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应试技巧
掌握一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应试经验和技巧,可以在考试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一)考前准备要充分
采用纸笔方式考试的,其中客观题部分采用计算机阅卷,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中填涂答案,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简答题和综合题这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用黑、蓝黑、蓝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但是实行网上评卷(将答案扫描成图片,阅卷老师在计算机屏幕上评分)的地区,要求考生必须使用0.5~0.7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将影响扫描图像的质量,从而影响考生的成绩。
考前除了应先找好考试场地的位置和路线外,考试时还必须带上身份证、准考证,以及钢笔(或签字笔)、计算器、2B铅笔和橡皮擦等文具,为避免出现意外,考生最好携带双份文具。
采用无纸化考试的,客观题部分通过单击鼠标直接在屏幕上选择正确的答案,主观题部分则通过键盘在指定区域输入答案。同时采用无纸化考试的,在正式答题前一般会显示有相应的考场须知,其中会对答题方法等使用说明进行详细介绍,考生应注意仔细阅读。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不论什么考试,有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都是值得了解并合理应用的。
1.先易后难地做题
在发放试卷之后,正式答题之前,一般有一段时间间隙。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浏览一遍试题,全面了解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等问题,然后大致计划答题时间,即第一遍做题用多少时间,第二遍用多少时间,最后留多少时间来检查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应注意计划适当的时间来填涂答题卡。
一般来说,对一套试题,应采用“先易后难”的做题总原则,将考试过程分成做简单题、攻克难题和检查3个步骤来进行。
当阅读一道题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看出该题的做法,或者即使能看出该题的做法,但是解题非常麻烦,需要的步骤多、时间长,即可以先不做该题,对该题做一下标记即跳过。
第一遍剩下的题目往往需要仔细分析和思考,甚至有的题目还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答案。如果在做题过程中陷于某道题上的时间较长,无法进行下去,千万注意应暂时放弃该题,不要在一道题上花掉过多时间。
在考试最后尽量安排时间来做检查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还存在拿不准的题,最好不要改变答案,因为往往第一感觉的正确性更大。
2.看清题目,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
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再寻求最佳答案。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如果一看到一个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就立下决断,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很可能会丢掉不该丢掉的分。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项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因此,建议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项,然后再进行选择。
例如下面这道题。
下列各项中,最终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是( )。(改编自2012年真题·单选题)
A.溢价发行股票形成的资本公积
B.因联营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本公积
D.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形成的资本公积
做该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最终”二字,其次还要判断涉及的科目是否属于所有者权益。该题的解析如下:选项A正确,溢价发行股票形成的资本公积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属于所有者权益;选项B错误,因联营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虽应记入“其他综合收益”,但在处置对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原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不属于所有者权益;选项C错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在出售时应转出记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不属于所有者权益;选项D正确,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形成的资本公积先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可行权日后,企业根据行权情况,将相关金额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也属于所有者权益。如果没有理解题干的具体要求,就可能误认为选项B、C中的“其他综合收益”均属于所有者权益,而未考虑到其最终应记入“投资收益”,而错误地认为本题所有选项均正确。
3.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复习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有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出现。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惊慌失措,题目的难度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自己不会做,别人同样可能不会做。
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先看清题目的评分要求,如未注明做错要倒扣分数,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还有答对的可能。对于计算分析题或综合题,把自己能够想到的、与该题目相关的会计处理原则或公式答上,判分时或许可以得到一点要点分或步骤分。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成绩,甚至考出高分。下面将针对“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题型(依据2013年考试)介绍相应的答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单选题,15题,15分)
顾名思义,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题型,单选题是较简单的一种题型,在单选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解答单项选择题时,以下技巧可供参考。
(1)运用排除法。
如果解题时不能一眼看出正确答案,应首先排除明显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都直接摘抄自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需要命题者自己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所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被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的概率。
例如下面这道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是( )。(2012年真题·单选题)
A.外埠存款
B.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
C.拟长期持有的股票投资
D.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本题考核的是区分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题目要求选择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选项,而选项A、B、D都是货币性资产,因此可排除这三个选项,直接选择选项C。
(2)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直接将各备选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区别所在。
例如下面这道题。
下列各项中,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增减变动的是( )。(2011年真题·单选题)
A.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
B.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C.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
D.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四个选项涉及长期股权投资的两种后续计量方法——权益法和成本法,选项A、C都涉及股票股利,不管是哪种计量方法,分派股票股利时,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需要做账务处理。而涉及分派现金股利的选项B、D则只能二选一,两个选项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选项B,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投资成本
选项D,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因此,应选择选项B。
(3)运用猜测法。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想尽方法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答案,那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答案。不选答案肯定不能得分,选了答案就有可能得分。在猜测之前,尽量先排除干扰答案。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2.多项选择题(多选题,10题,20分)
多项选择题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较多,但在答题技巧方面与单项选择题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
(1)多项选择题分值较高,每小题2分,但其评分标准一般是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因此需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推敲每一个答案,慎重选择。
(2)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在运用排除法时只要能够准确地排除两个选项,剩余两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3.判断题(10题,10分)
判断题的评分标准是判断正确得l分,判断错误的扣0.5分,不答题的不得分也不扣分。当然,该类题最低得分为0分,不会影响其他题型已经得到的分数。
对该类题型,需要准确地判断题目的对错。做题时,尽量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题做出判断,不要因为怕倒扣分而缩手缩脚;当然,也不能根本不考虑扣分的评判标准,如果某道题实在没有把握,可以考虑放弃。
解答判断题,除了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能直接判断的以外,掌握以下技巧,可以提高得分率。
(1)分清绝对和相对概念。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判断题中常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可以为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
判断题中若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误的,如“企业对境外经营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均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各项目均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2012年真题)”。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做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答案。
判断题中若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正确的。如“在企业不提供资金的清况下,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难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正常情况下可预期债务的,境外经营应当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015年真题)”。该题的描述是正确的,且其含有相对概念的词“应当”。
(2)只要题目有一处错误,该题就可判断为错误的。
例如下面这道题。
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直接向其子公司高管人员授予母公司股份的,母公司应在结算前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相关负债的公允价值,并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 )(2013年真题)
本题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直接向其子公司高管人员授予母公司股份的,母公司应在结算前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相关负债的公允价值”;第二个问题是”将相关负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第一个问题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对于母公司向子公司的高管人员授予母公司股份,母公司应将其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按照授予日的公允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对于第二个问题,若相关股份支付是以现金结算的,则该表述正确。因此,就本题而言,只要可以判断第一个问题错误,就可直接判断该题错误。
(3)酌情猜测。
这种方法只能运用于判断错误不倒扣分数的情况。在这个前提下,哪怕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答对的概率是50%。
4.计算分析题(2题,22分)
计算与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计算公式较多。这类题型的分值所占的分量一般都较大(20%~40%),所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题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
解答计算与分析题时,掌握以下几个方法,可以避免丢掉不必要丢掉的分数,争取更多的得分。
(1)详细阅读试题。
对于计算与分析题,一般来说,建议对题目至少阅读两遍。一方面,这样可以准确理解题意,不至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还可能从中获取解题信息。
例如下面这道题。
甲公司拥有A、B、C三家工厂,分别位于国内、美国和英国,假定各工厂除生产设备外无其他固定资产。2011年受国内外经济发展趋缓的影响,甲公司产品销量下降30%,各工厂的生产设备可能发生减值。该公司2011年12月31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有关资料如下。
1)A工厂负责加工半成品,年生产能力为100万件,完工后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全部发往B、C工厂进行组装,但B、C工厂每年各自最多只能将其中的60万件半成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并各自负责其组装完工的产品于当地销售。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和B、C工厂的装配能力,将A工厂的半成品在B、C工厂之间进行分配。
2)12月31日,A、B、C工厂生产设备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8年,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6 000万元、4 800万元和5 200万元,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由于半成品不存在活跃市场,A工厂的生产设备无法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12月31日,估计该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人民币5 000万元。
4)12月31日,甲公司无法估计B、C工厂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无法合理估计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在总体上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根据未来8年最终产品的销量及恰当的折现率得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人民币13 000万元。(2012年真题)
要求:
①为减值测试目的,甲公司应当如何确认资产组?请说明理由。
②分析计算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请将相关计算过程的结果填列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表格中(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③编制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对A、B、C三家工厂生产设备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解答此题时,首先应通读一遍试题,得知本题需要确认资产组,计算A、B、C三家工厂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和分摊后的账面价值,编制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根据题意,可得出以下算式。
总的资产减值金额=资产组的账面价值-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题目只提供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6000+4800+5200)-13000=3000(万元)。
然后,根据第一次分摊减值损失前资产组各项目的账面价值的比例分摊总的资产减值,此时应记住一个原则,即分摊减值损失后资产组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就本题来说)。
最后,依照上述规则第二次分摊减值准备(具体解析见本书第八章)。
(2)题目要求算什么就算什么。
解答计算与分析题时,要弄清题目要求计算的是什么,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不用去计算,计算多了,难免出错。有的考生把不要求计算的东西也写在答卷上,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希望阅卷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阅卷老师不喜欢这类“画蛇添足”的做法。
(3)注意解题步骤。
计算与分析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判卷时多数题都是按步骤给分的,解答时应尽量罗列出解题步骤,以争取分数。
(4)尽量写出计算公式。
解答计算与分析题时,很多时候涉及引用计算公式的情况,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写出计算公式会作为评分的一个点。
有的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如果算式正确,结果无误,是否有计算公式可能无关紧要;但如果算式正确,而由于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导致结果不对,这时是否写出计算公式就会影响得分。
5.综合题(2题,33分)
综合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每道小题的内容均会涉及教材两个及以上的章节,综合性很强,如综合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财务报表等知识点进行考查。
解答综合题和简答题的思路是类似的,可以按照以下解题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看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题目最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简短,可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题目或案例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答题效率。同时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步,认真阅读题目或案例。
带着问题阅读题目或案例背景材料,找出题目涉及的会计要素、业务种类,然后根据这条线索回忆处理原则或具体的公式、会计分录等,这是解题的关键,不能被具体细节问题所迷惑。
第三步,确立答题的整体框架。
阅读背景材料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应先花几分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套用解决问题所需运用的相关理论,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先在头脑中或稿纸上构筑起答题框架,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第四步,问题解答。
综合题的回答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做出判断。对于判断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的问题,必须开门见山地指出“正确”还是“错误”。
(2)给出理由或会计准则的规定。针对第一步给出的判断结果,简要说明其理由或依据是什么,写明判断的理由。对于金额错误的,应写出正确的答案及计算过程。
上述步骤只是一个大框架,答题时可以针对出题的考核关键点,进行判断和具体分析。
另外,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综合题的题干较长,一般根据时间顺序按数字编号叙述,提出的问题一般也根据上述顺序进行,因此考生解答时也应如此。这样既可条理清楚地解答题目,增加“印象分”,又可稳定考试心态,不至于混淆相关数据或文字信息。
(2)要划分层次、段落和主次。答题时根据内容结构变化来划分段落,并标记(1)、①等编号顺序,以便于阅卷老师寻找得分点。题目分析部分的内容要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3)控制字数。回答问题的字数不宜过多,一般问什么答什么,纸笔作答时卷面要整洁,字迹工整,以便于识别。
(四)无纸化方式答题技巧
参加无纸化考试时,应注意仔细阅读开考前的“考务须知”,同时掌握以下几个答题操作提示与技巧。
(1)答题界面屏幕的左上方为考生基本信息,包括考生照片、姓名、性别、准考证号、证件号。屏幕的上方中间位置为当前考试名称,右上方为考试剩余时间及“交卷”按钮。屏幕的左侧为考试科目及该科目对应题目列表,左侧下方有计算器按钮,单击按钮可调出计算器,屏幕的右侧为答题区。
(2)在左侧的试题列表部分,考生可以单击各题号按钮,直接进入该试题进行答题或检查,在该区域也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到本科目全套试卷的作答情况,即每道试题的答题(已答或未答)、标记状态。
(3)在答题过程中,若遇到做着有困难的题,或需要提醒自己稍后返回检查的试题,可以用鼠标单击本题下方“标记”选择框进行标记,若用鼠标再次单击该选择框则可以取消本题标记。被标记的试题,会在左侧试题列表中题号右方以“?”的形式进行显示。对试题所作的标记,不会被作为答题结果,也不会影响考生得分情况。合理使用试题标记功能,可以在大量的试题中快速查找到需要重点检查的试题。
(4)对于计算分析题、简答题、综合题这类主观题,在无纸化考试方式下,考试系统采用上下分栏的设计,上栏为资料(题干)区,下栏为答题区。考生可根据需要上下拖动分栏条,调整资料区或答题区的可视区域,当资料区有多个资料时,系统会在资料最前面显示“资料一”“资料二”等索引目录,如需跳转至资料一的位置,单击“资料一”即可;如想返回资料索引目录,单击资料一结尾处“返回目录”即可。答题区根据考试题目要求分为“要求(1)”“要求(2)”等标签页,可在各自答题区域内进行答题。此外,在考试系统资料区辅助工具栏中,设计了“复制”“剪切”“粘贴”“公式和符号”的插入和“输入法”的选择与切换等功能,辅助考生顺利完成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