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十二五”期间民航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航线结构持续优化,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民航关联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大众化、多样化趋势明显,基本确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民航发展模式。中国民航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2015年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较1978年分别增长了285倍、189倍和98倍。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由1978年的1.6%增长到2015年的25.8%,基本完成了由小到大转变的使命,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 营业规模情况
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民航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民航营业规模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做到了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两翼齐飞”,民航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一)营业收入
“十二五”期间,我国航空运输业收入迅猛增长,2011~2015年,营业收入从1140.94亿元上升到5587.95亿元。
表81 “十二五”期间航空运输业营业规模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13)和国家统计局。
(二)运输周转量
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高铁网络的加密和完善对国内中短程航空运输造成压力,民航在长距离运输方面保有较强优势,平均运距增加已经成为民航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运距的增加使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不断增加。“十二五”期间,民航行业运输总周转量从2011年的577.44亿吨公里增长到2015年的851.65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0.2%,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
图27 “十二五”期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及其增长率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进入全民消费的大众化时代。2015年,全行业完成旅客周转量达643.58亿吨公里,是2011年的380.61亿吨公里的1.69倍,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4.0%。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在“十二五”末已达到22.8%,比“十一五”末上升了8.3个百分点。这一结构性变化反映出民航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民航货运市场在2011~2012年持续下滑,货邮周转量降至2012年的163.89亿吨公里,2013~2015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年达到208.07亿吨公里,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6%。
表82 “十二五”期间民航完成旅客周转量、货邮周转量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得益于国际贸易改善和快递服务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航线完成运输总周转量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5年,国内航线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59.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0%,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6.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3%;国际航线完成运输总周转量保持较快增长,达到292.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9%。
表83 “十二五”期间国内、国际航线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2015年,中航集团和南航集团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中的占比居前两位,分别为27.6%和26.3%。
表84 2011~2015年各航空(集团)公司运输总周转量占比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三)旅客运输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民航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航空运输日益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方式,旅客运输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达到25.8%,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由2011年的29317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3618万人次,年均增长10.4%。目前,我国已有80%的县级行政区和84%的人口能够享受航空运输服务,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也由2.2%上升到9%。
图28 “十二五”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其中,2015年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394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0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42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3%。
表85 “十二五”期间国内、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四)货邮运输量
我国新型城镇化、经济结构转型、居民收入提升及内需消费的兴起、出入境签证便利化和带薪休假等制度不断推进,特别是随着电商、快递、现代物流的迅猛增长,航空货运需求的市场基础持续扩大,“十二五”期间民航货邮运输量出现前减后增的局面。“十二五”开局两年受欧洲债务危机以及美国经济不景气影响,加之国内航空货运的国际目标市场主要以欧美市场为主,行业整体形势低于预期,均呈现负增长。2013年开始出现正增长,2015年达到629.3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442.4万吨,比上年增长3.9%。
图29 “十二五”期间民航货邮运输量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面对我国快递市场高速增长态势,国内货航企业创新发展思路,扩大了货邮运输量。南航货运采用与快递企业进行总部合作模式,先后与圆通和顺丰签订总部合作协议;东航推出24小时快件,并在“双十一”当天与电商天猫展开包机业务合作等。2015年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达442.4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22.1万吨,比上年下降1.0%;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186.8万吨,比上年增长10.9%。
表86 “十二五”期间国内、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五)机场业务量
2015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9.1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完成货邮吞吐量1409.40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国内航线完成918.0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内地至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89.8万吨,比上年下降0.7%);国际航线完成491.4万吨,比上年增长4.4%。
图30 2011~2015年全国机场分航线旅客吞吐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图31 2011~2015年全国机场分航线货邮吞吐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六)机场飞机起降架次
“十二五”期间,飞机起降架次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到“十二五”末期,飞机起降856.55万架次,比上年增长8.0%。其中,运输架次为729.4万架次,比上年增长6.9%;在起降架次中,国内航线787.3万架次,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内地至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20.9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6%),国际航线69.3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8.9%。
图32 2011~2015年全国机场飞机起降架次及增速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七)民航飞行小时数
“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运输飞行总量达到3485.3万小时,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其中,国际航线飞行小时增加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高于国内航线4个百分点。
表87 2011~2015年我国民航飞行小时数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八)通用航空作业时间
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通用航空行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这既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是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的必然。2015年,全国通用航空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作业飞行73.5万小时,比上年增长8.90%,五年复合增长率为9.96%。
二 资产规模情况
(一)资产规模
“十二五”期间,我国航空运输业资产规模整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3.3%,由2011年的10286.6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955.6亿元。债务负担稳步上升,2015年达到最大值9842.91亿元。所有者权益逐年增长,2011~2015年由3874.58亿元增至7112.69亿元。
图33 2011~2015年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作业时间总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表88 “十二五”期间航空运输业资产规模
注:带“∗”的为估计值,根据2012~2015年平均增长率推算。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二)民用航空(颁证)机场
“十二五”期间,民航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空运输互联互通,探索促进长江经济带机场群建设。五年来,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由180个增长至210个(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由178个增长至206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04个。机场布局更加优化,以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机场等为枢纽的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机场群”基本形成。
图34 2011~2015年全国民用机场数量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表89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机场、迁建机场概况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三)民用飞机架数
中国民用飞机机队规模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截至2015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通用航空飞机在册架数分别为2650架、1904架,比2011年分别增加886架、780架,其中,通用航空飞机中教学训练用飞机五年内增加205架。在引进飞机数量上,国内四大航仍占有较大比例。2015年,东方航空、国航、南方航空和海南航空分别引进飞机65架、36架、34架和30架,其中波音737-800飞机是近年来引进架数最多的机型。
表90 2011~2015年我国民用飞机期末架数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四)通用航空航空器数
我国通用航空航空器数的迅猛增加有力地支撑了通用航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是尽快补齐短板、促进航空工业水平整体提升的重点。相关通用航空企业加大了通用航空航空器的投资力度,截至2015年,我国通用航空航空器累计1904架,是2011年的1.69倍。
图35 2011~2015年我国通用航空航空器数及增速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三 法人单位情况
(一)通用航空
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较快,通用航空企业数量稳步增加,由2011年的123家增长至2015年的281家。
图36 2011~2015年我国通用航空企业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二)运输航空
“十二五”期间,我国运输航空公司数量稳步上升,由2011年的47家增长至2015年的55家,其中,国有控股公司由38家增长至41家,民营和民营控股公司由9家增长至14家。
图37 2011~2015年我国运输航空公司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飞机利用率是衡量飞机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提高飞机利用率意味着更充分地利用企业所拥有的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于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运输飞机利用率波动提升,由2011年的9.3小时/日提升至2015年的9.49小时/日。
2015年,中航集团完成飞行小时211.6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5.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2.8%;完成旅客运输量1.04亿人次,比上年增加9.5%;完成货邮运输量178.2万吨,比上年增加7.0%。
图38 2011~2015年运输飞机利用率及增速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2015年,东航集团完成飞行小时181.7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78.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0.7%;完成旅客运输量0.94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1.9%;完成货邮运输量139.9万吨,比上年增加2.6%。
表91 中航集团生产经营基本概况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表92 东航集团生产经营基本概况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2015年,南航集团完成飞行小时223.8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23.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3.3%;完成旅客运输量1.0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7.9%;完成货邮运输量151.2万吨,比上年增加5.6%。
表93 南航集团生产经营基本概况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2015年,海航集团完成飞行小时116.5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5.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5.7%;完成旅客运输量0.6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3.3%;完成货邮运输量77.7万吨,比上年增加6.9%。
2015年,其他航空公司共完成飞行小时118.0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8.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1.8%;完成旅客运输量0.6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9.2%;完成货邮运输量82.3万吨,比上年增加9.3%。
表94 海航集团生产经营基本概况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表95 其他航空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概况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四 人力资源情况
民航业是一个带有高科技属性的行业,行业产业链长,同时其又是一个资金密集型、高风险型的行业,行业发展需要大量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二五”期间,航空运输业就业人员数显著增长,由2011年的33.5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55.3万人,年均增长13.3%。
图39 2011~2015年我国航空运输业就业人员数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6)。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航空公司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2011年的21.5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32.4万人,年均增长10.8%。
各航空公司的就业人数稳步增加,其中,中航集团、南航集团、东航集团的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由2011年的86.0%波动下降至2015年的83.8%。
图40 2011~2015年我国航空公司从业人员数及增速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表96 2011~2015年我国各航空公司从业人员数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当前,国内市场对飞机与航空旅行的需求使国内飞行员供给增速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底,全行业取得驾驶执照飞行员45523人,较上年底增加了5642人。
表97 2011~2015年全行业取得驾驶执照飞行员数量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五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航基础设施分布密度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甚至在通航基础设施方面也与有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等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建立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基本适应的民航基础设施体系,通用航空保障机场1.5小时车程覆盖了全国94%的GDP、79%的人口和75%的国土面积。“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接近7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并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新建机场15个,改(扩)建机场28个,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实现了“率先突破”。
表98 “十二五”期我国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其中,民航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维持高峰状态,累计投资362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2580.7亿元的1.4倍,其中,主要投资于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机场项目,包括民用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玉树机场、和田机场等中小机场的建成通航,对推动中西部民航业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民航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战略作用不断增强,在应急救援和国防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图41 2011~2015年我国民航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及增速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北京新机场工程已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有助于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京津冀民用航空一体化系统。
表99 2011~2015年民航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额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六 航线情况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3326条,按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为786.6万公里,按不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为531.7万公里,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员往来的需要。定期航班国内通航城市204个(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我国航空公司国际定期航班通航由2014年的48个国家的123个城市增加到2015年55个国家的137个城市,国内航空公司定期航班从38个内地城市通航中国香港,从12个内地城市通航澳门,大陆航空公司从43个大陆城市通航中国台湾地区。
七 税收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国航空运输业纳税规模由2011年的178.9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08.23亿元。
表100 “十二五”期间我国定期航班条数及里程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表101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业税收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和《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13)推算。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业稳步推进“营改增”改革进程,行业企业税负水平明显降低,增加了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全行业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从2011年的3344.2亿元、260.8亿元减少到2015年的21.9亿元、19.8亿元。
表102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业规模以上企业税收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八 企业利润情况
“十二五”期间,受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相应提高的影响,我国民航业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均在“十二五”后期呈现显著增长的态势,均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0.44亿元和450.46亿元。但受国际原油价格动荡、人民币汇率波动、重大突发性事件(如流行病疫情、雪灾、地震等)和其他特别事项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航业的利润水平“十二五”前期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表103 “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业企业利润情况
注:根据《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13)“规模以上法人企业营业收入/法人企业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94.04%”推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九 经济效益情况
(一)航空公司、机场、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十二五”期间,航空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5.4%, 2015年达到4363.7亿元;利润总额呈“U”形趋势,由2011年的278亿元降至2013年的最低点162.4亿元后,逐步提升至2015年的320.3亿元。“十二五”期间,机场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到2015年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01.1亿元和106.8亿元。保障企业营业收入呈现“倒U”形态势,其中2015年是“十二五”时期的最小值,为897.7亿元,比上年减少29.9%,但利润总额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60.8亿元,比上年增加19.8亿元。
表104 2011~2015年我国航空公司、机场、保障企业经济效益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二)运输收入水平情况
2015年,全行业运输收入水平为4.75元/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42元/吨公里,较2011年下降了1.08元/吨公里。其中,客运收入水平为5.70元/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60元/吨公里;货邮运输收入水平为1.42元/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27元/吨公里。
表105 2011~2015年民航业运输收入水平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三)民航企业业务收入
“十二五”期间,民航企业业务收入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7368.5亿元之后呈现下降态势,其中运输收入和机场服务收入稳步增长,通用航空的收入增长率相对缓慢,其他收入则降幅最大,这一趋势符合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型、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的发展目标。
表106 2011~2015年民航企业业务收入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十 对外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社会经济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民航运输方式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目前,航空运输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双边航空运输协定118个,比2014年底增加两个。其中,亚洲有44个(含东盟),非洲有24个,欧洲有36个,美洲有9个,大洋洲有5个。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57国签订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其中38个国家实现定期通航,通过民航这一“空中桥梁”,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连接得更紧、更好。
表107 2011~2015年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双边航空运输协定
注:亚洲包括与中国-东盟航空运输协定。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十一 区域分布情况
(一)旅客吞吐量
2015年,所有通航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上的有70个,比上年增加6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5%;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为26个,较上年增加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77.9%,其中北京首都机场2015年完成旅客吞吐量0.90亿人次,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二。受我国产业经济梯度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比例由2011年的32.0%下降至2015年的27.3%。成都双流机场在2015年成为我国中西部唯一进入“4000万级俱乐部”的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223.9万人次。
东北地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民航业逆势而上,加大航线网络建设力度,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开通航线,完成旅客吞吐量由2011年的0.38亿人次增长至2015年的0.55亿人次,目前,东北地区有23个运输机场,其中,大连、沈阳、哈尔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超千万人次,这表明民航业是东三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表108 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二)货邮吞吐量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十二五”期间民航运输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增长明显,年均增长16.0%和7.0%,高于全国5%的增长速度。2015年,我国年货邮吞吐量1万吨以上的运输机场有51个,比上年增加1个,完成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98.4%,其中,上海浦东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327.5万吨,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三。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及中西部机场的崛起,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比例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2015年为50.9%,较2011年下降4个百分点。
表109 2011~2015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表110 2015年民航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三)我国颁证运输机场区域分布情况
我国颁证运输机场区域分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加大了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航空网络的重心在逐渐向西部地区推进,西部地区机场数量达到106个,有力地支撑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机场密度最大的地区,西部地区的民航运输机场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新疆等地,昆明、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成为这些区域的中心枢纽地区。
表111 “十二五”期间我国颁证运输机场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四)通用航空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截至2015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有281家,其中,65%的企业分布在华北地区、中南地区和华东地区,分别为72家、55家和56家。通航企业数量位列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北京、广东、上海、四川、山东、江苏、河南、陕西、辽宁、湖北,其中北京42家,广州25家。
表112 “十二五”期间我国通用航空企业区域分布
注:通用航空企业地区分布按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所辖区域划分。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
十二 航班正常率情况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释放要求民航快速提高供给保障能力,消费结构升级要求民航全面提高航空服务水平。航班正常是民航旅客十分关注的出行需求,也是衡量机场运行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旅客吞吐量持续增加,航班飞行总量不断增长,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运行品质、确保航班正常,是国内各个机场,尤其是干线枢纽机场不得不直面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民航运输飞行量的快速增长,航线越来越多,民航压力越来越大,航班正常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且呈现下降的态势,2015年为最低值,全国客运航空公司以及主要航空公司分别为68.33%和68.90%。据统计,2015年航班延误最主要因素是空管、天气和公司等,占比分别为30.68%、29.54%和19.10%。2015年,放行正常率排在前4位的机场为昆明长水、济南遥墙、西安咸阳和重庆江北。其中,昆明长水放行正常率最高,达到87.98%。2015年,航班正常率排在前3位的是山东航空、四川航空和中国国际航空。
表113 “十二五”期间航班正常率
资料来源:《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2015)。