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
2012年底,《国家全球战略系列报告》的研究初步告一段落,我开始进一步考虑战略研究的理论支撑问题。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北京现代科技与哲学研究中心编辑的《钱学森与社会主义》出现在面前。其中,钱学森关于200年后实现世界大同共产主义的预测,尤其是关于“世界社会形态”的新论吸引了我。我意识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创新价值。此后两年,我全面收集了有关钱老的公开出版物,拜访了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访谈了钱老生前学术团队有关同志,结合全球战略问题对钱老的世界大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钱老除了“两弹一星”元勋、战略科学家之外,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的人物印象日渐清晰,令人惊叹地浮现出来——在自然科学和科技工程之外的系统科学、国防军事、宏观经济、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思维科学、地理科学、信息情报学、中医学、人体科学等几乎一切哲学社会科学以及交叉学科领域,我都看到了一位极富智慧、极具启发性和预见性、思想深邃的钱学森。
实现“世界大同共产主义”是钱学森晚年思想的精髓。根据他的思想,我对支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等关系全党全社会基本共识,关系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理论,也是党内外耳熟能详的“历史五段论”,作了小小的修正,初步凝练出新的图式:
我将它称为“钱学森六段论”。也许,未来的历史会证明,这个新论与新图式是个有点意思的总结。
就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而言,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理论或思想主题。主题解决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成败。马克思、恩格斯面临的主题是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为此他们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提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走出了空想的境地;列宁面临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成为列宁主义产生的现实根据,并带来“十月革命”的历史性突破。
之后,社会主义面临的主题就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为此进行了大量创造性探索和实践,发展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国家始终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的,包括一国建成或多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方位等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日益紧迫地凸显出来。
它们的本质是要求对“世界将向何处去”、“中国将向何处去”,“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进行再回答。
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国家(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群体性崛起,对以上问题的解答逐步具备了更有利的条件和形势。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似乎不应满足于解决一些具体的(很可能同时是很重大的)现实问题,而更应以洞彻千年的目光,去把握时代的脉搏,去感应历史使命之所在,去洞察和解决每一个“时代课题”。
为此,在思想理论上完成对当今世界的再认识,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再认识,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未来演变方向是什么,什么是共产主义,其科学性、必然性何在,中国与世界将走向何方,乃至“如何走向共产主义”等重大命题的再认识,使执政党以及广大民众能够看清并主动地参与这一历史进程,也许就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需要做好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我长期在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对学术理论研究知之甚少,对目前所谓“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也只是抱以淡淡的遗憾——故步自封、僵化保守、缺乏创新当然会被淘汰。本书是从政策研究角度作出的思考与总结,对钱老思想的认识还很肤浅。涉及的世界社会、政治一体化等探讨,也只是初步的。对于本书未来的社会价值,我只希望它能够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发展提供一些不那么粗陋的素材。
当然,我还大略地相信,在有限的生命里,我未必能够看到共产主义的来临,却将看到“以天下观天下”、“以世界看世界”蔚为大观、深入人心;未必能够见证共产主义的实现,却将看到“大同”天下、解放全人类以解放自己的新的文明革命风起云涌。因为,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启!
更何况,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创造——我期待本书是对未来的一个预言。
作者
乙未年夏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