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第19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观点荟萃

网络舆情的治理现已进入到供给侧改革的发展阶段。如何使网络舆论的生产与形成和时代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吻合,成为一个重大命题。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媒介”,是对于个人(权利、传播力、资源价值)的“激活”。网络舆论场内容生产的主体,是被“激活”的个人及个人联合体。因此,网络舆论场供给侧的关键是制定和构建一个关于舆论表达的规则体系。我们应当掌握网络舆论场的复杂性,并在网络舆情的治理规制的构建中体现这种复杂性的要求;应理解和把握网络舆情生态机制中的关联性,保护舆论成分的多样性;应善用网络舆情生态的自组织机制,促成网络舆论的自身成长和价值“涌现”。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在社会思想和舆情生态多元多变的语境下,舆情研究是回应社会关切、疏导社会情绪、实施舆论引导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宗旨在于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为社会凝聚共识,为改革会聚合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在舆情研究中应做到:第一,采集数据尽可能完整准确;第二,分析方法尽可能科学合理,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因素;第三,呈现的结果尽可能客观公正,坚持科学研究的结果,不人云亦云。

——唐绪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


传播学的研究发展越来越与新媒体研究相关联。新媒体为社会发展提供无限空间,给社会带来新的活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发动机、催化剂。从宏观层面来讲,传播学在新媒体研究领域主要围绕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及传播效果展开研究。从微观层面来讲,传播学研究主要体现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介导的传播研究,涉及互联网、社会化媒体研究、新科技对政治传播影响的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研究、网络传播经济研究、网络公关研究、网络广告研究等方面。

——洪浚浩(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学系终身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与微博舆论场相比,微信舆论场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在于,微信舆论场是一个更加典型的复杂网络,具有无标度的特性,是基于节点之间关系的亲疏强弱而形成关系网络。社交媒体的关系网络研究应更加关注两个维度:第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即社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互动;第二是节点所处网络平台与网络用户之间的互动。在微信舆论场中,网络中的个体与组织被高度节点化,节点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双重主体。社交网络带来传播资源与权力结构的重新配置,形成了去中心化的态势。同时,节点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差别造成再中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要警惕微信舆论场存在的圈层区隔和单向溢出这样的碎片化、封闭化缺陷,进而建立基于公共议题的理性对话和共识凝聚。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态的形成,也标志着一种新的传播理念的形成,更是一种思维范式的转化,其真正意义在于用视觉文化瓦解和挑战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图。图像生产已深入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我们正在用图像的方式把握当今世界。图像被认为是一种独裁和暴力,通过强烈的刺激征服人体感官。

——孟建(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电影的贡献在于为人与人的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创造了新的境界,电影节便是借助影像艺术进行全方位沟通的文化活动。首先,电影节通过电影的展映,引发全社会对电影现象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关注,实现社会文化与社会的整合认同。其次,电影节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公众和各界媒体的注意力,实现对电影业各个环节创新创意的肯定与褒奖。同时,电影节为业界交往搭建了从沟通认知、理解信任到成交合作、利益共享的平台。最后,电影节作为一个专业化精英论坛,为电影行业发展提供专业思考。

——张敏(上海大学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网络直播成为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新风向。相比于电视直播,网络直播具有以下几点突出特征:网络直播的主体多样化;内容局限性较小;收看更具直观性、互动性等。由于网络存储的无限量,网络直播内容可以实现回放、重播。此外,随着用户需求升级换代、4G的便利、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移动支付的发达、资本助推等驱动力,网络直播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