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释疑,真正提高儿童语言能力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然而,许多父母的做法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判断家长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做法是否正确呢?
1.儿童阅读到底以谁为中心
一般来说,儿童阅读的主体应该是“儿童”,大多数推广儿童阅读的成年人都会这么认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以成人为中心”。比如,孩子读什么书由父母决定,孩子如何读听父母的安排,等等。父母总是希望找到一些好书,让书改变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
大多数时候,儿童阅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打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成人立场”。父母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是不是对孩子的阅读内容仍然存在着“不放心”的心态,是不是仍然追求功利性的读书目的。如果是,就应当及时改正。
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应该是,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孩子自己来决定,孩子要如何读这本书,也由孩子自己来决定,选择读一本书,可以不为了学到什么,甚至可以什么目的都没有,单纯为了打发一下时间。
当孩子拥有这些阅读权利的时候,就说明阅读真正实现了以儿童为中心。不过,这里并不是说孩子可以决定一切,父母的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多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权利应该以阅读内容健康为前提,对于一些不适合孩子的书籍,应该坚决不让孩子读。
2.儿童阅读应该坚持哪种方式
对于儿童的阅读方式,有的父母认为应该坚持“引导式的阅读”,而有的父母则认为应该坚持“思辨性的阅读”。那么,到底哪种阅读方式更适合孩子呢?
其实,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方式。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们是不矛盾的,分别属于不同的阅读阶段。很多家长认为“引导式的阅读”属于浅层次的阅读,而“思辨性的阅读”属于深层次的阅读。因此,孩子只做“引导式的阅读”是不够的,应该多做“思辨性的阅读”,对于某种主题多加诠释,多加深入探讨,才有助于儿童对阅读内容有更深更全面的认知。
然而,过于深入的探讨,又容易形成标签化。很多时候,一本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是第一次读完后的感受,而是在多次反复阅读后的自我体验与省思之中。“思辨性的阅读”就容易将阅读带入“死角”。
因此,在儿童不同的阅读阶段进行不同角度的“引导式阅读”,鼓励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阅读,让孩子自己领悟,是不是更好呢?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思辨阅读,则可以在孩子年龄更大一些的时候,让他们自然绽放,自然思辨。
3.儿童阅读追求乐趣还是绩效
儿童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有些父母认为是为了获得“阅读的乐趣”,但大多数父母更多地认为是为了获得“阅读的绩效”,也有的父母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因为“乐趣”是“绩效”的一个方面。
事实上,两者很难做到有机统一。在当下的儿童阅读中,两者甚至出现了极其强烈的矛盾冲突情况。儿童阅读究竟是为了“乐趣”还是为了“绩效”,不同选择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
比如,有些父母不认为自己的实际行为是在指向“阅读的绩效”,却依然做着这样的事情:阅读时让孩子记住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让孩子记住好词佳句、感受以及读完书的反思;等等。
父母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认为可以固化阅读的成果,二是认为可以引导孩子去梳理自己的阅读过程,三是认为可以引导孩子深入去阅读一本书。父母认为,儿童的阅读需要也必须去引导,因为阅读的目的有知识性阅读、实用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式与要求自然也不同。
其实,这些都是一味地追求绩效的做法。如今,父母对儿童阅读的重视程度很高,但仍然难以取得更深入的发展,这与过于重视“阅读绩效”是息息相关的。所以,父母在讲究阅读绩效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关注一下孩子阅读的兴趣呢?
4.儿童阅读父母该充当什么角色
陪孩子一起读书,父母该以什么角色参与,这是一个存在争论的话题。有的父母认为应该是“亲子阅读”的方式,也有的父母认为应该是“同伴阅读”的方式。那么,这两种方式存在怎样的区别呢?
“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乐趣,给孩子带去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同伴阅读”,是同伴学习在阅读领域的应用,阅读同伴之间通过合作的形式对整本书进行探究、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在同伴阅读中,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读物,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当下,“亲子阅读”占据了儿童阅读推广的主流。但这种方式似乎更适合学龄前的儿童,对于学龄期的儿童其成效并没有想象中大。因此,要想真正改变学龄期儿童阅读存在的问题,就更需要“同伴阅读”了。
不过,父母对“同伴阅读”似乎重视得不够,因为“亲子阅读”可以轻松地进行,而“同伴阅读”则需要父母建立小型读书会,协调不同家庭来进行,难度提高了很多。但只要父母肯尝试,就会给孩子更好的阅读指引,真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即便是亲子阅读,父母也要和孩子成为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引导孩子读书。很多时候孩子的理解并不一定比父母肤浅。父母和孩子是阅读的共同体,只有以伙伴式平等的姿态参与,阅读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孩子也才更乐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