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中国方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中,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不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规划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一系列新方略,深刻回答了中国和世界共同面临的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了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党的十九大为起点,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将得到充分彰显。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但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要透过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发现中国方案的文化魅力。

人类社会自20世纪起,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文化焦虑,世界各国、各民族开始探寻实现文化自觉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哲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卡尔·曼海姆曾经断言,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所有的科学(除自然科学外)都已经成为文化的科学,而我们所有的哲学则都已变成文化的哲学”〔德〕卡尔·曼海姆:《文化社会学论要》,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第11页。

现代哲学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就是文化哲学。现代文化哲学“吸收了一般文化学和人类学关于文化现象的研究成果,但又没有停留在对文化现象的实证研究的层面上,而是把关于人的文化的实证研究同关于人的形而上学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关于人和文化的总体性理论。现代文化哲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自觉的哲学学科或研究领域,而是内在于众多现代哲学流派和学说之中的哲学主流精神或哲学发展趋势”衣俊卿:《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求是学刊》1999年第1期。。文化哲学的主要论题涵盖文化的界定、文化的生成与功能、文化的构成与形态、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等众多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借助文化哲学的视角,并不是要对一般文化现象作学理性的探讨,也不是要对具体文化形式和文化特质作实证性分析,而是要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模式的历史演进机制,探寻中国道路的文化印记,展示中国方案的文化魅力,揭示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的文化意蕴。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人类文明迄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在每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模式总会出现。例如神话、图腾、巫术之于原始文明,经验、常识、习俗之于农业文明,科学、知识、信息之于工业文明。无论是对自然主义、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文化模式的研究,都有助于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文化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时代、地域的改变而发生变迁。当人们习以为常的文化习惯面临失范,支配人们行为的文化观念就会发生激烈的动摇和冲突,文化危机随之出现。当一种主导性文化模式被另一种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时,文化转型就会发生。回看人类历史,当农业文明的自发经验性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的自由理性文化所取代时,最深刻的文化转型——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便登上世界舞台。这场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始于20世纪上半叶,它不再是一个自发的进程,而是以文化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为标志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进步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从本质上看,文化的进步就是人的进步,文化发展与进步的核心价值在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人的发展阶段,进而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与人的自由和解放联系起来。在社会历史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关联与统一,认为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而人的自由与发展又反过来构成真正共同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透过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审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清晰地看到当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就是在实践中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红线,正确定位文化的社会历史方位。

当今时代,全球化正深刻改变着世界格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抑或是各个地区的每一个民族,都面临着共同的生存境遇问题。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整合趋势,世界文化正在形成。然而,自人类开启现代化进程之日起,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就无可避免。任何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要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冲突中经历转型,走向现代化。

从文化的视角看,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实质上是在西方文化主导下的全球化,兼具基督教文明与生俱来的“普世主义”文化扩张因素。西方国家依靠经济和技术优势,强力输出资本主义文化及其价值观,形成文化霸权,推行“西方中心论”,否定其他国家发展道路、体制、模式的差异性,结果是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平等性和多样性。在西方国家所推行的文化霸权下,全球非但没有迎来普遍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反而陷入了更加不平等的世界体系和国际秩序。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

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国该如何应对,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和全体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发展模式,各国都有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决定了西方发展道路,这种道路或模式并不能用来改造全世界。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保持7%,改革开放39年以来,中国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8%。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所谓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中国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道路独具特色,它与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与文化密不可分。中国道路的成功具有世界意义,它用伟大的实践告诉世界,一个近代以来饱受侵略的民族、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破除西方垄断,选择与国情相适应的道路,走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道路还向世界昭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并非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西方所强势输出的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也并不优越,尊重文化和发展道路多样性仍符合世界文化的发展逻辑。一言以蔽之,中国道路向世界提供了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中国方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无一不贯穿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文化传统中。在当代中国,不断为“中国方案”注入文化自信是具有时代性的命题。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第24页。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独立自主地走上了复兴之路。“中国方案”的文化自信,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世界优秀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建构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上,它饱含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温情与敬意,饱含对无数革命先驱的红色记忆,饱含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的深情,饱含对世界优秀文化的期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著作通过文化哲学的视角,探寻“中国方案”的文化魅力,研究和阐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文化使命,从更深的文化层面阐释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意义和价值,为世界文化的平等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提出“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