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学秘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失控”是件恐怖的事情

人有多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呢?人们害怕承认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无法掌控世界的事实,以至于你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哪怕是他们正在掌控的错觉,他们也会因此觉得多了一点安全感,少了一点焦虑。

电梯的关门键与疗养院里的植物

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让志愿者暴露在强噪音中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其中一组志愿者不能控制噪音,而另外一组志愿者面前放着一个按钮。科学家告诉他们说,按这个按钮就可以停止噪音,但又嘱咐他们只要还能忍受的话,就尽量别按。实际上,按钮没有任何作用,它是让志愿者形成了一种自己可以控制噪音的错觉。在实验中,其实并没有志愿者真的按下按钮,但他们比没有按钮的志愿者更好地完成了任务。有控制感的错觉让他更能忍受痛苦。罗尔夫·多贝里.(2013).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16.控制错觉).中信出版社.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很多电梯的关门键根本是不起作用的。为了安全考虑,不少电梯都被设计成是在开门后间隔一个固定时间后才能关闭。但是这些电梯里无一例外都会有一个关门键,如果你按下关门键,它甚至会亮一下或者闪一闪,好像告诉你它正在努力关门似的。为什么要安上这样的一个不起作用的按键呢?这是因为只要乘客感觉自己正在控制关门这件事,他们就会觉得安心。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很多写字楼里的空调温度调节开关也只是摆设。其实这些写字楼的中央空调是无法调节温度的。但楼里难免一些人觉得太热,另一些人觉得太冷。于是空调厂商就很狡猾地在每个办公室里都安装一个温度调节开关。只要让人们以为自己正在控制温度,他们对温度的焦虑感就下降了。即便我们的行动实际上对世界毫无影响,我们也总是试图去做点什么,只要自己做了,就会产生行动控制了结果的错觉,让自己好受一点。例如,我们明知道掷骰子时点数大小完全是随机的,但我们希望得到小一点的点数时就会轻轻抛,希望得到大一点的点数时就会用力抛。这种心理无处不在。

可见,“感觉到自己有控制力”这件事,即便是个错觉,也能显著降低人们的焦虑感。如果它成真,那就更是威力无穷。有研究表明,员工如果能主宰自己那片办公区域的外观和风格,那他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变得更高,身心也更加健康Knight, C.&Haslam, S. A.(2010). The relative merits of lean, enriched, and empowered offices: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workspa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well-being and productivity.16(2), 158-172.。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员工可以自己设计办公区的谷歌公司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创造力。控制感带来安全感,安全感让人松弛。而松弛是催生创新的最佳方式。

在一项经典研究里Langer, E. J. & Rodin, J.(1976). The effect of choice and enhanc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g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34(2), 191-198.,科学家给住在一个疗养院四楼和二楼的老人分别布置了一些任务。科学家对四楼的老人说,疗养院准备了一些植物送给老人,老人们可以从植物里自己挑选一个去养护(也可以选择放弃),一旦拿到了植物,他们就得自己负责照顾它。另外,疗养院还安排了电影放映,老人们可以在两个时间里自由选择一个去看。二楼的老人得到的信息则做了变化,他们没有选择植物的权力,护士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株植物,而且他们被告知护士会每天负责照顾这些植物。电影放映的时间虽然还是有两个,但疗养院会通知他们在哪个时间去看。显然,差别在于四楼的老人拥有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而二楼的老人对生活完全失去了控制力。结果在随后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四楼的老人觉得自己比二楼的老人更快乐,更富有活力。他们甚至变得更加机敏,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更要命的是,18个月后科学家重回疗养院,发现二楼的老人中有30%离开了人世,而这个比例在四楼的老人中仅为15%。可见,失去掌控力的恐惧对身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甚至影响到了寿命。

夏洛克的假死之谜与恐怖电影的至高境界

其实,我们一直在电影里模拟体验这种恐惧。电影要抓住观众的情绪,最好的方法不是从正面直接迎合观众,而应该是反其道行之,观众越害怕什么,就越拍什么给他们看。影片情节越与观众内心的恐惧相印证,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会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起伏,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观众害怕失去亲人,就拍生离死别给他们看;观众害怕失去控制感,就让角色的命运失控。所以,最好的恐怖片和惊悚片几乎都能让观众体验到失去掌控感的恐惧。恐怖片的至高境界不是用那些黑暗中忽然伸出来的手和突如其来的巨响惊吓观众,而是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命运不再受到他自己掌控。日式恐怖片特别擅长渲染的正是这种失控感,比如《午夜凶铃》里,女主角的性命悬于冤魂之手,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夺回命运的控制权;日本恐怖片《催眠》里,角色的生命被那个看不见的催眠高手玩弄于股掌之中。美式惊悚片则很善于营造出整个失控的世界,《侏罗纪公园》让人肾上腺素狂飙的紧张正是来源于编导将人物放置在一个完全失控的危险环境中。在华语恐怖和惊悚片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双瞳》完整版里的大屠杀一段,在本来波澜不惊的情节推进中瞬间让我感受到失去对命运掌控的巨大恐惧。

“失控”是恐怖片和惊悚片最基本的设定,而一旦观众发觉人物其实可以掌控住他们的命运,影片营造出来的“抓人感”就会瞬间被破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编剧对《神探夏洛克》(Sherlock)第二季结尾福尔摩斯假死之谜的解释。在第二季结尾,福尔摩斯被莫里亚蒂逼入绝境,如果他不跳楼自杀,好友华生、房东哈德森太太就要被狙击手枪杀。由于没有办法控制这些莫里亚蒂安排的杀手,于是福尔摩斯对命运失去了控制。虽然观众都清楚福尔摩斯一定有办法将局面逆转,但他们其实是享受这种失控感带来的刺激的,他们期待的其实是福尔摩斯在莫里亚蒂占尽上风的局面下绝地逢生、险中求胜。可第三季第一集中揭开的福尔摩斯假死之谜最让人不爽的一点就是,原来在第二季结尾,福尔摩斯兄弟俩其实完全控制着整个局面,反而是莫里亚蒂被他俩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安排的杀手也被福尔摩斯兄弟俩安排的枪手直接解决了。于是观众的感觉就不是长舒一口气的“赢得好险”,而是咬牙切齿的“哼,原来我被耍了”。

而现实中,人们是很难像福尔摩斯兄弟这样做到“谈笑间,‘莫娘’灰飞烟灭”的,面对与恐怖片相比险恶程度不遑多让的现实世界,人会怎样提升自己的控制感呢?大概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下手:主观上,提升自己掌控命运的能力;客观上,打造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