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 选题意义
防务是有关国家安全防御的重要事务。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防御有“防守,抵御”“关禁”“防备,戒备”等诸多含义。防务问题的核心在于维护国家安全,由此推行的各种防御举措统称为“防务”。
秦汉时期,辽东郡地处东北边地,防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防务建制。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郡县》中提出:“当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当七国之世,而固已有郡矣”。其集释注引姚鼎关于郡县由来之说,曰:“郡远而县近。县成聚富庶而郡荒陋,故以美恶异等,而非郡与县相统属也。”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形成于战国时期,全面推行于秦王朝统治时期。战国时期,燕将秦开“袭破走东胡”,修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秦开又攻箕子朝鲜,“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拓展辽东边地。辽东郡是燕国在东北设置的最为偏远的边郡,而战国时期所设边郡往往是出于守卫边境的目的,因此辽东郡的行政建制具有鲜明的军事防御功能。秦汉王朝统治下,辽东郡的防务建制以郡县制为核心,郡守、郡尉在维护地方治安的同时指挥郡县兵力抵御边患,驻守于长城边塞的军民兼顾戍防和开发边地的使命,郡国兵还参与到边郡间的联防、中央王朝开展的边地战事中。这一时期,辽东郡的防务建制在改革中调整,又在调整中完善,在维护边地的社会秩序和防务安全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防务形势。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燕王喜自二十九年(前226年)退守辽东,至三十三年(前222年)被秦将虏获为止,据守辽东长达五年之久。秦统一后,秦始皇调兵遣将北击匈奴,由蒙恬修缮北边长城防线。长城修葺至辽东,朝鲜王否“畏秦袭之,略服属秦”。嬴政二度经略东北,辽东郡的防务形势都相当紧张。第一次进军击燕,用武力夺取辽东郡,双方陈兵、兵戎相见,最终决定了辽东郡的归属;第二次修缮辽东郡边塞,引发箕子朝鲜的高度戒备,边郡的防务工事得到巩固,迫使朝鲜臣属。西汉初年,在北边,匈奴兴起,长期为患辽东;在东边,卫氏朝鲜建立,辽东边塞的局势相当严峻。至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北击匈奴,东征朝鲜,辽东郡的防务形势相对缓和。此后,东胡内迁,东北民族兴起,加之内郡叛乱波及辽东,辽东郡边地不断呈现新的防务危机。这一时期,辽东郡的防务形势不断变化,中央王朝对边地的控制与边郡的防务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再次,防务对象。秦王朝统治辽东郡期间,主要的防务对象如下。一是辽东边民。秦用武力夺取辽东后,推行郡县制统治辽东边民。辽东边民的构成以燕遗民为主体,由秦王朝选任官吏进行统治。其间,秦王朝修筑辽东边塞,派驻的军民中,既有由蒙恬统领的军民,也有罪吏、赘婿等人员,他们接受军事化管理。二是逃亡者。秦法重视对逃亡犯罪的立法,边塞成为预防逃亡塞外的最后一道防线。秦末战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在边塞废弃后,自辽东逃亡塞外者数以万计。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辽东边塞在防御力量尚未崩溃前,曾在预防逃亡上发挥过相当大的作用。三是东北部族。秦统一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为了巩固边防而“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辽东边塞得以修葺。辽东塞外,北有东胡,东临朝鲜。辽东郡的北边边塞是防御匈奴的长城防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箕子朝鲜而言,“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朝鲜王因“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西汉初年,辽东郡的防务对象出现新的变化。一是燕国复立,至楚汉决战前夕,燕王臧荼归附,辽东边民由此臣属以后的汉王朝。二是卫氏朝鲜建立,至汉惠帝、高后时期,“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但是实际上至汉武帝时期,不仅“所诱汉亡人滋多”,而且“未尝入见”,可见辽东郡的边塞既要防范逃亡,又要参与军事守备。三是匈奴势力兴起,先是“大破灭东胡王,虏其民人及畜产”,并且“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至“燕王卢绾反,率其党数千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大发车骑击胡”未有所获后,“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罪甚,至代郡万余人”,辽东郡备受其患。汉武帝北伐匈奴,东征朝鲜,辽东郡的防务对象再次转换。此后,防务对象主要包括:一是作乱的边民,二是东北新兴部族。前者主要是针对边民的逃亡与叛乱,后者则是应对乌桓、鲜卑、夫余、高句丽诸部族对边塞的军事威胁。这一时期,防务对象反映了辽东郡的边民构成及辽东塞外东北部族的兴衰等问题。
最后,防务地位。秦王朝统治时期,辽东郡的设置体现了中央王朝对边民控制的加强,边塞的修葺不仅连接了万里长城,而且对箕子朝鲜构成相当大的军事威慑,迫使其臣属。两汉时期,辽东郡的疆域、建制、防务对象都出现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郡国体制、辽东太守的防务职能,对辽东郡的防务都产生了特殊的影响。辽东郡边塞在北边抵御来自匈奴、乌桓、鲜卑等部族的威胁,在东北则先后防御箕子朝鲜、卫氏朝鲜等地方政权以及秽貊部族。辽东郡是这两条防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汉王朝经略东北的战事中,辽东郡的戍防工事为将卒作为先锋冲锋陷阵提供了坚强的后方保障。辽东郡边地在安置东北胡族后,在防御乌桓、鲜卑部族上的防务地位更加凸显。在秦汉王朝统治力较弱时,辽东郡边塞在预防逃亡、安置流民、稳定边地治安方面的作用突出,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防务地位的不容小觑。
研究秦汉时期辽东郡的防务问题,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本课题从防务的视角对秦汉时期辽东郡的设置与制度建设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秦汉东北史研究更加深入。辽东郡是秦汉时期在东北设置的重要边郡,其军事防御体系,从燕秦时期至东汉末年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学术界对秦汉时期东北、西北及北方边塞防务的研究逐渐深入,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逐步得以阐明,如对东北郡县的研究,基本阐明了辽东郡的城邑分布与构造;对东北长城边塞的研究,基本阐明了辽东郡边塞的大致走向与烽燧情况;对西北边塞的研究,基本阐明了秦汉时期烽燧制度与吏民防务问题;对北方民族和东北民族的研究,基本阐明了秦汉时期辽东郡防务的对象及其防务形势。此外,学界对边郡行政机构、边郡统治理念与政策以及辽东郡太守与吏民的研究,则进一步拓展了辽东郡防务研究的视野和研究的深度。在此基础上,我们从防务入手,既可以纵向考察辽东郡的防务形势、防务建制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横向探讨不同时期辽东郡的防务对象、防务重点、太守的政绩,这可从一个侧面展示秦汉东北的历史发展状况,从而推动秦汉东北史的研究更加深入。
其二,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秦汉时期辽东郡的个案研究入手,对于深化东北边疆历史的研究有所裨益。秦汉东北史的研究,既有通论研究,也有专题研究,但是在个案研究方面略显薄弱。尤其是对于辽东郡防务的研究,通论研究与专题研究都较为零散,不见系统研究成果问世。秦汉时期,在东北郡县中辽东郡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秦统一之前辽东郡一度成为燕国最后的军事据点;二是秦汉王朝都态度坚决地将辽东郡收归中央统辖;三是西汉初年辽东郡守曾经参与收服卫氏朝鲜;四是东汉初年辽东郡太守统领东北军政要务;五是公孙氏割据东北时辽东郡又再度成为军政中心,这些是东北其他郡县所不具备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辽东郡的防务建制、防务作用与地位、防务形势、防务对策、防务对象可以体现东北边郡的一般状况。因此对辽东郡进行个案研究,既具备东北郡县防务研究的一般意义,也具有特殊价值。
其三,本课题运用传统史学研究的方法,结合考古学、民族学、军事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推动研究更加深入。史书中对辽东郡的记载有限,关于防务问题的记述就更是寥寥无几。但是,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大,我们可以重新整合东北史研究中的相关史料,深入剖析辽东郡的政治史、军事史、民族史甚至经济史资料。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辽东郡防务问题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可以运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充分剖析史料中的信息,将零散的史料与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拓展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范围,从而深入探讨辽东郡的防务问题。
总而言之,本课题以防务为视角探讨秦汉王朝对东北的统治,并且关注到秦汉时期东北民族兴起、东北边郡社会的发展、东北割据的可能性以及东北区域政治的走向等问题,充分利用关于东北边塞、城邑、墓葬、碑刻、简牍等的考古资料,在研究视角和研究资料上都有所突破。此外,本选题的研究可以为秦汉史、东北民族史、制度史、社会史、军事史研究提供理论和资料依据,同时为当代边疆民族管理、区域政治问题、军事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秦汉时期,辽东郡是东北边郡之一,承担了“拒胡”的防务重任。在四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辽东郡的建制适应防务形势的需要而调整,其防务地位则根据统治者的防务观念、北方民族的关系、军事力量的对比、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而变化。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地区面临的民族危机激起学术界研究东北边疆史地的热潮,有关辽东郡的防务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金毓黻先生的《东北通史》将辽东郡列为秦汉时期东北的重镇,在阐明辽东郡建制的同时,考证了秦汉时期属县的沿革与边塞的废用。在边防专论中,汪宇平先生的《东北边防形势论》概括地分析了秦汉时期辽东郡防务形势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关于北方长城与城址遗迹的考古发现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佟冬先生主编的《中国东北史》第一卷,分别对秦汉时期辽东郡的沿革、军事设施的修建、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梳理;王绵厚先生的《秦汉东北史》对辽东郡的建制及其沿革、水陆交通、城址障塞、对应的民族关系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郑灿先生主编的《中国边防史》与马大正先生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都论及辽东郡的设置,尤其是对其在秦汉时期巩固东北边防、海防与边疆的拓展、治理中的作用给予肯定的评价;李大龙先生的《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从制度层面考察了汉代的边防管理及其发展演变;严耕望先生在《两汉太守刺史表》一书中分别考证西汉、东汉两朝辽东太守,其中西汉3人,东汉16人。王宗维先生的《秦汉的边疆政策》、葛亮先生的《西汉前期北方边防对策举要》、刘信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研究》,则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了秦汉时期包括辽东郡在内的北方与东北边疆防御体系的构建以及各项防御举措得以出台的理论依据。陈晓鸣先生的《两汉北部边防若干问题之比较》,张博泉先生、苏金源先生、董玉瑛先生编著的《东北历代疆域史》,张博泉先生的《东北地方史稿》,王绵厚先生、李健才先生的《东北古代交通》,冯季昌先生的《东北历史地理研究》,黄今言先生的《秦汉军制史论》,王子今先生的《秦汉交通史稿》《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王钟翰先生、陈连开先生的《战国秦汉辽东辽西郡县考略》,傅朗云先生、杨旸先生的《东北民族史略》,孙进己先生的《东北民族史研究》等专题研究,分别涉及与辽东郡防务相关的诸多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此外,白鸟库吉、箭内亘等日本学者在《满洲历史地理》一书中对汉代辽东郡的沿革进行了初步研究,白鸟库吉先生的《东胡民族考》对于探讨辽东郡的防务形势也具有参考价值。英国学者崔瑞德先生、鲁惟一先生编的《剑桥中国秦汉史》也涉及辽东郡的设置、北方防御工事的修筑以及秦汉王朝与匈奴、东胡的关系等问题。
综上所述,辽东郡的防务涉及秦汉东北史领域的诸多问题,包括秦汉边郡制度、秦汉区域防务、秦汉政务与边政思想以及东北区域史、交通史与民族史等,而前人的研究成果尽管论述了辽东郡防务的诸多问题,但这些成果较为零散且缺乏系统性,有些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有必要进行专题研究。另一方面,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使我们有可能从防务的角度探讨秦汉王朝对辽东郡的经略,通过系统研究辽东郡防务问题,推动秦汉东北史的研究更加深入。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防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辽东郡为个案,剖析秦汉时期中央王朝的政权更迭、统治理念转变以及东北民族兴起诸因素对辽东郡防务形势的影响,分析以郡县制为核心、攻防并举的防务体系在秦汉时期的建置与完善,论析辽东郡防务部署的内容,进而揭示辽东郡在秦汉时期防务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探讨秦汉王朝在辽东郡边疆防务问题上的方略及其对边疆政权建设产生的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共计七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其一,选题价值。阐明选题从防务的视角对秦汉时期的东北边郡之一的辽东郡进行系统研究,可以推动秦汉史研究、东北区域史研究以及中国古代防务制度研究更加深入。其二,国内外研究述评。梳理秦汉辽东郡防务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和代表著述,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辽东郡防务建制及其在秦汉边疆防务中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其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秦代辽东郡的形势与对策。其一,燕秦对峙下辽东郡的防务。论述辽东郡的早期设置及其防务建制的构成,剖析燕王据守辽东时期的防务重心,阐述秦国夺取辽东郡的进程以及以辽东郡为军事据点实现统一大业的过程。其二,秦王朝治下辽东郡的防务。分别论述秦始皇与秦二世父子统治时期辽东郡的防务状况。其三,秦代辽东郡的防务形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燕秦对峙时期、秦始皇统治时期、秦二世统治时期辽东郡防务形势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防务形势的内因与外患。其四,防务建制及其作用。论述秦王朝对辽东郡防务建制的恢复与发展,探究辽东郡防务建制的防务功能,剖析秦王朝统治辽东郡的防务隐患。
第三部分,汉代辽东郡的防务形势与对策。其一,西汉初年辽东郡的防务问题。分别论述秦汉之际的燕王对辽东郡的割据,以及之后汉初分封燕王的同时逐步加强对辽东郡的控制,阐明王国对辽东郡防务的影响;阐述匈奴兴起对辽东郡的防务影响,以及汉王朝在高祖时期和惠帝以来对辽东郡的防务所进行的调整;论述辽东郡边民的构成与管理制度,阐明边民对辽东郡防务的影响;分别论述卫氏朝鲜与东北其他部族对辽东郡防务的影响。其二,汉武帝时期辽东郡的防务变化。一是阐明在应对匈奴的北边防线上辽东郡的防务形势与对策,分析乌桓内迁对辽东郡防务功能和作用的影响;二是论述汉武帝经略东北的进程中辽东郡的防务形势与对策,阐明“汉四郡”设置后辽东郡的防务功能与作用的变化。其三,西汉中后期辽东郡的防务问题。一是阐述昭帝时期出兵乌桓,辽东郡的防务对象转为乌桓;二是宣、元时期乌桓保塞、匈奴内附,辽东郡的防务形势相对缓和,同时统治者坚持屯驻边塞的决策,肯定了辽东郡的边塞防御功能;王莽时期,东夷民族的兴起与王莽边塞改制、民族政策引发的东北民族反叛,导致辽东郡的防务形势急转直下。其四,东汉初年辽东郡防务的重建。一是阐释两汉之际辽东郡的短暂割据与光武帝收复辽东郡的经过;二是论述了辽东太守祭肜统治时期乌桓、鲜卑、高句丽、夫余的归附;三是阐明这一时期辽东郡防务制度的改革及具体变化。其五,东汉中后期辽东郡的防务问题。一是论述和帝时期设置的辽东郡西部都尉官以及鲜卑、高句丽对辽东郡的军事威胁;二是论述安帝时期辽东郡郡县的减少以及永初年间的海贼、辽东貊人的反叛以及辽东鲜卑寇边等对辽东郡防务的影响;三是论述高句丽、乌桓、鲜卑等对辽东郡的防务威胁;四是考论辽东太守在辽东郡防御活动中的事迹;五是论述公孙氏对辽东郡的割据、对辽东郡的建制改革以及东北防务问题。
第四部分,秦汉辽东郡的防务作用与地位。其一,辽东郡的防务作用。阐明辽东郡在抵御侵扰、主动防御、交通保障、地区治安等方面的防务功能,揭示辽东郡的防务建制与防务部署在秦汉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与不足。其二,辽东郡的防务地位。论述秦汉王朝在辽东郡防务问题上的得失,进而揭示这一时期辽东郡的防务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