化预算约束,以规范和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

5.财产保护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配置、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对资产予以保护,以确保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单位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定期清查机制、资产控制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强化检查和绩效考评,采取资产购置、资产登记、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处置报批等措施,确保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6.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利用记账、对账、岗位职责落实和职责分离、档案管理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该控制方法是实现合理保证信息真实完整这一内控目标的重要方法,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合理设置会计岗位,确保各岗位权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着力提高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确保会计人员正确行使责权;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确保会计基础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编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等。

7.单据控制

单据控制是指对单位经济活动中外部来源的报销凭证和单位内部形成的表单予以控制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创新性的控制方法。

单据控制从种类上或来源上可分为表单控制和票据控制。其中,表单通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内部凭证,票据通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在报销环节使用的外部凭证,用以证实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及具体发生金额。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单据控制主要包括单据制度化和使用、管理单据规范化两个方面。单据制度化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使用和管理单据规范化是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表单和票据,具体包括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的全环节和全过程,避免单据使用不当、管理不善等情形的发生。

8.信息内部公开

信息内部公开是指对某些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在单位内部的一定范围内,按照既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公开,从而达到加强内部监督,促进部门间沟通协调以及督促相关部门自觉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是监督的最好方式,因此,信息公开也是一种内部控制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在搭建信息公开平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深化信息公开内容、完善信息公开基础等方面进行努力,建立信息公开责任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和细化信息公开内容,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创新信息公开方式,扩大信息公开覆盖面。以信息化为平台,及时收集各方的反馈意见,构筑行政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的互动机制。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规范性,使信息公开工作做到主体明确、程序规范、方式灵活、反馈顺畅、回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