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完善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购买主体的权责
政府作为购买主体,需要对公共服务供给进行整体规划,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社会组织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对购买流程、资金监管等予以规范,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效果和公平性进行监督评价。
(二)加强服务承接主体自身能力建设
社会组织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更主要的是依靠自身服务公众的能力。从自身角度出发,社会组织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第一,加强完善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第二,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进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便吸引更多的资金支持自身建设。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专业人才,提升社会组织各方面的能力和质量。
另外,政府也应在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中起到相应的作用,例如北京市政府应为各类社会组织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改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
(三)完善购买机制
1.修订相关法律,建立支持性政策体系
法律应当明确社会组织的供应商地位,并明确规定政府购买的范围、程序、资金来源等方面,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北京市政府也应根据购买服务的需要,建立关于社会组织资金、税收、人才培养和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体系,共同保障社会组织发展,以更好地满足购买服务的需求。
2.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我国财政预算公开一般采用功能分类,其中并没有“政府购买服务”科目。北京市可设置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共财政专项资金账户,以全部纳入预算的方式划拨资金,购买服务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投入,在政府新增财力中设立相关专项资金,确保政府购买服务的顺利发展。
3.规范购买流程,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政府在公开招标购买过程中,应对购买内容、购买数量、购买期限、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各方责任、责任处理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也应该对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标准、预算、服务质量、服务内容、资金使用等问题进行公开说明。
4.建立有效的监督及评估机制
在服务购买前,服务执行中及服务项目结束后可以通过公开信息等方式从三个方面进行监督及评估。首先是第三方监督及评估,保证监督和评估的有效性及客观性。其次是专家评估,及时发现社会组织服务中及政府政策中的不足,进行科学的规划。最后是可以引入媒体及社会大众的监督与评估,从服务的接受者角度直接提出对服务的评价。监督和评估既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要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尤其是社会组织的资金使用情况必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