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教育与发展创新的新论断
2.3.1 江泽民关于教育与发展创新的重要论断
江泽民的教育创新思想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的教育政策,他强调要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改善人们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科教兴国战略”“211工程”“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等。2002年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日子里,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心意思就是教育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都具有同等的作用和地位。素质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当全面实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仅要提高国民素质,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队伍,也就是要把“三个面向”贯彻到实处,让广大的受教育者真正地能够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江泽民关于人才问题的论断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认为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离不开人才,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新的大人才观。他的人才观把人才的选拔、培养、考核和使用置于至高位置,赋予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科技改变命运,创新引领未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就反复强调国家要进步,社会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他的科技创新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的科技人才;二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三是倡导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江泽民同志自始至终地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创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我们在国际科技领域才会有一席位置。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他强调,当前我们必须要落实贯彻以人才培养为重心的“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大力度快速培育造就一批优异杰出的科技人才是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既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又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智力支撑”。
江泽民同志主张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必须要弘扬科学精神,各部门、各行业,特别是在各方面的科学界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崇尚真理,探索知识,务实创新,并掌握知识创新,加快发展高技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3.2 胡锦涛关于教育与发展创新的重要论断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教育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我们的党和国家必须要保证全体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也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胡锦涛认为我国要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始终把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教育发展创新的目的,为社会培育敢为人先,有很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一个人的根本,只有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我们的学习才会有原动力、有方向,为我们的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育者应始终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把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五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头脑,帮助学生坚定对党和国家的信念,培养具有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艰苦奋斗、遵纪守法良好品质的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们要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内容和目标,要将德育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胡锦涛曾经指出,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明显不足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欠缺。因此,广大学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顶尖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潜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优化其现有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要树立每一个人都是人才的理念;通过各个环节,把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把小学、中学和大学有机衔接起来,把教学、科研、实践、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联合起来,利用各种渠道,在全社会掀起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的热潮,当然,全社会也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能力、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引领学校教育改革,贯穿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全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教育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要改革现有教育的弊端,尤其要对当前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要从制度上设计和布局,要加快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步伐,要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障碍机制,使教育体制在经过改革后,能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人才要素。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广大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为目标。不要唯分数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前我国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在全社会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全面发展人才观、多元化人才观、终身学习观,开放学习培训理念,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只有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的发展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人才观才可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的时候必须要强调知识的统一,强调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方法。
胡锦涛进一步强调了人才观,他认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建立“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人才观,坚持改革创新,以鼓励劳动和创造劳动为根本宗旨,进一步促进整体人才市场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的发展,有效地激励和保障人才。科学制定人才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在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政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上,牢牢把握训练、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人才管理法规、政策协调合理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工作发展的措施,从而确定人才发展战略,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我国人才建设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胡锦涛同志十分注重创新,围绕创新出台了许多重大举措。如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构想,提出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提出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举措等。胡锦涛自主创新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发展的新境界,是党的科技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